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

[法] 帕斯卡·基尼亚尔

文化

音乐

2018-11-1

河南大学出版社

目录
马林·马莱生平小段
一个马其顿年轻人在比雷埃夫斯港登岸了
成连最后的音乐课
【展开】
内容简介

为什么女性几乎不曾作曲?女性在一种似乎坚不可摧的高音里诞生和死亡。男性失去了他们的童声。十三岁时,他们的嗓子嘶哑了,颤抖着,像山羊一样咩叫。男性是嗓音碎裂的人——是用两种嗓音歌唱的生物。我们可以从青春期着手来定义他们:此类人,嗓音以变声的形式离开了他们。在他们身上,童年、非语言和初期情感的歌唱,都是一袭蛇的衣袍。

于是,或者,男性像割除阴囊一样割除变声。那是永恒的稚嫩嗓音。他们是被阉割的人。或者,他们用失去的嗓音作曲。人们称他们为作曲家。他们尽己所能地重新构造出一个不会变声、永不改变的声音领地。或者,他们借助乐器来弥补缺陷,弥补嗓音低沉对自己的抛弃。如此,他们重新拥有了尖细的音区,那既是孩子的也是母亲的音区,是初期情感的音区,是声音故土的音区。他们成了这一领域的演奏高手。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drunkdoggy的评论
    时间在他们身上。他们永远都走不得回头路。他们用嗓音的丧失来作曲,他们用时间来作曲。他们是作曲家。从低沉到尖细的变形是不可能的。它只在乐器上才有可能。它的名字叫作音乐。
  • 苏野的评论
    “音乐生养了有意义的死者。”对变声、音乐、时间以及生命的诗意探究,“借助活力十足的古老图像来寻找新意”,一如既往的优雅、澄澈,广泛勾连,旁征博引,“一种古老效应的朝气”。第二篇关于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将希腊语和希腊悲剧中的“变声”与亚里士多德生命中的“变化”(另一种“变声”)融而为一,非常坚硬。第三篇依赖于《儒林外史》的一个片段,对伯牙的故事进行了虚拟式重构,具有歧异、误读和想象的有趣。基尼亚尔 应该读过诸如于连这样汉学家的不少著作。
  • 養雲的评论
    谈到男性变声与音乐的部分,太令人着迷了。
  • 小四川的评论
    超可爱
  • 恶鸟的评论
    被最后成连的故事打动了
  • 影子影迷的评论
    音乐是时间的重返人间。
  • viviaan1900的评论
    愉悦至极。
  • SupErModiFied的评论
    在人类时间的内部,音乐是时间的重返人间。
  • Ruuto的评论
    超级爱!!
  • süsses Kreuz的评论
    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