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莉丝的一生

[奥] 阿图尔•施尼茨勒

小说

小说 经典

2020-5-3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1. 维也纳现代派文学代表作家,德语意识流文学先驱施尼茨勒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心理小说典范之作。他在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之前,开20世纪意识流文学之先河。

2.施尼茨勒是20世纪奥地利极具影响力的小说家、戏剧家,被著名作家亨利希•曼盛赞为“弥足珍贵的时代灵 魂,无与伦比的维也纳心声”。爱情与死亡构成他创作题材的基础,捕捉人物的心理瞬间是他艺术表现风格的根本。许多世界知名导演从他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包括库布里克和伍迪•艾伦。库布里克的电影《大开眼戒》就是改编自他的小说。

3. 施尼茨勒是德语文学中第一位采用意识流(内心独白)表现手法的作家。这种表现手法后来在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且发展成为现代小说十分重要的艺术技巧。他为德语现代派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是世纪转折时期德语现代派文学杰出的代表。

4. 美国著名史学家、《启蒙时代》作者彼得•盖伊曾根据施尼茨勒的日记创作了《施尼茨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1815-1914》,为读者讲述了中产阶级形成的百年史。

5.施尼茨勒是较早译介到中国的一位德语作家,茅盾、焦菊隐、施蛰存、周瘦鹃等名家均翻译过他的作品。尤其是施蛰存先生,在创作上受其影响颇深。

————————————————————————————————————

维也纳现代派文学代表作家施尼茨勒是将文学创作与精神分析相结合的典范,被称为弗洛伊德在文学上的“双影人”。他以生动细致的笔触,真实地记录下人物内在灵魂的“意识流的轨迹”。《苔莉丝的一生》是他晚年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在他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有特殊地位。作者将心理分析运用到文学创作,以独到的眼光、细腻的心理描写、自我对话的形式,生动详尽地刻画出主人公苔莉丝的内心世界。年轻的苔莉丝面对家道中落,漠然走上独自寻求生存之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她,在现实的境遇中几经奋斗与挣扎,但终未逃脱其悲剧收场的命运。女主人公复杂扭曲的内心状况也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整个社会的心灵危机。

————————————————————————————————————

您对无意识的真实,对人的本能的执着,您对文化传统安全感的剖析,您在思想上对爱与死的对立的钟爱,这一切都以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触动了我。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施尼茨勒是完美的十九世纪的化身。他是弥足珍贵的时代灵魂,无与伦比的维也纳心声。

——亨利希•曼(20世纪著名德语作家)

毋庸置疑,他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象征,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他的戏剧和小说成就与“新生代”那些可笑的隐私自白和报告文学有天壤之别。

——约瑟夫•罗特(20世纪著名德语作家)

他的作品中的主题差不多只有两个:爱与死。他的一切剧本及小说可以说都是表现着近代的爱与死之纠纷。

——施蜇存(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正在采用) (你提供的)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许静的评论
    “施尼茨勒是完美的十九世纪的化身。他是弥足珍贵的时代灵魂,无与伦比的维也纳心声。”(亨利希·曼)
  • 十年一人的评论
    前几章的翻译真的一言难尽。读起来很奇怪(也许是受限于德语原文。)非常令人唏嘘的一个故事。不过也仅此而已。。
  • 游吟荷马的评论
    维也纳现代派文学之光,德语意识流小说先驱施尼茨勒晚年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 清霁的评论
    《苔莉丝的一生》是施尼茨勒最后一部长篇。他那支细腻敏感的笔,触及苔莉丝哪怕最最细微的颤动、波动或跳跃式的、瞬时即逝的心理瞬间。读罢脑海里浮现出的是福楼拜的名言“我就是包法利夫人”。谁又不是苔莉丝呢?
  • Pomegranate的评论
    施尼茨勒,德国心理小说的先驱,之前只在短篇小说的层面上知道他,《苔莉丝的一生》是他最后一本长篇小说,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戳心的心理描写……值得一看
  • 芳洁的评论
    这部小说并不好读,它几乎无法提供其他文学作品所能提供的“舒适感”——各种意义上的。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一生。弗洛伊德十分推崇施尼茨勒,对人类心理有着深刻了解的两位大师在不经意间达成了某种共识。
  • 谦谦慎学的评论
    小说难免受时代限制,时过境迁,物也不是人更非,很多东西后人无法再次体会,作者的意图很难传达,但是这部小说读来仍能产生许多共鸣,令人唏嘘感慨,时而揪心,时而叹气,个人认为堪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