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于丹

文学

古典文学 诗词 中国文学 文化

2012-6-1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目录
唤醒心中的诗意(代序)
壹 春风飞扬
 引子:一年之计在于春
 岁月在春光中苏醒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春之意象之一)
 春啼呖呖:只道不如归去(春之意象之二)
 春柳依依:挽一段流光赠别离(春之意象之三)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一个人走过的春天
贰 秋思浩荡
 引子:帐望千秋一洒泪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多情哪堪清秋节
【展开】
内容简介
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 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诗歌蕴藏着人类文明中最深刻的秘密,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古诗词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进行鉴赏解读。以“明月”、“清风”等古诗词常见意象为线索,导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通往中国式人生哲学的阴阳平衡、中正平和、天人合一。在全球的现代化语境中,这样的声音和其所抵达的深度有可能为世界文明困境提供一种既高贵古典又清新现代的解法。 本作品延续于丹老师的独特风格,通俗、易懂、妙语连珠且能激起读者共鸣。让读者重温中国传统文学和古典哲学的精髓所在,找回心灵深处的宁静之美。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温吞吞的评论
    在春闺中守候的女子真的很容易被感动,因为她们很是敏感了。 古人观察细致入微,清明时节雨纷纷,思念故乡总在春日,我想是因为没能回家过年的人吧,冬天太冷,思绪混乱。背诗歌的好处啊,现在是没心思背了,可怜当年不珍惜不用心,所以感觉很缺乏对美好事物的感悟,细腻的感触。月亮平常心,太阳是永恒。 唐,五代时的诗句已经是很活泼了,字数的要求没那么严格。有时候电影要表现出一些意境,其实用古人诗词中的意象就能够拍摄表现出来了。如愁,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似乎有名的诗人词人都是些失意之人...
  • 诺冰的评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P.S.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晋·陶渊明 《饮酒》)
  • 诺冰的评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李商隐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卡啡不加糖的评论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 流浪的爱薇的评论

    五代南唐冯延巳: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纵目。<玉楼春>

    春云蓬勃生机簇拥而起,一改冬云阴冷,暗沉。

    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决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描写初春之景,几近透明的绿,浅浅淡淡的,娇嫩撩人初初萌动的春色,胜过满城柳丝浓春景色。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慵啼,无力,懒发,娇不胜寒的冬寒未退初春景色。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小小鸟在大片碧江上盘旋,反而...
  • 流浪的爱薇的评论
    沐春风而思飞扬,凌春风而思浩荡。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名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这是描写唐玄宗离宫之前和回宫后的强烈心灵对比感。古人爱用春秋喻时间的流逝,是因为春秋相较于夏雪,生物的舒醒和衰残都在瞬间完成,来得那么蓦然剧烈,强化人与风景相遇时猝不及防的那一瞬间感动,深深地激荡内心。
  • 流浪的爱薇的评论
    如果我们相信诗歌是必需品,我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 传说中的lv童鞋的评论
    从未想过自己的生命是处在冬眠期的,总以为遇到的困顿和不平,就是人生了。在生命中或木然地对抗,或默默地承受,或随着命运而随波逐流。内心往往得不到解脱,看不见希望。生命的觉悟总那么突如其来,恍然间明白,缺乏的正是内心的"春光",缺少那种可以给生命保鲜,和在面对沉重时举重若轻的光明和希望。
  • Fairy Entropy的评论
    1.

    平心而论,诗歌对我们的生活结构的渗透要比西方深得多,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似乎普遍认为对它感兴趣,却又无所谓的东西。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一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生物表示体贴的怜悯,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么宗教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黑暗生活之上点缀的漂亮补丁,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他们在诗歌中发现了这种灵感和情绪,诗歌教会了...

  • 霓之虹的评论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