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自由與單獨
-
情緒
二十世紀最受矚目的靈性智慧大師;與甘地、尼赫魯、佛陀並列為改變印度命運的十大人物之一; 倫敦泰晤士報形容他是:「一千個改造二十世紀的人之一」 ──奧修OSHO,幫助現代人解決最迫切需要的「情緒革命」: 如何全然的經驗我們的情緒?!如何將恐懼、憤怒、嫉妒等破壞性的能量,蛻變成創造性的能量?! 情緒無法恆久不變。 在你的內在有什麼是恆久不變的? 情緒無法恆久不變。那就是為什麼它們叫做「情緒(emotions)」──這個字源自於「動(motion)」,意思就是活動(movement)。它們會變動,所以它們叫做情緒(emotions)。你會不斷的從一種情緒轉換到另一種情緒。這一刻你是悲傷的,下一刻你是快樂的;這一刻你是生氣的,下一刻你是慈悲的。這一刻你充滿愛,下一刻你充滿恨;早晨很美,晚上很醜……;就是這樣繼續下去。這不可能是你的本性,因為在這些變化的背後,需要某種東西像線一樣的東西把它們串連起來。 你看到了花環上的花,但你沒有看到那條線。這些情緒就像花環上的花。有時是憤怒之花,有時是悲傷之花;有時快樂,有時傷痛,有時苦悶。這些都是花朵,而你的生命則是那個花環。花環上一定有一根線,否則你早就四分五裂了。你仍然是一體的——那麼,貫穿你的是什麼?指引你的又是什麼?在你之中,什麼是恆久不變的? 認識情緒的根源 我們要如何兼顧表達情緒的需求與尊重他人的感受?我們太常發現自己在表達與壓抑的兩難中進退維谷。我們擔心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會傷害身邊親近的人,使他們與我們漸行漸遠。但是壓抑情緒──即使披上「自我控制」的糖衣外表──我們只是在冒險傷害自己而已。 奧修,當代最具開創性的靈性導師,提供了一個實用且全面的途徑來有效處理這些衝突。 他帶領我們深入了解情緒的根源,以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來應對各種情境,幫助我們更加自信與平靜的面對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起伏與困境。 奧修致力於幫助人們發現: *恐懼、憤怒和嫉妒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罪惡感、不安全感……等情緒如何慣性的操縱我們。 *如何破除對強烈情緒的不當反應。 *如何將破壞性的能量蛻變成創造性的能量。 *社會及文化在我們的個人情緒模式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奧修對於人類心智的獨特洞見遠遠超越了一般陳腐的論調。他教導我們要全然的經驗我們的情緒,用創造性的方式來應對它們,好讓我們的人生更豐富,更精彩,更完整。 -
靜心觀照
-
勇氣-在生活中冒險是一種喜悅COURAGE:THE JOY OF LIVING DANGEROUSLY
-
自由-成為自己的勇氣
俄國大革命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革命成功當天,有一個女人走在莫斯科的馬路中間,警察說:「這是不對的,你不可以走在馬路中央。」這名女子說:「現在我們已經自由了。」 即使你是自由的,你還是必須遵守交通規則,否則交通不可能通暢。 人人嚮往自由自在,卻始終擺盪在束縛與掙扎之間;自由不是指雜亂無章,自由意謂著更多的責任。奧修說:你為自己承擔起愈多的責任,你就愈自由。一句話就打中了自由的核心。 我想起一小段故事……在《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愛麗絲正要前往紙牌皇后的皇宮,當她抵達之後,皇后問她:「你來的路上有遇到一位傳訊者嗎?」 這個小女孩說:「我遇到……沒有人,沒有人。」 皇后以為「沒有人」就是某個人,因此她問:「為什麼『梅有仁』還沒到呢?」 小女孩說:「夫人,沒有人就是沒有人!」 皇后說:「別傻了!我知道梅有仁就是梅有仁,但是他應該在你之前到才對啊,看來『梅有仁』走得比妳慢。」 於是愛麗絲說:「那是絕對錯誤的!沒有人走得比我快!」 -
奧修說自我-從幻象中解脫
