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恒星观测史

潘鼐

文学

天文 天文学

2009-3

学林出版社

目录
目录 序 增订版序 序 第一章 我国早期的恒星观测 第一节 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星象著录与二十八宿的问世 一、我国最早的恒星观测记录与关于恒星的释义 二、甲骨文中的星名与《尚书尧典》的四仲中星 三、《夏小正》星象的年代 四、《诗经》、《左传》、《国语》中的星名 五、二十八宿名称的全部出现 第二节 二十八宿星座的系统化观测 一、二十八宿星座的组织及距星的证认 二、二十八宿作为昏旦中星的观测时代 三、石氏的二十八宿观测值 四、早于石氏的二十八宿古度 五、石氏宿度与古度的时代考订 第三节 四象、十二次与二十八宿 一、四象与十二次的产生和使用 二、十二次、十二辰与二十八宿的结合及宿名诠释 三、中国二十八宿在华夏本土的生长 第二章 甘氏、石氏与《石氏星经》年代的论定 第一节 对甘氏与石氏的考查 一、甘、石的姓氏与时代 二、甘、石《星经》的流传与内容探索 三、有关《石氏星经》研究的不同论点 第二节 《石氏星经》观测年代考辨 一、各家研究的得失 二、《石氏星经》中观测年代的推算 第三节 甘、石《星经》的恒星记事与《甘氏星表》 一、传本甘、石《星经》的恒星观测记事 二、《甘氏星表》辑佚 第三章 秦汉时期星象观测的发展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星象观测与记述 一、汉初的恒星名数及星座组织 二、两汉时期的星象观测与记载 三、《周髀算经》中的星象资料 第二节 有关星象观测的几个问题 一、恒星观测的几项进展 二、对《石氏星表》的补充 三、星象在政治、文化与生活中的反映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甘、石、巫咸三家星经的流传与整理 第一节 三家星经的定纪与敦煌写本 一、陈卓及其天文星占著述 二、《敦煌写本》中的三家星经 第二节 《玄象诗》的勘订 一、《玄象诗》的内容与性质 二、校点《玄象诗》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至隋统一时期三家星官的流传 一、从汉末的星图到吴、晋间对恒星名数的整理 二、《巫成星表》质疑 三、南北朝至隋恒星图象的制作与流传 四、日传本《三家簿赞》星官的校证 第五章 星象体制的演变与唐代的恒星观测 第一节 《步天歌》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南北朝、隋、唐的星象著述及星象体系的变化 二、《步天歌》的产生及三垣二十八宿星象体制的成立 三、校订《步天歌》 四、若干星名的注释 第二节 一行对恒星观测的贡献 一、一行对二十八宿所作的新观测 二、关于二十八宿去极度变化与恒星自行的论议 三、对恒星位置变化的观测和修正 四、一行在其他方面的贡献 第三节 传世的两本敦煌星图 一、敦煌星图概述 二、敦煌星图文字的勘证 三、两本星图上星象的校核 四、星图时代的考辨 五、近年发现的墓葬及其他星图 第六章 宋代恒星观测及恒星图表 第一节 宋代天文仪器的制作与星象的观测 一、宋代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 二、对历次恒星观测的考查 第二节 景祐年问的恒星测量与《杨惟德星表》 一、《景祐乾象新书》与《乾象通鉴》 二、景祜测验资料的整理校定与《杨惟德星表》 三、宋《杨惟德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归算和分析 第三节 皇祐占年间的恒星测量、《周琮星表》与皇祐星官图的复原 一、皇祐年间周天星次的测定与《周琮星表》 二、宋《周琮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证认和皇秸星官图 三、恒星的中西对应与皇祐观测的实用价值 第四节 《新仪象法要》星图的考证 一、苏颂的撰书与书内的星图 二、星图的取材及其年代与地点 三、星图的体制与星象的校勘 四、星图的制图技术水平及其价值 第五节 苏州天文图碑的考释 一、天文图碑的来历及其作者 二、星图时代笺证 三、天文图星象的校核 四、天文图的科学价值 第六节 元丰恒星测量、黄道十二宫及《宋史·天文志》 一、元丰恒星测量与《元丰星表》 二、黄道十二宫在我国的传播 三、《宋史·天文志》经星述评 第七章 元、明时期星象观测的延续及其在民间的传播 第一节 元初对恒星位置的测量 一、郭守敬制仪与天文观测精度的提高 二、至元年间的二十八宿观测与元《郭守敬星表》拾遗 三、元《郭守敬星表》对应于今通用星名的证认 第二节 传世的元明星象著作 一、元至明前期的几项星象著作 