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

[英]彼得•福纳吉

心理学

心理学

2018-1-1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 对依恋理论的介绍 /001
第二章 依恋研究的主要成果 /017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模型与依恋理论 /051
第四章 结构学说:北美结构学说 /059
第五章 结构模型的修正理论 /073
第六章 克莱茵-比昂模型 /091
第七章 英国精神分析独立学派及其与依恋理论的关系 /107
第八章 北美客体关系理论家与依恋理论 /121
第九章 现代儿童精神分析治疗:丹尼尔•斯特恩的工作 /137
第十章 人际关系取向:从沙利文到米切尔 /145
第十一章 精神分析依恋理论家 /159
第十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与依恋理论有哪些共同点? /183
第十三章 依恋理论如何吸收精神分析的思想? /215
第十四章 总 结 /221
参考文献 /225
【展开】
内容简介

《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一书是匈裔英籍精神分析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彼得•福纳吉的经典作品之一。在本书中,作者首先用两章的篇幅对依恋理论进行了介绍,之后分别比较了弗洛伊德、安娜•弗洛伊德、斯皮茨、埃里克森、科胡特、科恩伯格、克莱茵、比昂、温尼科特、桑德勒、莫德尔、斯特恩、沙利 文等人代表的精神分析各个流派,与鲍尔比、安斯沃思、玛丽•梅因等人代表的依恋理论之间的异同。在本书的结尾,福纳吉就整合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可能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作者还阐述了自己关于心智化能力发展的观点,将其与象征、现实检验、具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及妄想、病理性防御的起源联系起来。

◎编辑推荐:

“心智化理论之父”福纳吉作品首度引进中国市场!

“中德班”创始人曾奇峰作序力荐!

在《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一书的开始,福纳吉写下了如下评论:“精神分析与依恋理论互相敌视。如同许多家族世仇一样,你很难分辨问题从何而来。”回顾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这些年的发展,如果说在依恋理论提出之初,鲍尔比还试图向精神分析靠拢,得到精神分析学家的认可,那么当依恋理论发展到后来,得到越来越多其他领域的研究者的支持时,它与精神分析的矛盾冲突似乎变得难以调和。当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对整合两种理论提出了要求时,福纳吉——用著名的依恋研究者霍姆斯的话说——这位站在精神分析和依恋理论两个领域顶峰的伟人,带着实力、谦逊和勇气,把整合两种理论的尝试写进了这本《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里,并迅速赢得了他应得的赞誉,与此同时,鼓舞了一批新时代的研究者。

◎名家推荐:

如果说站在一个领域的顶峰还能令人心生向往,那么站在两个领域的顶峰则让人自觉难以望其项背。福纳吉就是这样一位伟人,站在精神分析和依恋理论这两个领域的顶峰。本书是他的每一个学生、同事甚至敌对的理论家期待已久的。凭借独特的哲思、高深的学识、极高的洞察力和创造力以及人性关怀,福纳吉简洁地描述了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的联系、区别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的核心是他关于心智化能力的起源的观点。福纳吉将心智化能力的发展与精神分析关于表征、现实检验、游戏、具象思维的童年起源、妄想、边缘型人格障碍中的病理性防御的观点联系起来。在我看来,这本《依恋理论与精神分析》注定要成为一本核心的心理学图书。

——杰里米•霍姆斯

伦敦大学学院(UCL)名誉教授

英国精神病学家和依恋理论研究者

福纳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保证了这本书在未来将成为一本重要的心理学参考图书。

——安妮•凯斯门特

英国心理治疗协会前任主席

国际分析心理协会(IAAP)伦理委员会主席

个人智力和人格缺陷向外投射,产生了学派之争。从防御的角度来说,学派之争是对人际冲突的掩饰。自我内部和人际关系都相当和谐的人,并不需要利用学派差异向外投射冲突,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幸好这个世界上有另外一种人,他们选择不被限定。他们觉得“在自由的土地上自由地劳作”(浮士德语),并且得出自己关于心灵的答案,是朂有价值的事情。鲍尔比就是这样的人。福纳吉在本书中详尽地描述了鲍尔比的实验和解释。我们看到,由此诞生的依恋理论,填补了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断层线,实现了数代心理学家的梦想:知行合一。

——曾奇峰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中方创始人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陆路的评论
    Fonagy对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和学派间的联系点和不同点的介绍还是相对很全面的,这也为我们理解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 赵客的评论
    书不错,翻译得太差
  • thintoy的评论
    啊,跳着看完,如同嚼蜡。总而言之,一个人童年和母亲的关系足以影响其一生。
  • 。。。的评论
    翻译有点问题。另外,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应该先去深入读一些依恋理论的书籍,比如鲍尔比。不然读得费劲。头发啃掉好几撮...
  • maple的评论
    161
  • 柯林的评论
    偏学术,理论性比较强,读起来略费力。
  • 爆仔的评论
    中英,已购
  • 白鹤与飞的评论
    回避型安全型矛盾型混合型,我们歧视患病的人,可是不论童年患病还是成年人患病到底跟环境原因关系太大。这本书可以说,是,生存环境决定早期性格。生活环境也一直影响成年后性格。
  • 57的评论
    2019.2.2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