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苍茫
全球金融危机,劳资矛盾如何化解? 资本运作无处不在,《新劳动合同法》保护谁的利益? 且听曹征路《问苍茫》 官场、职场、市场,草根人生惊心动魄,试问神州大地谁主沉浮? 农民进城成了工人;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成了CEO;大学教授成了资本顾问;村长变成了董事长…… 深圳一家台资企业的工人罢工了,老板不堪压力,重用倒闭国营企业的书记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这些以“开处”为代价从深山里走出来的“工人”,很快就把书记当成了主心骨和代言人。罢工平息了,书记转身又变成了老板节省劳动力成本,维持资本高效运转的法宝。 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翁”还是“劳动力商品”,劳资矛盾能不能靠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老板、书记、政客、知识分子、觉醒的工人各有看法。就在这时,《新劳动合同法》颁布,新的风暴悄然来临…… 《问苍茫》用惊心动魄的故事,鲜明个性的人物,深沉锐利的思考触摸社会现实,追问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世界工厂”中国的未来走向…… -
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
桑巴特在本书中探讨了那些使得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能在美国得到纯粹和完全发展的因素。其中包括了美国的地理和资源背景,美国的国民组成特性,美国人对钱财的贪婪品质以及国民的生活方式,独特的国民性。作者在书中通过朴素详实的论述和准确到位的数字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不是一部完整的对美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考察,但是作者仍然通过自己掌握的资料,对欧洲的国家,比如德国,和美国进行了对照,回答了美国为何没有社会主义的问题。 -
世界社会主义史论
-
波尔布特
柬埔寨的红色高棉(法语名: KHMERE ROUGE)是世界上所有激进的政治力量中坚持武装斗争最久的军事组织之一。它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拥有严密的军事指挥系统,实行着世界上最为秘密的政治度。它自60 年代登上柬埔寨政治舞台以来,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它在70 年代执政不足4 年,其影响却延至整个世界,至今仍是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波尔布特几十年来是红色高棉无可争辩的最高领导人,同时也是世界上 最为神秘的政府首脑,曾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称为“不可接触者”。他出身贫寒,曾经远涉重洋,到法国求学,归来后成为柬埔寨激进组织红色高棉的领导者之一。他以渊博的学识,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魁力和毫不妥协的铁腕统治, 在柬埔寨开创了一个“从零年开始的波尔布特时代”,对柬埔寨和东南亚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西方一些国家认为波尔布特执政期间导致了成百万人的死亡,要求国际法庭以种族灭绝罪对他进行审判。在金边,洪森政府时期 早已对他实行了缺席审判,宣布了他的死刑。 波尔布特的个人经历,他的生活背景,政治理想,统治手段,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乃至情报专家们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由于柬埔寨所处的特殊战略地位和至今没有熄灭的战火,波尔布特的动态也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最近发生在红色高棉内部的动乱,似乎宣布了这位铁腕统治者政治生命的结束,但是,波尔布特这个名字,将永远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深烙在柬埔寨和世界历史上。 本书以传记的形式,记叙波尔布特一生的经历。作者尽可能用客观的材料,把波尔布特作为一个政治家、一位高级军事指挥官,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展现描写,同时充分考虑到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战友们的信仰。 -
我們最幸福
榮獲「2010年英國年度圖書獎」 入選「2011年美國國家書卷獎非文學決選作品」 亞馬遜網站讀者五顆星評等,已授權多國語言出版 芭芭拉‧德米克用一種引人注目,而又讓人難忘的方式為人們展示出 『這個封閉的國家其實就是喬治‧奧威爾作品《1984》的現實版』 《我們最幸福》是一部描寫朝鮮生活最好的作品。──英國圖書獎評委 ★梁文道(香港知名評論家)/ 謝哲青(文史工作者)──專文推薦 ★各界齊聲好評(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文靜 商周媒體集團執行長 南方朔 知名作家、評論家 馬西屏 文化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 張鐵志 政治評論家,新新聞週刊副總編輯 劉必榮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燦榮 知本家文化社長 《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書單》、《出版人週刊》、《舊金山紀事報》、《費城探索者報》、《聖路易雜誌》、《彭博新聞社》、《克里夫蘭公正報》、美國第四大媒體《Slate》、美國知名新聞網站《Daily Beast》等各大媒體一致讚譽!! 朝鮮向來是個外人難以深入、臆測的一個祕密國度。 夜空中,整個朝鮮地區都是黑的,那黑暗訴說著人民深不可測的痛苦, 有時卻又穿插著零星微弱的希望曙光…… 與燈光閃耀的南韓相比,北韓好似黑夜與白晝。在這裡,飢荒奪去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製造和貿易幾乎停止,經濟崩潰,醫療機制失敗,人們習慣於行走在要跨越屍體倒臥在街頭。 朝鮮曾遭受兩次悲劇。第一個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二戰結束時(史達林安扶植金正日作為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第二悲劇是蘇聯的崩潰(在後蘇聯時代,朝鮮遭受短缺,電力,自來水和食物)。金日成和金正日藉機創造了個人崇拜的一種痴迷的支持,自我監督的社會。本書透過生動地描寫六個勇敢的叛逃者的悲哀生命,投射出現實生活中集權主義的本質。 《我們最幸福》作為一個故事它確實引人入勝,但實質上則作為一種政治信息的描述:看這個極權主義鎮壓下可怕的朝鮮共和國是如何成功地讓人民對外部世界完全一無所悉,以及他們如何避免內部政權的垮台?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從六名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我們對北韓有了超乎以往的認識。 《我們最幸福》追溯六名北韓人超過十五年來的生活──在這長達十五年以上的混亂時代裡,他們遭遇金日成去世,他的兒子金正日在無人挑戰下接掌大權,以及蔓延全國的大饑荒,這場災難奪去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的性命。 獲獎的新聞工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帶領我們進入一個過去從未見過的國度,她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活在今日最壓迫的極權主義政權下會是什麼感受──這是個歐威爾筆下的世界,沒有網路,廣播與電視選臺鈕全固定在政府頻道上,就連表露情感也會遭到懲罰;在這個警察國家裡,告密者受到獎賞,而無心的言論很可能讓人終生監禁於古拉格。 德米克帶領我們穿過政府的重重檢查,進入到北韓深處。從謹慎而敏銳的報導中,我們看到她的六名主角──他們全是尋常的北韓平民──戀愛、養家活口、懷抱野心,以及努力求生。一個接一個,他們終於發現自己被政府背叛,而我們全程參與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我們最幸福》是極權主義文獻的開創之作,它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這個逐漸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封閉國度。 -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