二、北京原隆福寺万善正觉殿藻井星图的考查 三、常熟县学天文图碑 四、明后期天文星象之作在民间的传播 第三节 航海天文学中的星象指认 第四节 朝鲜与日本的中国恒星图像 一、中国星象在朝鲜的长期传播 二、中朝两国星象的交流与演变 三、中国星象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 第五节 客星的观测与元明的阿拉伯星表 一、绘有客星的莆田涵江天后宫星图卷轴 二、客星记事和几颗著名的客星 三、《明译天文书》和《七政推步》中的恒星表 第八章 西方天文学的传入及明崇祯年的恒星观测 第一节 西方历算天文的东传经过及《经天该》的产生 一、西方历算天文传入的历史背景 二、耶稣会传教士的入华与西学东渐 三、《经天该》的产生及其影响 第二节 《崇祯历书》恒星历的编纂及西方观测技术的引用 一、徐光启对编历所作的贡献 二、西方制式天文仪器的制作 三、近代方位天文学理论与方法的引用 第三节 恒星观测的成就与恒星历表的编制 一、关于二分点岁差及恒星经纬度变易的论议 二、二十八宿距星经纬度与宿度的订定 三、《恒星经纬表》的完成 第四节 新星图的绘制及近代星图投影法的运用 一、 传统形式的见界总星图 二、《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与绘制星图的投影原理和方法 三、两种黄道星图与天球仪星图 四、恒星屏障——整套的恒星全图 第九章 清代三次恒星测量与恒星星名的中西对应关系 第一节 康熙、乾隆、道光三朝的恒星观测 一、《灵台仪象志》中的恒星测量 二、《仪象考成》与《仪象考成续编》中的恒星测量 三、《大清会典》与《大清会典图》中的天文星象及其他 第二节 民间对恒星观测所作的努力及其成就 一、清前期民间天文星象研究的昌盛 二、西学东渐与恒星方位天文学的中西比照 三、清后期民间星象之作的撰制与传布 第三节 恒星星名中西对应的寻绎 一、三百年来对恒星星名中西对应的探索 二、从天象凌犯纪事寻求恒星的中西对应关系 三、《仪象考成》恒星经纬表与现代通用星名的对应 结束语中国星象体制的历史变迁及恒星名数的汇总 附折页图 1.日本《古格子月进图》天文横图 2.法国小德金星名中西对应星图
【展开】
内容简介
《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一版中就提出《石氏星经》中的一部分恒星测量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另一部分恒星则测量于公元170年左右。此外,他还对宋代《杨惟德星表》、元代《郭守敬星表》,以及东吴陈卓星官、隋唐《步天歌》、敦煌星图、宋代苏颂星图、苏州石刻天文图和明代《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等作了详细的考析。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史料浩如烟海,内涵丰富多彩,在恒星观测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以及很高的成就。其内容包括对新星、超新星、变星等的观测记录,对恒星位置的测量,对作为天象坐标系统的二十八宿体系的研究,以及对星图、星表的研究整理工作等。其中对于二十八宿的起源,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就有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随后又有不少学者在此领域做出工作。1962年薄树人先生发表《中国古代的恒星观测》一文,对这一论题做了简要的归纳。而潘鼐先生在1 989年出版的《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一版中,对这一问题做了更为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提出对二十八宿距度的测量不晚于公元前6世纪。对于恒星观测领域的其他一些重要论题,潘先生在《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一版中也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争论已久的《石氏星经》年代问题,翻阅书稿,发现《中国恒星观测史》第二版比第一版篇幅多了不少。其中不仅对明清时期西方天文学的传入专辟章节讨论,对第一版原有的内容也做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尤其是加入了很多新的图片和资料。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