你只要繼續問下去:「我是誰?……我是誰?……我是誰?……」然後有一天你會看見,連問題也消失了,只剩下一份渴望──「我是誰?」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那個問題了,這是一份渴望──你的整個存在都和這份渴望一起跳動著──「我是誰?」 有一天你會看見,甚至連你也不存在了,只有渴望存在。在你的存在那樣熱烈、熱情的狀態裡,突然間你會發現到有東西爆炸了。突然間你和你自己面對面,你知道你是誰。 如果你真的想要知道答案,就向內走;在那個內在的體驗裡,改變就會發生。 你問說:「我要怎樣才能改變這樣的情況呢?」你無法改變它,你必須先去面對你的現實,然後那樣的面對就會改變你。 我只能告訴你一件事:在你的問題裡,也隱藏著解答。問題只是一個種子,如果你深入它,解答就會從問題裡抽芽出來。你的無知是個種子,如果你深入它,知識就會從中開花。你會顫抖、你覺得冷,這就是問題,進入它,溫暖便會從這裡升起。事實上一切都已經給你了──問題和答案,難題和解答,無知和知識。你只要向內看就行了。 自我是無法被捨棄的。它就像是黑暗一樣──你無法捨棄黑暗,你只能把光帶進來。光一存在,黑暗就消失了。你可以說這是捨棄黑暗的方法,但是不要用字面上的意義來了解它。黑暗根本就不存在──沒有光就是黑暗。因此你不能直接對它採取行動,你只能對光採取行動──要不就是把光帶進來,要不就是把光拿出去。如果你想要黑暗,就把光熄滅;如果你不想要黑暗,就把光點上。自我是無法被捨棄的。 靜心必須要被學會,靜心的功能就像光一樣,靜心就是光。 只有有錢人才能變貧窮,因為你只能失去你所擁有的東西。如果你從來就沒有富有過,你怎麼能變窮呢?你的貧窮只會是表面上的,而不是精神上的。表面上你很窮,但是內心深處你會渴望財富,你的精神會渴求財富,它會變成一種野心,它會變成一種持續不斷想要成就財富的慾望。但是你無法變得貧窮──只有有錢人,一個真的很有錢的人,才能變得貧窮。光擁有財富還不足以讓你變得真正富有,你可能還是很貧窮。如果你仍舊有野心,你就是貧窮的。你擁有什麼並不是重點,如果你有的夠多了,慾望就會消失。如果你有夠多的財富,慾望就會消失。 慾望的消失就是足不足夠的指標。那麼你就真的是很富有了──你可以捨棄它,你可以變得貧窮,你可以變成像佛陀一樣的乞丐;那麼你的貧窮就是富有的,那麼你的貧窮便擁有自己的王國。 當你累積了足夠的知識,你就把它丟掉,那麼你就得到了無知。自我也是一樣──如果你擁有它,你就能失去它。你不能只用邏輯的辯論就丟掉什麼,只有當某個東西變得很痛苦,你無法再背負它的時候,你才會丟掉它。你的自我還沒有讓你痛苦──因此你背著它。這是很自然的!我無法說服你把它丟掉,就算你覺得被我說服了,你還是會把它藏起來──如此而已。不成熟的東西是丟不掉的。不成熟的水果會附著著樹,樹也會緊抓著不成熟的水果。如果你強迫它們分開,就會留下創傷。傷疤會繼續存在,創傷會一直保持在不癒合的狀態下,你會一直感到疼痛。記住,萬物都需要時間成長、成熟、掉在地上、分解。你的自我也需要時間,它需要成熟。 但是這不表示你必須和它永遠這麼生活下去。它是一種自然的成長,但是還有第二步,它必須被捨棄,這也是自然的。但是這個第二步只能在第一步達到頂點、高潮,當第一步來到一個頂峰的時候,才能有所行動。 自我是最大的夢。它有它的美、它的煎熬。它有它的狂喜,它的煎熬。它有它自己的天堂和地獄,兩者都有。夢有時候很甜美,有時候是惡夢,但是兩者都是夢。我不會叫你去離開你的夢,因為時機還沒有成熟。不行,決不要在時機成熟前採取任何行動,讓事物去成長,讓事物擁有自己的時間,這樣萬事萬物就會自然地發生。 自我也會脫落的。它也可能自己自動脫落。如果你允許它成長,並且幫助它成長,就沒有捨棄它的必要。 生命中一切都是必要的,沒有什麼是不必要的,沒有什麼會是不必要的。一切發生的事,都是必須發生的。一切發生的事之所以會發生,都有某些深刻的因由。你需要它,這樣你才能繼續活在謬誤中。它只是一個幫助你、保護你、幫助你生存的繭,你不需要永遠都活在這個繭中。當你準備好了,就要破繭而出。 自我是蛋殼,它保護你。但是當你準備好了,就要打破蛋殼,從蛋裡出來。自我就是殼,但是等一等,趕時間不會有太大的幫助,匆匆忙忙是沒有幫助的──它可能會是一種阻礙。多給一點時間,不要譴責它,因為是誰會去譴責它呢? 頭腦是邏輯,而生命是辯證的。頭腦以直線行動,生命總是從東跳到西,在相反的兩端上跳來跳去。你創造,然後生命會說:毀掉它。你出生,然後生命會說:死掉!你成就,然後生命會說:失去它!你有錢,然後生命會說:變窮!你到達頂峰,自我的聖母峰,然後來到無自我的無底深淵。於是你就知道了兩者──幻象和真相,馬亞和大梵。 開悟正是如此:人格模式死去,而被人格模式所壓抑的個體性開始滋長,盛開。開悟是一種內在的體驗,它包含了兩者:人格模式的死亡和個體性的重生。就和剝洋蔥一樣,剝開你的人格模式,一層一層地剝。持續丟掉這些皮層。你會找到新的皮層,但是最終洋蔥會消失,你手裡空無一物。這一刻就是開悟的一刻。你無法欲求它,因為欲求會給你的洋蔥再加上一層皮──這一層比其他層都還要來得危險。 如果你變得愈來愈平靜、寧靜、快樂、整合,那麼你就踏上了另一個旅途──愛自己的旅途。如果你落入自我的陷阱,你對別人就具有毀滅性──因為自我會想要毀滅這個「你」。如果你正朝向對自己的愛前進,自我將會消失。當自我消失了,你就會讓別人做他自己,你會予完全的自由。 如果你完全沒有自我,你就無法為你所愛的人製造監牢,你無法創造一個牢籠。你會讓別人成為天上飛的一隻老鷹,你會讓別人做他自己,你會給予完全的自由。 愛給予完全的自由。愛即是自由──給你自己自由,也給你所愛的對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