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之心

[英] 达里安·利德

科技

2022-10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上一秒还是狂喜和兴奋,下一秒却变得绝望和沮丧;

满脑子都是新点子,精力过剩甚至过度活跃;

变得前所未有的自信与慷慨,大肆挥霍钱财;

情绪如同钟摆,在黑暗与光明间来回摆动;

……

躁郁,究竟是让我们感到真正地“活着”,还是在将我们推入深渊?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师达里安 ·利德力作

重新思索躁郁症的本质

一份应对躁郁生活的思想指南

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好评推荐!

————

【编辑推荐】

※达里安·利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和精神分析师,被《卫报》誉为“当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从拉康派精神分析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各种面向,兼具深刻透彻的分析与生动优雅的文笔,是了解当代精神分析与精神医学的理想入门读物。广受包括布克奖得主希拉里·曼特尔、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在内的著名作者称赞。

※本书不仅从专业角度出发,也同时综合文学、电影、文化史等视角,对躁郁症重新进行阐释和思考。不仅可以让躁郁症的患者以及专业医生对躁郁症本身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也可以让普通读者了解躁郁症。

※本书系明室推出的达里安·利德系列作品的其中一本,这不仅是这位知名精神分析师书第一次被系统翻译为中文,也极好地填补了相关类型书籍的市场空缺。

————

【内容简介】

如果说“二战”之后的一段时期是“焦虑的年代”,那么今天我们则生活在“躁郁的时代”。躁郁症,这个曾经仅适用于1%人口的诊断,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总体诊断数已经增加了4000%。今天的问题已不是“你有躁郁症吗?”,而是“你的躁郁症如何了?”。

要如何解释躁郁症的爆发性增长?它究竟是来自合理的医学诊断还是制药业的营销推广?躁郁症又与当今的消费主义有着怎样的联系?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师达里安·利德对这些问题展开了自己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挑战了过往医学史对躁郁症的定义和阐释,而且对躁郁症本身进行了重新的思考。他告诉我们,只有以新的方式看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躁郁症患者。

————

【名人推荐】

“当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卫报》

“本书不仅促进了对躁郁症的进一步思索,它也能改变许多人的生活。”——希拉里·曼特尔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Pavel的评论
    出版效率是真的高。Leader很擅长写这种大众化的书,标题原本是个双关,讽刺药物盛行之下,疾病被分割,开的药也是加倍,因此有人可以说,我是严格意义的双相,我只有双相strictly bipolar!Leader开头就指出了躁郁症到双相障碍这种名称变化背后的荒谬性。双相诊断的登场,基本上让客户倍增,药物不关心病人摆荡背后的机制。Leader作为拉康派精神分析家,自然也会从结构诊断的角度来探讨,但说的不够深入,可能因为这本书的定位并非一个临床导论,但对于大众来说,很值得一读了!
  • 莱韦屈恩的评论
    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观察者视角吧。我也不知道历史上别的对躁郁症的理解和判断是什么,所以我也没法判断这本书具体给出了什么新方向。我只知道对于当事人而言,目前最好的办法似乎是把这种症状当做是“或许会影响生活”的特质,需要精细的观察,而不是一味把所有感受判定为“祸害”。 我这段评论跟这本书一样,说了以后也不知道有什么用。
  • 蓟川的评论
    朋友翻译,他是做临床心理学的精神科医生,翻译很流畅,至于Leader观点,开篇结尾对于双相的扩大化诊断以及生物医学对于诊断的去脉络化很有启发,但书中对于双相的精神病理学分析并不敢苟同,不过即便如此,对于国内来说,还是希望能有更多搞临床心理学的朋友(尤其是面对重性精神障碍进行工作的心理治疗师)能够进场,临床上只有精神医学的视角显然是不够的,做精神分析如果只是成为某种理论话语/学术黑话的游戏(却无法面对真实多元的个体进行分析并予以实实在在的帮助,甚至以理论凌驾于经验之上)也是远远不够的,不过国内能够出版临...
  • 未果之事的评论
    买书的时候以为是简单科普,结果意外的是一本当下非常需要的精神分析著作。需要反复看,其中的洞见对我颇有启发。
  • Eva的评论
    三星半。“如果存在一个能让你的双相性消失的按钮,你是否会按下它”,很多躁郁症患者都选择不会去按。早期人们对躁郁症的认识不深,将症状归结于单一的躁狂或是抑郁。药物都是一对一针对单一症状服用,即“解剖式治疗”,这导致有多重病症的患者需要吃很多的药。精神科医生没认识到病症之间的相互联系。药物有否不良反应的报告不可靠。多种因素促使医生们思考患者与躁郁症的关系。躁郁症是双相障碍,即躁狂—抑郁。躁狂者有着强烈的语言输出欲望,需要有听众听他们讲话,但他们忽视听者给予的回应或沉默。躁狂者有着过人的创造力,像是打开语...
  • ♬ CaR的评论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想起Modern Love里安妮海瑟薇那一集,当时看的时候都哭了,真的是太难了。这本书是很专业而冷静的科普书,里面很多对情绪的描绘非常准确,对成因的分析也拓展了我的思路,比如完美主义、比如对爱恨的极致区分。我觉得自己应该没有病理性的问题,但对里面的一些情绪也深有体会。好的心理科普书能帮助我们更专业地了解而非胡乱地揣测、更宽容地对待而非避如蛇蝎。
  • 苜蓿白鲜的评论
    “并不是我不能做决定,只是做决定的‘我’不存在了。”
  • Asuka的评论
    有些帮助!读其他书、看医生、问病友几乎都是一样的回答:吃药吃药吃药。每个患者的个体性似乎都被抽离了。 药物只是拐杖朋友们,我们还是得自己开展生活。
  • 竹一的评论
    有感兴趣的点,但书里没有详说。详细描述甚至不如书中提到的各种回忆录,比较期待一些新的分析但是可看点不多,总的来说看了跟没看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