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复杂的人
第 3 章 花楼
第 4 章 无限的否定
第 5 章 真实的生活
第 6 章 在宇宙中心
第 7 章 地球上的 Moon 之子
第 8 章 派拉贡广场
第 9 章 庇护所
第 10 章 亲缘
第 11 章 修理工
第 12 章 纯粹的未来
荒诞笔触,写就 K-POP 粉丝一段自我毁灭/追寻之旅。
从路人到毒唯,从梦女到私生;为爱死,也为爱活。
【内容简介】
舞台上,男孩 Moon 低垂着头,颈子没入阴影,全场灯光打在他身上。他默然站着,宛如一份礼物,凝结于被递交的那一瞬。
那一刻,她的世界骤然扩大。
她原本只是个再普通 不过的人,打着一份无趣的工,谈着一段注定无果的恋爱,直到看见 Moon 的那一刻,她的生命才真正开始。Moon 是她的氧气,她的引力,是她抵御低俗和愚蠢的防线。她将无处抒发的隐秘激情,投入以 Y/N 为主角的同人创作。在文字构筑而成的世界里,她得以与这位无法触及的偶像演绎无数故事。在幻想的隧道中挖了一米又一米后,她终于凿出了一道裂缝,通往的正是 Moon 所在的领域,但等待她的,却并非想象中的场景,而是偶像的隐退……
【编辑推荐】
* “我热爱这个我憎恶的世界,只因你生活其中。”提取追星的典型人格,精准描摹对爱豆的单方面迷恋:从路人到毒唯,从梦女到私生,自称“非粉”却五毒俱全,认真地“发疯”,是为了追求不可得的爱。
* 一趟卡夫卡式的荒诞旅程,一次过山车般的阅读体验。严肃文学的凌厉笔法,融入同人女的脑洞大开,写就一部有批判视角又有强烈共感的当代黑色寓言:我们消费着他人,亦是在消费自身。
* 美籍韩裔作家埃丝特·李诡谲首作,小说内嵌小说,虚构映衬虚构,以“Y/N”(Your Name)为名,勾勒当代青年现状:厌工、恐人、爱而不得。入围《时代周刊》《纽约客》《纽约时报》《时代周刊》2023年度书单。
* 新锐设计师山川为本书量身绘制封面,以K-POP式矢量插画风,呈现“脑爆”的鲜亮视觉效果。130*203小开本,平装单封,顺滑胶板纸,随取随读,通勤、旅行适用。
【媒体评价】
* 《名利场》:一个狂野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女性沉迷于当代爱豆、同人小说和无处不在的准社会关系,懂的人自然会懂。
* 《纽约客》:奇异、有趣,如同将诗歌和论文丢进搅拌机中打碎,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连贯。
* 《Vulture》杂志:怪异、迷幻,并不热衷于提供什么清晰的缘由,而是将读者抛入痴迷的深渊中,任其自己感受那种狂热与荒诞。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
77的评论“她必须经由集体崇拜的巨大维度与他相遇。只有这样,她的爱才会有正确的尺度。”
-
百变小咪的评论捕捉到了点相似想法,但将所有细节复杂化并赋予意义,就会写出这样的作品——用深奥哲学和隐喻得出“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东西会更好”这样世界上百分之九十六的梦女都早已得知的追星本质,感官上就如同在高级婚礼的蕾丝绸缎喜糖包里搜刮了半天发现里面其实塞满了徐福记,华而不实。 整本书就如同扩充了很多倍字数且在ao3、lofter上打了“X我”tag的阴湿同人短篇,不断抒发的只是个体感悟,可能这也符合梦女的本质,但也因此无聊。 其实很想看到“偶像”的打破,类如工业产品下的真实展现,但直到最后也只是轻飘飘的略过,全文都有种人设即真实的感...
-
徐慢懒的评论按照当下所谓的主角是否“讨人喜欢”的标准,那这本书的主人公注定会低分收场,但我喜欢的就是这一点:她的自私,她的暴戾,她隐秘的优越感,都深深触动了我。Goodreads上有读者评价本书是“宛如意外嗑药一般的阅读体验”,确实,整本书如同一场卡夫卡式的狂热梦境——是自我追寻,亦是自我毁灭,毕竟向内的探寻永远无法停留在安全的边界内。懂的人自然会懂。
-
夏殷的评论不那么亚文化的追星故事,与想象的截然不同。它用“追星女”的身份塑造了一层故事,然而作者埃丝特·李笔下追星女的狂热却仿佛是被旁观、被审视的,虽然写着“我”却不是“我”,割裂出一种“观看”的距离。在“我”的同人文里,真实的肉体再次幻化成虚幻的爱情。梦女的“我”与“我”梦中的Moon在另一个女人O的故事里融为一体,以比做 爱更加性感的方式完美融合……写得很迷人,值得读。
-
Fromis_9金秋天的评论看得出来作者没追过星(。
-
伊夏的评论“现在,数据伪装成哲学,信息伪装成艺术。我们不再每周去一次教堂,我们只是每年去看一次演唱会。”之所以在做梦女的梦里不愿醒,只是因为不创造永远最安逸。还是适度发梦,多多发电吧,不然接下去就要连“我是谁”都说不清。
-
Kkkkath的评论在读完的时候耳机里刚好在放Enhypen的blossom我感觉世界线都要收束了。一时间也分不清我到底是在读一本实验性小说还是在读带着酒神精神延长的梦女波特,反正本梦女是读爽了。总的来说是一个读完很快会会忘记的故事,因为似乎里面的每个人都是“我”的想象的抽象画,每个人出现得猝不及防也同样地消失,最后就只留下“我”和“我”全部混沌的自我意识和那些在复杂的沉思和放弃理性后留下的情绪,很喜欢。我会倾向于认为Esther李和我是一样的人,在民族志的过程中被同理心席卷,奇妙的共振,带着自己全部的经验,是在自动贩卖机前挑选的人类,会在...
-
王里奥的评论我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本身问题,这是今年读过最难看的书。一些廉价哲学mix当代社会热点,但剖析得又不准确,ego大得惊人,一直在自怨自艾......比日本那本我推燃烧差远了。
-
烧酒哲的评论很有趣很当代的作品,有一些真正漂亮的句子。关于梦女的欲望几何学,我感觉这个故事里告诉我的比社会学论文多得多。唯一遗憾就是结尾没太收住,感觉作者自己也没想好要把故事带到哪里去。伴随着主人公城市漫游的瑰丽想象和依次出场的古怪人物反而把最后终于见到moon的场景衬托得像moon这个人物一样苍白空虚,大概objet petit a就是很难写的。只有欲望的渐近线才有美丽的可能。
-
黄克思的评论一开始以为是非虚构还在想这个团到底是哪个团。很多亲密时刻和想象中的亲密时刻很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