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战之殇
西班牙内战的至暗时刻
无辜平民在后方镇压行动中的恐怖遭遇
20世纪西班牙历史学者集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权威之作
《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历史书籍
◎ 编辑推荐
☆长久以来为历史学家所忽略的西班牙内战的另一面
☆20世纪西班牙历史学者集十多年研究成果的权威之作
☆严谨的著述中,详细披露了佛朗哥及其支持者为何以及如何消灭“那些和我们想法不一样的家伙”,同时,他也全面揭露了共和国控制区在1936年军事政变后因政府机构崩溃而引发的暴行
◎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集十多年研究成果精心创作而成,旨在揭露1936年至1945年间西班牙人民在其激烈的内战中的恐怖遭遇。书中所描述的恐怖事件发生在战场的后方,作者称其为“西班牙大屠杀”。它们之前一直没有得到历史学家们的关注,现在作者为我们提供了第一幅全面的图景:对大约20万名受害者的大规模法外谋杀、草率的简易审判、酷刑、对妇女和儿童的系统性虐待、大规模监禁,以及恐怖的流亡。那些应为恐怖事件负责之人被点名,受害者得到确认。这是欧洲现代史上的一段黑暗时期,其所造成的创伤至今仍深深刻在西班牙的大地上。
◎ 媒体推荐
普雷斯顿对1936年至1939年间西班牙内战的了解令人震惊……他的作品是对有关西班牙问题之讨论的有力介入。它所具有的意义超越了它所揭露的事件,并提议需对欧洲近代史进行一些基本的重新评估。
——托马斯·斯奈德,《新共和》
权威的叙述……在未来几年里,对于任何想要围绕本书主题写作的人来说,它都必定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亚当·霍赫希尔德,《纽约时报书评》
针对今天的西班牙观察家们仍然很难理解的那些复杂的现代冲突,普雷斯顿的《内战之殇》做出了最具启发性的研究。
——约翰·布拉德马斯,《西班牙的无政府主义与革命(1930—1937)》一书作者
引人入胜的作品……普雷斯顿毫不妥协地细细审查了西班牙这一黯淡的历史时期中曾发生过的那些劫掠、酷刑和大规模谋杀事件。
——《纽约客》
-
横跨欧洲的快车
【不仅是一趟建筑和城市美学之旅,更是一次与时俱进读懂当代欧洲的尝试】
·
※ 调合了建筑、政治、历史和文明,与时俱进读懂当代欧洲
※ 从建筑与城市规划的角度,解读欧洲历史的复杂性
※ 《星期日泰晤士报》《文学评论》《艺术评论》《卫报》等多家媒体推荐
·
【媒体推荐】
哈瑟利的书写改变了我们认识城市的方式。
—— 《独立报》, “了解欧洲政治的八个最佳读本”
·
对“欧洲城市”严厉、生动且及时的审视,当代谈论文化与建筑最引人入胜的声音之一。
——欧文•琼斯,英国报纸专栏作家、政治评论家及记者
·
我读过的讲述欧洲最好的作品,调合了历史、建筑及当代政治,由欧文•哈瑟利那混合了批判主义、博学及人道主义的笔触写下,极具标志性。作为一位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
——安娜•敏顿,英国作家、记者、学者
·
哈瑟利有一套独特的技巧:建筑、历史和政治知识储备加上文学天赋,他完美地继承了已故建筑评论大师伊昂•奈恩的才华。
—— 《文学评论》
·
凝练优美的报道……好比建筑的传世之作。
—— 《卫报》
·
【编辑推荐】
建筑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生活方式、政治与文化?又是如何体现观念与思想变迁的?一座典型“欧洲”城市是什么样的?应该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定义了“欧洲”?带着这些问题,英国著名的建筑评论家欧文•哈瑟利出发了。
·
本书书名 “横跨欧洲的快车”源自德国乐团“发电站”于1970年发行的一张专辑名,共25章,每章描写一座欧洲城市或一组城市群,但并不包括伦敦、巴黎、罗马等人们熟悉的欧洲。作者以建筑为核心,调合了政治、历史与文明,在英国公投脱欧后,开始重新审视何谓“欧洲”。
·
这不仅是一趟建筑与城市美学之旅,更是一次读懂当代欧洲的尝试。
·
【内容简介】
