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地貌与气候
一、地质
二、地貌
三、水文
四、土壤
五、植被
六、气候
第二节 山川
第三节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森林资源
三、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四、矿物资源
五、生物资源
第四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三、语言文字
四、朝鲜族生活习俗
五、宗教信仰
第五节 行政区划
一、府治
二、清末行政区划
三、中华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四、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第六节 名胜古迹
一、风景名胜
二、遗址遗存
三、碑碣石刻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一、历史沿革
二、区域变迁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县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二、区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三、村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土地改革
一、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
二、查田挖浮斗争
三、纠正偏差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
一、建立经济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革农业经济体制
三、深化工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经营管理体制
四、转变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成立
一、朝鲜族自治区
二、朝鲜族自治村
三、朝鲜族自治乡
四、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
一、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自治县人民政府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立法
二、法制宣传
三、法制效应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民族政策
二、民族团结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职工生活
二、农民生活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农业
一、粮食产量
二、农作物种类与分布
三、调整农业结构
四、发展高效农业与科技创新
五、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第二节 林业
一、森林资源与储备
二、林业生产
三、森林分类经营与重点林、生态效益林建设
四、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
五、林政执法
第三节 畜牧业
一、经济总量
二、畜禽饲养
三、繁殖改良与科学饲养
四、动物防疫
第四节 渔业
一、冷水鱼养殖
二、珍稀鱼类保护
三、政策制度保障
四、水生动物保护
第五节 水利
一、水利枢纽工程
二、国际界河堤防工程
三、内河堤防工程
四、农村饮水 工程
第六节 特色农业
一、人参产业
二、中药材县建设
三、北五味子产业
四、生态食品产业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能源生产
一、煤炭生产
二、电力生产
三、地热生产
第二节 工业企业
第三节 特色工业
一、森林工业
二、医药工业
三、化学工业
四、建筑材料工业
五、冶炼工业
六、其他工业(矿泉水)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公路
一、道路建设
二、公路桥梁
三、公路养护
四、公路运输
第二节 水路
一、航道
二、水路运输
三、渡口
第三节 邮政
一、邮政机构与网络
二、邮政业务
第四节 电信
一、电话
二、电报
第五节 移动与联通
一、移动公司
二、联通公司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一、财政体制
二、财政收支
三、财政管理
第二节 税收
一、税种
二、国家税务
三、地方税务
第三节 金融
一、金融机构
二、金融资产质量
三、金融服务水平与功能
四、贯彻货币政策
第四节 保险
一、社会保险
二、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
第八章 贸易
第一节 国内贸易
一、商品供应
二、粮油购销
三、物资流通
第二节 对外贸易
第三节 民族贸易
第四节 边境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一节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景点
一、长白山南坡旅游区
二、望天鹅旅游区
三、城区近郊旅游区
四、西部特产旅游区
五、百峰群景观带
六、鸭绿江风光带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一、旅游服务
二、旅游设施
第四节 旅游经济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招商引资
第二节 对外交流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育
一、教育教学
二、德育教育与民族教育
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
一、科研机构与科研队伍
二、科技普及
三、科技成果
第三节 文化艺术
一、文化事业单位
二、文艺创作
三、群众文化活动
四、文化市场管理
五、文物管理
第四节 新闻出版
一、新闻
二、出版
第五节 广播影视
一、广播
二、电影
三、电视
第六节 体育
一、学校体育
二、群众体育
三、民族体育
四、竞技体育
第七节 医疗卫生
一、卫生医疗机构与医疗队伍
二、疾病诊治
三、疫病防治
四、卫生保健
第八节 社会保障
一、城乡低保
二、农村“五保”
三、基本医疗保险
四、救灾救济
五、慈善救助
六、优抚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城镇建设
一、城镇规划
二、道路与路灯
三、供水排水
四、房屋建设
五、城区绿化与环境美化
第二节 主要城镇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现状
第二节 环境保护目标
第三节 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后记
修订后记
第一节 地貌与气候
一、地质
二、地貌
三、水文
四、土壤
五、植被
六、气候
第二节 山川
第三节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森林资源
三、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四、矿物资源
五、生物资源
第四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三、语言文字
四、朝鲜族生活习俗
五、宗教信仰
第五节 行政区划
一、府治
二、清末行政区划
三、中华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四、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第六节 名胜古迹
