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篇2011~2015年利率市场变化回顾
第一章2011年:滞胀时期
第一节2011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2011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2011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二章2012年:“微型”小复苏
第一节2012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2012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2012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三章2013年:“钱荒”惨烈
第一节2013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2013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2013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四章2014年:重归基本面,与利率市场化之争
第一节2014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2014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2014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五章2015年:调结构叠加“股灾”
第一节2015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2015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2015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二篇层出不穷的逻辑线条综合一览
第一章以传统经济基本面因素为基础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以货币流动性因素为基础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成本推动说”与“品种替代说”
第四章“供求决定论”
第五章“外部因素干扰说”
第三篇“三因素供需分析框架”和“剁差分布变化论”
第一章“三因素供需分析”辨别利率变化方向
第一节融资需求曲线与资金供给意愿曲线
第二节三因素供需决定框架
第三节微观货币运行市场中的供需曲线典范
第二章“利差分布变化”判别利率变化幅度
第一节利差曲线变化的基本驱动因素
第二节中国利差曲线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利差变化幅度的考察
第四节利差分布变化论的实际运用框架构建
第四篇政策面因素解析及“货币+信用”组合的债市分析框架
第一章道不尽的“稳增长”
第二章“货币+信用”组合的债券市场分析框架
第五篇“三因素供需分析”框架与“货币+信用”组合分析模式的统一
第一章三因素供需分析模式
第二章“货币+信用”组合分析模式
第三章利差分布变化论
第四章“三因素供需分析”框架与“货币+信用”组合分析框架的统一
第六篇“货币+信用”组合框架下的大类资产价格变化
第一章“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债券市场的变化
第二章“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股票市场的变化
第三章“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大宗商品市场的变化
第四章“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大类资产价格关系一览
第七篇信用品分析思路初探
第一章信用债策略分析框架之一:要素分解法
第二章信用债策略分析框架之二:成本收益比较
第八篇经济基本面分析拾遗
第一章经济增长问题拾遗
第一节如何看待经济增长:三位一体的经济增长判别模式
第二节更全面地认识经济增长因素——第三产业增长
第三节如何看待经济增长的同比指标与环比指标
第二章通货膨胀问题拾遗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全局性特征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世界性特征
第三节CPI中的非食品项目高频跟踪指数
第三章基础货币、货币与广义信贷资产
第一节基础货币的决定渠道
第二节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资产创设负债
第三节广义信贷资产与MPA
第四章有关债券市场分析中所关注的指标一览图
第九篇漫谈与随笔
第一章关于利率的波动性
第二章中债财富总指数的运用
第三章金融市场分析中的“微观成立与宏观不成立”
第四章最需要关注的是逻辑推导的前提假设和约束条件
第五章信息传播时代对金融市场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附录一2011~2015年期间的8次“稳增长”情况及其影响一览
附录二2011年以来历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经济形势研究会议的相关内容及其对比
参考文献
第一章2011年:滞胀时期
第一节2011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2011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2011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二章2012年:“微型”小复苏
第一节2012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2012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2012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三章2013年:“钱荒”惨烈