过去20年里,欧洲的城市景观为全世界所青睐。高速列车在开放的边界之间穿梭,连接着多元的空间,串联了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秩序和趣味。这里有发电站乐团的历史城市乌托邦、超现代主义的音乐厅、充满想象力的公共空间,以及平等主义的未来派住宅。
·
欧文•哈瑟利作为英国最著名、最具话题性的建筑评论家之一,将在本书中出发探索整片大陆上的欧洲城市,不仅去领略它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还试图弄清楚欧陆与盎格鲁-撒克逊规范下的城市格局——美国、爱尔兰、英国和澳大利亚所呈现的规划简单,即以汽车为中心和以开发商为导向的建筑空间——究竟有何不同。
·
在定义欧洲城市美学的过程中,哈瑟利意外发现了这样一片大陆:其分裂既在欧盟之内、又在欧盟之外。
·
-
罗马:永恒之城
打开一本书,许你一座城
•可靠、精准、生猛,庖丁解罗马
•一座罗马城=一部西方艺术史+西方世界历史,一本《罗马:永恒之城》=大理石般历史质感+湿壁画般艺术色泽
•他被《纽约时报》《卫报》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其姊妹作品《新艺术的震撼》全球观看人数超过2500万
★一座罗马城=一部西方艺术史+西方世界历史。有的人可以谈谈罗马的历史,有的人可以谈谈罗马的艺术史,但很少有人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这本《罗马:永恒之城》完美结合了这两点。休斯不仅比我们能更近距离地接触到罕见艺术品,他更能透过它们为我们讲述一个与众不同的罗马。那座有大理石般历史质感和湿壁画般艺术色泽的罗马。一本《罗马:永恒之城》就够了。
★被《纽约时报》《卫报》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的罗伯特•休斯的代表作。其《新艺术的震撼》全球观看人数超过2500万。这位艺术批评界的“生猛海鲜”,在《罗马:永恒之城》中,以其渊博的学识、特有的语言风格为大众打开通往罗马的艺术人文之门。
★ 一部可靠、到位、好读的历史书,附历史珍贵插图。全书从古罗马城的建立→奥古斯都罗马的鼎盛→古罗马的衰落→基督教的罗马→中世纪罗马→文艺复兴→十七世纪罗马→巴洛克鼎盛时期罗马→新古典主义时期罗马→现代罗马→未来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罗马→梦回罗马。一日看尽长安花。以“读城”拼砌你的世界历史。
罗伯特•休斯,当代最伟大的艺术与文化评论者之一,给我们带来了一部纵横延伸、广泛深刻的私人罗马史——作为一座城市、一个帝国,也作为西方艺术与文化的起源。休斯追溯两千多年的历史,通过艺术品以及翔实的历史细节,描绘了罗马的建立与发展,从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展,早期基督教的兴起,文艺复兴,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的兴亡,一直到现代罗马。偶像崇拜与亵渎神明、践踏侮辱与肃然起敬交相混杂。无数艺术隗宝与惊心动魄的历史现场重唱出罗马这座永恒之城的辉煌。
◎ “以一针见血的犀利笔触,休斯记述了从奥古斯都大帝到费德里科•费里尼时代的罗马艺术与建筑。这堪称一项艰巨的工程,但尽管偶尔相当固执己见,休斯却是一位颇具趣味的评论家。”——《旁观者》
◎ “若要游历罗马,你无疑应该带上这本由激情洋溢、博学多闻的好斗者写就的旅行指南——一部融汇了历史、艺术与旅行见闻的鸿篇巨著。”——《星期日泰晤士报》
◎ “我们爱读休斯,恰恰是因为他摒弃了今日艺术史写作中司空见惯的束手束脚、忸怩作态。多亏不用为了保住大学里的终身教职或谋求梦寐以求的美术馆馆长之位而发愁,他才能以发自肺腑的热情直抒胸臆,抨击庸碌无能,以激情来捍卫卓越。”——《文学评述》
◎ “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通晓展露无遗。”——《星期日电讯报》
◎ “讲好一段延续了近3000年、在西方文明起到中枢作用的故事,需要记述者具有几乎难以达到的渊博学识,还要拥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使读者不至于患上文学版的‘司汤达综合征’。休斯先生,《时代》杂志的澳大利亚裔艺术评论家,比任何人都更接近胜任上述工作,以这部包罗万象的书卷,他大获成功。”——《经济学人》
◎ “与一位伟大的向导同游一座伟大的城市:还有谁还能做得更好?”——《旗帜晚报》