一、风景名胜
二、遗址遗存
三、碑碣石刻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一、历史沿革
二、区域变迁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县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二、区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三、村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土地改革
一、减租减息和土改运动
二、查田挖浮斗争
三、纠正偏差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
一、建立经济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革农业经济体制
三、深化工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经营管理体制
四、转变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成立
一、朝鲜族自治区
二、朝鲜族自治村
三、朝鲜族自治乡
四、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
一、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自治县人民政府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立法
二、法制宣传
三、法制效应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民族政策
二、民族团结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职工生活
二、农民生活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农业
一、粮食产量
二、农作物种类与分布
三、调整农业结构
四、发展高效农业与科技创新
五、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第二节 林业
一、森林资源与储备
二、林业生产
三、森林分类经营与重点林、生态效益林建设
四、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
五、林政执法
第三节 畜牧业
一、经济总量
二、畜禽饲养
三、繁殖改良与科学饲养
四、动物防疫
第四节 渔业
一、冷水鱼养殖
二、珍稀鱼类保护
三、政策制度保障
四、水生动物保护
第五节 水利
一、水利枢纽工程
二、国际界河堤防工程
三、内河堤防工程
四、农村饮水 工程
第六节 特色农业
一、人参产业
二、中药材县建设
三、北五味子产业
四、生态食品产业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能源生产
一、煤炭生产
二、电力生产
三、地热生产
第二节 工业企业
第三节 特色工业
一、森林工业
二、医药工业
三、化学工业
四、建筑材料工业
五、冶炼工业
六、其他工业(矿泉水)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公路
一、道路建设
二、公路桥梁
三、公路养护
四、公路运输
第二节 水路
一、航道
二、水路运输
三、渡口
第三节 邮政
一、邮政机构与网络
二、邮政业务
第四节 电信
一、电话
二、电报
第五节 移动与联通
一、移动公司
二、联通公司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一、财政体制
二、财政收支
三、财政管理
第二节 税收
一、税种
二、国家税务
三、地方税务
第三节 金融
一、金融机构
二、金融资产质量
三、金融服务水平与功能
四、贯彻货币政策
第四节 保险
一、社会保险
二、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
第八章 贸易
第一节 国内贸易
一、商品供应
二、粮油购销
三、物资流通
第二节 对外贸易
第三节 民族贸易
第四节 边境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一节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景点
一、长白山南坡旅游区
二、望天鹅旅游区
三、城区近郊旅游区
四、西部特产旅游区
五、百峰群景观带
六、鸭绿江风光带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一、旅游服务
二、旅游设施
第四节 旅游经济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招商引资
第二节 对外交流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育
一、教育教学
二、德育教育与民族教育
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
一、科研机构与科研队伍
二、科技普及
三、科技成果
第三节 文化艺术
一、文化事业单位
二、文艺创作
三、群众文化活动
四、文化市场管理
五、文物管理
第四节 新闻出版
一、新闻
二、出版
第五节 广播影视
一、广播
二、电影
三、电视
第六节 体育
一、学校体育
二、群众体育
三、民族体育
四、竞技体育
第七节 医疗卫生
一、卫生医疗机构与医疗队伍
二、疾病诊治
三、疫病防治
四、卫生保健
第八节 社会保障
一、城乡低保
二、农村“五保”
三、基本医疗保险
四、救灾救济
五、慈善救助
六、优抚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城镇建设
一、城镇规划
二、道路与路灯
三、供水排水
四、房屋建设
五、城区绿化与环境美化
第二节 主要城镇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现状
第二节 环境保护目标
第三节 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后记
修订后记
【展开】
【收起】
内容简介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概况》是在前个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次修订,在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的总原则下,以补为主,重点补充改革开放以来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它将更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展示山川风貌、物产资源、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概况》的问世,对于增进各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展开】
【收起】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之龢的评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组成部分,涉及内容较为详实。几乎全系表扬文字,对当地实际情况欠缺真实、全面反映。修订1985年版,改革开放以后情况增补较多。各方面概述对「文革」阶段均予回避或一笔带过用以反衬开放后「成绩」。长白地处偏僻,历代多为羁靡或域外政权。清初封禁隆兴,光绪前乏有信史,至今不过百余年。忽略近前十馀年动荡,未尽合理。征引颇烦,但无脚注或参考文献。清末民初部分尤见错讹。如称「清初」结束封禁,疑遗漏年号。(第15页)按史实,应系「清光绪初」。民国国籍法讹国际法。(第17页)馀不一一。虽颇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