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名画家全集--蒙克
北欧表现主义先驱者--蒙克,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挪威籍著名大画家。他的童年生活几乎都笼罩在死亡与疾病的阴影之下,而这些可怕的经历,不仅在他的心灵上烙下深刻不灭的印象,也间接地变为创作绘画时的灵感素材,这使得蒙克在西方近代绘画史上与众不同。在蒙克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主观意识。他以苛刻偏激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意念,从而创造出令人难忘的爱、热情、嫉妒与死亡的形象。透过对死的恐惧与生的承受,蒙克的绘画让我们发现生命的可贵与艺术的价值。本书共收录蒙克一生作品200余幅,包括油画、版画、水彩画及生平记录,而对其代表作《呐喊》、《病中的孩子》、《病房中的死亡》等作品更深刻的剖析,内容丰富,让您一览这位艺术奇才的心路历程。 -
玛丽·罗兰珊
平装 20世纪初,在引人注目的巴黎画坛上有一位独具艺术物质和风貌的女画家,她以自己特有的艺术才华和天赋,以独有的画作创造充分表现了当时巴黎女生特有的时尚和风雅,引起了巴黎画坛的特别关注。这就是——玛丽·罗兰珊。本书收录了巴黎女画家罗兰珊的绘画作品,每图附名称,尺寸,年代等,供读者赏析! -
人类的曙光
库尔特·品图斯的《德国表现主义经典诗集:人类的曙光》在1919年一经出版,便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极大关注,仅在1920年就再版三次,如编者品图斯(Pinthus)所言:“出版商和编者原本只是谦虚地希望通过此书为表现主义开辟一条小巷,却突然间为这一诗歌运动打开了一条康庄大道。”它不仅成为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成为德国文学史上被研究和引用得最多的诗集之一,更被一些学者视作二十世纪诗歌的奠基之作。这本诗集成为人们了解德国表现主义诗歌或现代派诗歌的重要文献。整部诗集分为“崩塌与嘶喊”、“唤醒心灵”、“召唤与反抗”以及“热爱人”四个篇章。这部被品图斯称作“精神交响曲”的诗集以其立体的、缺乏逻辑和因果关系的联想,碎裂的语言以及扭曲或残缺的形象彻底背离传统的审美取向,表达了表现主义青年面对工业化和大城市的发展对人类自身生存所产生的挤压、面对人类的自我毁灭而怀有的恐怖预盛、绝望与无助。他们期冀从黑暗的现实中走出.投入到他们自己创造的未来的黎明,并在那里得到救赎。 -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第3卷)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第3卷):表现主义》内容简介:本卷选译了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欧美著名的表现、主义剧作十部。作为一种艺术流派,表现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一般认为1910年至1925年是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全盛时期。就戏剧而言,这一流派的先驱可以上溯到瑞典的斯特林堡和德国的韦德金德。后来,这一运动的影响波及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表现主义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艺术流派。 对于“表现主义”这一术语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使用,还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表现主义首先起于绘画。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沃在巴黎的独立沙龙举办了以“表现主义”为标题的小型画展,就我们所知,这也许是“表现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然而,作为对一种艺术流派的比较规范的界定,它是在10年以后才正式提出的。1911年8月,美术批评家威廉·沃林格尔在《狂飙》杂志上发表文章,把塞尚、凡高和马蒂斯的作品称作“表现主义”绘画。自此以后,这一术语才逐渐为人们广泛接受并运用。 -
表现主义论争
-
德国表现主义戏剧
本书着重介绍德国的表现主义戏剧,以恩斯特-托勒尔与格奥尔格-凯泽的作品在表现主义戏剧中的重要地位为主。由于德国表现主义戏剧在人的观念上有新意,语言简练,在莱因哈特等几位著名导演支持下,逐渐形成与众不同的表现主义的演出风格。有位批评家将它细分为三种类型:1,精神型;2,狂喊型;3,自我型。 本书以托勒尔的《变形》和《群众与人》等的演出为基点,完美地展示了上述的不同风格。随着表现主义戏剧的诞生,新的舞台技术也应运而生,包括对新的舞台表现技巧的推动与发展。本书是研究德国当代戏剧的一部详备的参考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