缺爱

[法] 罗伯特·纳伯格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

2019-12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目录
目 录

活着与存在 / 1
第一章
如何自主建构存在感 / 001
第二章
存在 / 039
第三章
存在感的丧失 / 059
第四章
崇高与绝望 / 085
第五章
我们能够实现自我存在吗? / 113
第六章
“抑郁”:无力的愤怒 / 147
第七章
重回人世: “仁慈的好奇心” / 161
结语
人最私密最脆弱的情感 / 175
【展开】
内容简介

全球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专家年度力作,耶鲁大学推荐必读。

缺爱的人的典型表现:

1. 做事前,会想别人的反应,做事时,会主动迎合他人的期待;

2.容易动摇自己的原则,可能自己已经非常不愉快了,但不会表现出来;

3. 希望自己得到认同和存在感;

4. 不懂得拒绝。

本书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解释了现代人的“缺爱”其实是存在感的缺失,指出我们没有安全感、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的原因,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存在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骄傲自信地活下去。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沈书枝的评论
    这个书名被改得如此鸡汤,以致简直让人不好意思标记。用Google翻译了旁边的原书名,实际上是《存在:最亲密、最脆弱的情感》。整本书讲人的存在感的来源与缺失,是比较正式的学术写法(看目录可以知道),挺好看的。我所感兴趣的在于存在感的丧失,人们感受到痛苦时有时寄意于艺术创造,有时则通过其他种种方法来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以及第六章对抑郁的见解,作者认为抑郁是身处不正常环境的主体对环境不适应的一种正常反应。我们需要看见这种痛苦,而不是仅仅简单地将个人归拢到“抑郁症”的群体中去。
  • 轻吟浅唱的评论
    偏学术,比较短,存在感。 “一个人只有跟其他人建立关联,生活才会产生真正的意义,不至于时而陷入空虚和迷茫,即丧失存在感”
  • Chole_Ma的评论
    个人觉得这本书谈起来有点泛泛,无论从理论和现实角度的借鉴意义都不太大,不推荐。
  • Neil的评论
    看了简介,感觉这本书说的就是我:(。出版社,20191206。20191209读完。存在感的产生,重要性以及对个人精神及生活的影响。
  • 林峰的评论
    哲学+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
  • JoyceCheng的评论
    首先书名把存在翻译成缺爱就有点儿投机倾向,其次作者是以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分析了几个患者抑郁症的病情,除此之外就是心理学简单知识科普风格的个人化行文,跟副标题“如何获得安全感blabla”没一毛钱关系。作者并没有指导我们怎么做,只是泛泛谈到:斩断与他人联系光靠自己是无法获得存在感的,吸食致幻剂也是不能获得存在感的。好的吧。
  • 山中小年的评论
    关于“激情”的那一节真有如醍醐灌顶 学到了 存在需要自己去建构
  • hiroko的评论
    怒刷存在感原来都是因为缺爱。
  • 扫地僧的评论
    书名有点张冠李戴,明明是讲存在感的
  • 找夏的风的评论
    我们都要学会和他人建立有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