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

[美]艾里希·弗洛姆

心理学

心理学 成长 心理 情感

2018-11

人民文学出版社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爱是一种艺术吗?
第二章 爱的理论
一 爱,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二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
三 爱的对象
1 博爱
2 母爱
3 性爱
4 自爱
5 对上帝的爱
第三章 当代西方社会的爱及其瓦解
第四章 爱的实践
【展开】
内容简介

《爱的艺术》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著名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三十二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

在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只需投入身心的感情,而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以此形成一种创造倾向,否则,一切爱的尝试都是会失败的。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不能谦恭、勇敢、真诚、自制地爱他人,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爱。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去学习。既要学习爱的理论,也要在爱的实践中学习。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Reisende的评论
    整页整页的主观臆断,随便截取一句加粗的重点句:“当你意识上担心没有被爱的时候,实际上你害怕的是爱”,这是人说的话?这是人看得懂?
  • vel的评论
    不写译者还以为是google翻译的,『对一个很广泛的领域里的人来说』是啥意思,翻了下原文就是『大多数人』的意思…弗洛姆虽然说不上是一流也不至于待遇这么惨吧…
  • 中华智慧仔的评论
    能把一本通俗经典译得平庸又不失晦涩,差评! 推荐亦非译本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book/1799887 感受下两者差别—— 前者“没有被爱重新结合的分离意识是羞耻感的来源。同时,它也是有罪感和焦虑的来源……现代用语中,‘活动’一词常指用消耗能量的办法改变现存条件的行动。” 后者“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没有通过爱去达到新的结合,这就是羞耻感的根源,也是恐惧感和罪恶感的根源……在今天,‘活动’这个词的含义一般是指人们通过付出努力改变现有状态的行动。”
  • 澹台未昀的评论
    想理解透彻这本书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资本主义社会和宗教)以及精神分析学派从弗洛伊德到沙利文再到弗洛姆时期的变化。 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些观点,比这些观点本身更重要。正如弗洛姆自己说当时普适性的观点未必适合50年后,获得唯一真理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找到有用的行动方法。
  • 桂圆罐头的评论
    翻译个什么玩意儿!!!
  • 贾府门口的狮子的评论
    类人工智能翻译果然名不虚传,更可气的是现在淘宝上只找得到刘福堂的翻译了
  • Edith的评论
    从前是浅薄的涉猎者。在人格市场上自我标榜比价,在亲密关系中冷漠退缩或投射,缺乏活力和清醒的对自我内核的坚定信念,不能客观理智而谦卑的认知事物以及世界与自身的关系,不拒绝懒惰涣散的生活无意义的闲谈和朋友,没有充分地在各个领域运用创造性的倾向。每读一处都是一次警醒。忍俊不禁的片段,调侃上帝变成了「遥远的宇宙公司总经理」,「双倍的个人主义被误认为是爱情和亲密」。更多时候是对东西方哲学宗教思想、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条分缕析的批判分析,没有太多长链条的逻辑推理却也有些头疼了。能成为罕见的有爱的能力的人吗...
  • Mr.J的评论
    爱与被爱,爱是一种能力。
  • Zima的评论
    译得琐碎。被翻译耽误的一本好书!看了原版再看这个译本难受一逼。不看原版很难知道这个译者在说什么。
  • 琅夏的评论
    恨不能打六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