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原生家庭和解

[瑞士]爱丽丝·米勒(Alice Miller)

心理学

心理学 成长 心理

2018-10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目录
第一章 天才儿童的悲剧和精神分析师的自恋障碍
导论 / 003
贫穷的富孩子 / 007
丢失的情感世界 / 015
寻找真实自体 / 023
精神分析师的境况 / 033
结语 / 041
后记 / 045
第二章抑郁和自大——自恋障碍的两种表现形式
导论 / 049
自恋需求的命运 / 053
纳西索斯的传说 / 079
精神分析中的抑郁阶段 / 083
内心的监狱和精神分析 / 089
抑郁的社会面 /097
与其他一些抑郁症理论的共同点 / 103
第三章关于鄙视
贬低孩子,鄙视弱者以及它们如何继续进行 / 111
心理分析所反映的鄙视投射 / 129
后记2008 / 181
参考文献 / 195
【展开】
内容简介

为什么许多成功的人依然深受空虚和孤独的折磨?为什么我们当中有太多的人,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熟练地深藏自己的感情、需求和记忆?《与原生家庭和解》作为一部经典的儿童教育心理学著作,探讨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童年有伤痛记忆的人,靠着麻木自己,适应了年幼时的残酷经历,而这种童年的残酷经历对于成人人格心理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是一本因洞察事实的真相而深刻的书。其目的在于帮助成人发现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校正他们与儿童相处的态度和方法,指导他们重新找回应有的健全生活。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TrenT的评论
    本书对我来讲,最有用有两点。 1.如果你现在有某种生理疾病,而且不能从你童年之后的事件找到原因,那么从童年找。怎么找哪,很难,因为他被包裹在美好的童年中了,我们只能打破美好童年的回忆,才能真正找到原因。 2.教育小孩,要让他看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看到你的投影。
  • Juniper的评论
    童年的遭遇和与家人相处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处理事物和情感的反应机制,很多人都会消极地去对待青春叛逆期这个话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春叛逆期是摆脱原有的环境获得新的自我最好的机会不应该被一味的压制。成年人美化怀恋童年,因为童年生活带有一种自发性,可以真实表达自我而不被压抑的自发性。这与成年后大多数人不得不存在的与内心相去甚远的陌生生活形成了强大的对比,在一种虚假的自我中始终得不到表达和真实的认可。一个人能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对自我的真实认识。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和童年...
  • Jian上眉梢的A的评论
    有点乱。适合于一定水平的精神分析师读。有些概念讲得不清楚,逻辑也不太明白。
  • 青竹的评论
    其实,是要与自己和解。 我们一生害怕和抵制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只因为这些事情在我们毫无抵抗能力的生命初期发生,如果有勇气去“回看”,觉知童年的事实,成年人也就能获得解脱。
  • 廿一的评论
    童年有伤痛记忆的人,靠着麻木自己,适应了年幼时的残酷经历,而这种童年的残酷经历对于成人人格心理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笑死朕的评论
    翻译得不好,有些句子根本读不懂。 但是一本好书。
  • 6小时的评论
    由于原生家庭产生自恋障碍,故特别关注自己的优秀品质,成就虚假自我,而忘记了真实的自己。
  • Koyota的评论
    想看很久,英文版一直懒得读,出了中文版于是一口气看完。爱丽丝米勒一贯的风格,直觉敏锐,但是光靠直觉是不能拆解问题,建造框架的,因此有点单薄。不过依然佩服她的敏锐-。-以及吐槽这个译名!
  • 海上阿童木的评论
    《与原生家庭和解》是一本家庭关系分析学派的书,可以看出武志红等人学说的源头,可能因为著述年代较早,且里面的案例不是很详尽而显得有些泛泛,但是对于如何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如何认识自己与原生家庭的关系,还是有所启发。
  • 真胖憨憨的评论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