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与世变
沈刚伯说:"'成一家之言'的史家指出:史学目标在'通古今之变',古今之变就是世变。史学要通世变,但也常常被世变所通,结果'一家之言'不成,自己却窘态毕现。"《史学与世变》是作者生前唯一结集的文集,虽然篇幅不多,仅收二十篇文章,但对于青年读书、学历史颇为助益。其中回忆董作宾、蒋梦麟、朱家骅三篇,使我们对五四那一代学者的治学与为人,有更深刻了解。 《史学与世变》一书从哲学的视角分析历史,解剖社会,进而得出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逻辑,分析精辟,论证严密,读来发人深省。 -
雕菰楼史学五种
收录史学着作五种《扬州足征录》《扬州图经》《北湖小志》《邗记》《里堂家训》,精选底本校本,校勘严谨,是首次对焦氏史学着作进行的集中整理,方便广大研究者使用。 -
竹汀先生日记钞:附入喜斋随笔
竹汀先生日記鈔(附:八喜齋隨筆):錢大昕 鈕非石日記(附:鈕非石遺文):鈕樹玉 曝書雜記:錢泰吉 前塵夢影錄:徐康 破鐵網:胡爾滎 -
满铁史
-
张家驹史学文存
张家驹(1914~1973)广东人。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30年代即开始发表宋史研究方面的文章,如《宋代公路考》(1935年)、《南宋两浙之盐政》(1935年)、《两宋与高丽之关系》(1936年)、《宋室南渡前夕的中国南方社会》(1936年)、《宋代造船工业之地理分布》(1942年)、《宋代社会中西南迁史》(1946年)等。 解放后,任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副主任。张家驹从事辽金元史教学的同时,致力于宋史研究,先后出版《两宋经济中心的南移》(1957年)、《赵匡胤传》(1959年)、《沈括》(1962年)等专著;发表了《十一二世纪中朝两国的友谊》(1951年)、《宋初的水利建设》(1957年)、《赵匡胤论》(1958年)、《宋代的两淮水寨——南方人民抗金斗争中的一种武装组织》(1960年)、《辨奸论的伪造为北宋党争缩影说——并略论邵伯温及其〈见闻录〉》(1961年)、《范成大的地理学》(1962年)等一系列论文。他参加过中华书局组织的《宋史》点校整理工作。张家驹根据教学经验,写下了《我对宋辽金元一段教学的体会》(1957年)。他的工作为上海师范学院宋史研究与教学奠定了基础。 -
中古泥鸿
本书是一部史学论文选集,它收录了作者有关道教史、民族史、社会史、地理沿革、历史人物、历史文献的20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