◎ “休斯在书中扮演了一位兼具趣味性与渊博学识的向导。他是个无可挑剔的故事高手,高屋建瓴、自信自如、诙谐机智。”——《每日电讯报》
◎ “在这部庞然大物般的巨著中,休斯抓住了罗马精神的真髓:纵使艰难险阻、挫折失败,依然怀抱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视野》
-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研究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分为六章来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基督教神学关于“人”的定义;基督徒的两种生活方式;宗教礼拜仪式与节日庆典;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尘世生活的人生榜样等。
-
贝克德意志史 I
德国顶级学术出版社出品
贝克畅销经典知识丛书
本书共分为七册,选取了德意志历史上的七个伟人——欧洲之父卡尔大帝,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军事天才腓特烈大王,铁血宰相俾斯麦,新时代的第一位领袖康拉德·阿登纳,以及世纪人物维利·勃兰特,他们都有着传奇色彩与戏剧性经历,在不同的时期扮演过关键角色。透过各自的时代横截面,串联起演变的脉络,浮现出流动而绵邈的德意志历史宏景。
-
战争的试炼
当下英语世界最权威一卷本十字军史著作
融最新史料、双重视角、荡气回肠的史诗叙事为一体
廓清中世纪持续200年的东西方大战所笼罩的重重迷雾
◎ 编辑推荐
☆当下英语世界最权威、最流行的一卷本十字军史著作
☆摒弃以往英语世界中或过度吹捧十字军或极力贬低十字军的观点,从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双重视角叙述事件进程,尽量做到客观公允
☆努力还原历史真相,让读者明白今天很多以十字军东征这段历史为借口引发的冲突,都是在对这段历史的误用和滥用
◎ 内容简介
11世纪时,在教皇的召唤下,一大支基督教军队闯入了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世界,占领了两种信仰都奉为圣城的耶路撒冷。在这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200多年间,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为争夺圣地的统治权而争斗,双方都坚信他们在为自己的神服务。
书中不仅描述了各次十字军东征的大量军事细节,作者托马斯·阿斯布里奇还从政治、社会、宗教动机和人物入手,全面剖析了这段超过两个世纪的冲突。尤其是,他从基督徒和穆斯林双方的视角讲述这段史诗般的斗争,这在至今所有的十字军史著作中还是头一次。
在作者激情洋溢的讲述下,我们被带入一个满是传奇英雄的世界,但他也不忘揭露充斥在那个时代的令人惊骇的暴力杀戮,并且清点了后世对这段往事的误用和滥用。
◎ 媒体推荐
阿斯布里奇讲述了一个令人难忘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现在也很有教益。——海伦·卡斯特,《卫报》
充满了只有中世纪才有的绚丽多彩的逸闻。阿斯布里奇彻底而成功地脱离了传统的写法,精彩地展示了穆斯林的战略和动机。——《星期日泰晤士报》
在这部检视从11世纪到13世纪的中世纪十字军活动的学术著作中,阿斯布里奇小心谨慎地赋予了穆斯林视角和基督徒视角同等的重要性。——伊恩‧芬利森,《泰晤士报》
十字军运动在今天是过于时髦的话题,尽管据阿斯布里奇的观察,这些话题大多数都出于错误的原因。他说,十字军运动是有趣的,但它们属于过去。尽管如此,它们仍然是既令人激动又令人毛骨悚然的,本书属于最优秀的叙述性历史著作。——《苏格兰人报》
通过对十字军东征背后的宗教动机做出的富有洞察力的评论,以及来自同时代穆斯林史料的视角,阿斯布里奇写出了一部全面、精致、充满扣人心弦的分析的叙述性历史著作,能够满足各种水平的读者。——《书单》
◎ 名人推荐
才华横溢、权威性强、平易近人,一部 “必读之书”。阿斯布里奇在无懈可击的学术与令人投入的说书人天赋之间做到了平衡。——约翰 ‧ L.埃斯波西托教授,《伊斯兰的未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