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与贫乏

(德)瓦尔特·本雅明

文学

本雅明 文艺理论 德国 文学理论 文论 哲学 文学 文学批评

1999-9

百花文艺出版社

目录
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两首诗《诗人之勇气》・《羞涩》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绪论 一 课题的限定 二 材料来源 第一部分 反思 一 费希特的“反思’和“假定’概念 直接认识――假定的限定――反思的限定 二 早期浪漫主义者对反思的理解 反思的三个阶段―一智力直观――反思的媒介――艺术 三 系统与概念 绝对系统――神秘术语――玩笑―― 艺术之术语 四 早期浪漫派的自然认识理论 自我认识――客体认识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 艺术批评 一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认识理论 作为反思媒介的艺术――批评――作品的独立性 二 艺术作品 形式――内在批评――素材及形式的反讽 三 艺术理念 形式和作品的整体性――渐进的总汇诗――超验 文学――小说――散文――冷静――批评 早期浪漫派的艺术理论与歌德 理念与理想――缪斯式的――无条件的作品 ――古希腊罗马――风格――批评 引文目录 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 评歌德的《亲合力》 贝尔托尔特・布莱希特 文学史与文学学 经验与贫乏 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爱德华・福克斯,收藏家和历史学家 评弗兰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国长城时》 弗兰茨・卡夫卡――纪念卡夫卡逝世十周年 致格尔斯霍姆・朔勒姆的信
【展开】
内容简介
本雅明一直以一个自由作家和翻译家的身份维生。他几乎将一生奉献于写作。他写了大量的有关十九世纪的文化、文学论文。本书收编了作者自19 15年所写的《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两首诗》(《诗人之勇气》《羞涩》),1920年所写的《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概念》,1931年创作的《评弗兰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国长城时》,1933年《经验和勇气》再到1934,《弗兰茨·卡夫卡——纪念卡夫卡逝世十周年》,1938年的《致格尔斯霍姆· 朔勒姆的信》,总计十二篇力作。其中《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白痴)》、《评歌德的(亲合力)》、《贝尔托尔特·布莱希特》等几篇均写得有艺术见解,又有细腻情感的表达。
【展开】
下载说明

1、追日是作者栎年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无有所思的评论
    最佳思考者的标志是:对时代完全不抱幻想,同时又毫无保留地认同这一时代……经验贫乏,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似乎渴望新经验,不,他们试图从经验中解放出来,他们渴望一种能够纯洁明确表现他们的外在以及内在的贫乏环境,以便从中产生出真正的事物(本雅明,经验与贫乏)
  • 黄晓伟David的评论
    【关于美学】宗白华、蒋孔阳、朱光潜。《经验与贫乏—论现代性语境下的本雅明》
  • 方麟999的评论
    收到孔网寄来图书:先秦诸子学说导论(蒋伯潜);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宿白,文物版);日本见藏稀见中国地方志书录,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书目文献出版社);游国恩学术论文集(中华);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批评的解剖(弗莱)/语言的牢笼 马克思主义与形式(詹姆逊)/经验与贫乏(本雅明)。
  • 千叶安子的评论
    第一次接触社会学领域,其实从未觉得自己会喜欢,以为会干瘪得令人枯燥。走进去,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那些哲思般的思量,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社科类学科本来就不分家,而真正要锻炼思维,也只有从哲学、社会学入手。潜心阅读,才深知内心令人惊惧的荒芜与贫乏。理解生命及社会,要的不仅是经验。
  • Francois_Kai的评论
    在读《经验与贫乏》 网页链接
  • Eicho-冉的评论
    感情世界里的真诚亦或是虚假大都能显示出生活经验的丰富与贫乏,但这并不代表可以被任意践踏。 我不曾想如此的被这些世事所纠缠,却也不想走进这个人为化的牢笼。 我有我的信仰与追求。 这个世界,还有多少人肯说,我是信仰的门徒?
  • ChinShinU的评论
    其实我觉得吧,找对象这种事,只是填补社会常规路线下的身体空巢,而心灵的苦闷与贫乏,始终还是需要自己去亲历而致妥善解决。寄托于活人的知识与经验,这必然是杯水车薪。
  • 大姜女的评论
    忽然看到一本书上这样说: 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对你的赐福, 走向欢乐!或者还有什么能让你受辱, 心灵!还能遇到什么, 在你该去之处? --<<经验与贫乏>>(德)本雅明
  • 琴-清英的评论
    在《经验与贫乏》中,沃尔特•本雅明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代欧洲人是传统中断的、经验贫乏的一代人。但正是在贫乏中,可能诞生一种新的创造力。为那些有现代感的人写作……而不为那些在对文艺复兴或洛可可的热望中耗费自己生命的人,而在这种外在及内在的贫乏环境,可能产生真正的事物。(许知远)
  • 张晓舟的评论
    萝卜格里耶说过他最喜欢的画家是paul klee。本雅明在《经验与贫乏》中称“保罗克利笔下的人物就像是绘图板上设计的,就好象一辆好车的车身首先顺从发动机的需要一样,他们的表情首先听从内心的召唤.......”《克利与他的教学笔记》展示了这些从工程师那儿学来的绘图板,但绘图板背后的内心是没法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