第一节2013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2013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2013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四章2014年:重归基本面,与利率市场化之争
第一节2014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2014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2014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五章2015年:调结构叠加“股灾”
第一节2015年基准国债利率运行轨迹综述
第二节2015年长期利率波动详解
第三节2015年市场变化之启迪
第二篇层出不穷的逻辑线条综合一览
第一章以传统经济基本面因素为基础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以货币流动性因素为基础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成本推动说”与“品种替代说”
第四章“供求决定论”
第五章“外部因素干扰说”
第三篇“三因素供需分析框架”和“剁差分布变化论”
第一章“三因素供需分析”辨别利率变化方向
第一节融资需求曲线与资金供给意愿曲线
第二节三因素供需决定框架
第三节微观货币运行市场中的供需曲线典范
第二章“利差分布变化”判别利率变化幅度
第一节利差曲线变化的基本驱动因素
第二节中国利差曲线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利差变化幅度的考察
第四节利差分布变化论的实际运用框架构建
第四篇政策面因素解析及“货币+信用”组合的债市分析框架
第一章道不尽的“稳增长”
第二章“货币+信用”组合的债券市场分析框架
第五篇“三因素供需分析”框架与“货币+信用”组合分析模式的统一
第一章三因素供需分析模式
第二章“货币+信用”组合分析模式
第三章利差分布变化论
第四章“三因素供需分析”框架与“货币+信用”组合分析框架的统一
第六篇“货币+信用”组合框架下的大类资产价格变化
第一章“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债券市场的变化
第二章“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股票市场的变化
第三章“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大宗商品市场的变化
第四章“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下大类资产价格关系一览
第七篇信用品分析思路初探
第一章信用债策略分析框架之一:要素分解法
第二章信用债策略分析框架之二:成本收益比较
第八篇经济基本面分析拾遗
第一章经济增长问题拾遗
第一节如何看待经济增长:三位一体的经济增长判别模式
第二节更全面地认识经济增长因素——第三产业增长
第三节如何看待经济增长的同比指标与环比指标
第二章通货膨胀问题拾遗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全局性特征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世界性特征
第三节CPI中的非食品项目高频跟踪指数
第三章基础货币、货币与广义信贷资产
第一节基础货币的决定渠道
第二节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决定:资产创设负债
第三节广义信贷资产与MPA
第四章有关债券市场分析中所关注的指标一览图
第九篇漫谈与随笔
第一章关于利率的波动性
第二章中债财富总指数的运用
第三章金融市场分析中的“微观成立与宏观不成立”
第四章最需要关注的是逻辑推导的前提假设和约束条件
第五章信息传播时代对金融市场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附录一2011~2015年期间的8次“稳增长”情况及其影响一览
附录二2011年以来历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经济形势研究会议的相关内容及其对比
参考文献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rink的评论比第一本内容要深刻
-
Tacher的评论02-10年的市场离自己太过于遥远,选择从时间上更接近的11-15年读起。作者提供了两种分析框架“三因素供需分析模式”与“货币+信用组合模式”,以基本面为内核将两个框架进行统一,后者更像是前者在政策目标与经济实效上的组合反映。在作者的框架下,在确定变化方向上,市场利率(尤其是长期利率)是经济运行的结果,特别是融资需求变化的结果,其融资需求端可以通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无效融资需求来表现,以债务杠杆水平描述,其货币供给端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导向;在确定变化幅度上,影响利差曲线分布的是货币政策周期(短期利率)+...
-
天猛公胡安的评论一股事后诸葛亮味道 弗过还算能自圆其说 比单纯渲染或者扯空炮好一些哉
-
赵澍昌的评论语病和错字蛮多的。当然,瑕不掩瑜,还是学到很多。
-
糖上瘾先生的评论带有鲜明的成长烙印。所以,一些看法随时间而变化。
-
柳心斋的评论董老师新作,红宝书续,算是研报合集,充实债券研究框架。
-
peng的评论比之前一本差。33
-
爬坑的饭饭的评论#撞上认知屏障的感觉#日积月累的对市场的解读,构建自己的理论(投资)框架,对于董老师这本书中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
-
狄俄尼索斯的评论不得不说,时间近了,感触体会就深了,毕竟有记忆。相比于2002-2010期间的“完全无感”,2011-2015真的是“亲切”很多,有的甚至历历在目,比如2013年的“钱荒”、2015年的股灾和“资产荒”等。因此,第一篇的市场回顾看得真是津津有味。第二篇是各理论分析框架的梳理,站在论文的角度来说,似乎就像惯用的“凑字数”的手段,不过也算有意义。第三篇是本书核心,作者从上一本书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双轮驱动”的分析框架拓展到本书的“三因素供需分析框架”和“利差分布分析框架”,分析框架复杂了许多,但似乎也吻合作者所说的中国经济以2011年前后为转...
-
辋川人的评论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