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进行的谍战
-
地下党
《地下党》讲述了:日本占据台湾时,急于破获台湾地下共产党组织的“钱以未连线”,国民党情报部门也不择手段地对其成员进行追杀。厦门钱姓家族失踪多年的父亲,台湾人钱以未,是这个红色连线的负责人。他的安危关乎组织存亡,关乎地下斗争大局,也关系到一个待执行重要行动。为此钱以未别妻离子,隐忍和深潜伏于宝岛。日寇历经十多年追捕钱以未和严刑拷打他都没有达到目的,代号“血手”的叛徒在大陆设局施计,紧咬钱以未行踪,残害钱家两代,想从钱家找到线索和突破也没有得逞。联结于海峡两岸的连线为什么生生不息?“满门忠烈”的钱家人为什么能出生入死?隐秘的“钱以未连线”激活了什么……钱家兄妹三人,从寻父到追随理想投身革命,他们置生死于不顾,表现两岸人牢记山河破碎之耻、激励更生天地之志、以身许国的民族大义。 -
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全传
《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全传(图文本)》图文并茂,从“黑室”的建立开始,详细介绍了NSA的发展历程、历任局长,以及在二战、中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9·11事件”等事件中的主要行动,真实再现了近百年来NSA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 NSA(美国国家安全局)是美国最大、最权威的情报机构。如今的NSA叱咤风云,呼风唤雨,它甚至参与Vista研发,构建监控全球的网络信息系统。成为国际情报界最举足轻重的角色。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在NSA面前也只能算是一个小角色,它的情报获取量只有NSA的1/6。 早在1919年,它的前身——美国“黑室”就已成立,并在一战后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杜鲁门总统的秘密授意下,“黑室”最终得以转正。于1952年正式挂牌。自成立以来的很长时间内,它一直处于高度的绝密状态,其运作一直都是个谜,直到近年美国官方才公开承认它的存在。 -
红色间谍——代号巴山
早在一个多月以前,我收到了于天命先生寄来的长篇小说《红色间谍》。对于这部小说,我在京城和于先生小晤时就听过了初步的介绍,所以我便有了一种阅读上的期待感。首先从描写题材上,这部小说就具有独特性和挑战性。更何况内中涉及了许多的历史谜团和敏感话题,这在增加了作品的历史价值与份量的同时,也给创作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这也是一部历史资料丰厚,资料来源多渠道的长篇小说。作者于天命先生自幼受孔孟学馆教育,弱冠时改学理工科。这种文理兼长的优势给了作者得天独厚的创作条件。 在结构方面,长篇小说《红色间谍》篇幅长达45万字,十五大章,章下分节,有的节下又间隔出几小节。这多层次分章方法,类似于中国古典的章回体小说。各章之间既有联系,而单独也可以成为故事。在叙事线条方面,《红色间谍》按照时空顺序分为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文革中后期,另外一条主线是红军长征后期一直到抗日战争阶段的太平洋战争时期。 书中的第一条叙事主线的时空是在文革的中后期。此时的主人公高清已经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他被发配关押在一个偏僻的"基地"。此条主线之中还有一个主人公田明,他在书中以第一人称出现,也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作者在这个独特的视角上,叙述了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田明是基地专案副主任,他在审理高清的案件时,由于说了真话,竟然也受到了牵连,与高清一起被关进了类似于集中营的所谓学习班。在此期间,田明运用了机智而且巧妙的斗争艺术,为高清解脱了困局。在他多次与上级派来办案的人员进行对话的时候,他摆出了许多富有逻辑性的事实,从而使一位身处谜局之中的共产国际特工的形象在茫茫的历史大海之中清晰展现。开云破雾,拨冗见底。从而让高清以一位革命者的形象重新展现。这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所以在描写高清的时候,田明这个形象也显得十分突出。 书中的第二条叙事主线,是在红军时期和抗日战争初期。高清是一位红军时代红四方面军的骑兵团长,他23岁的时候,与20名战友一起受陈潭秋、邓发的派遣,由新疆迪化(乌鲁木齐)出发,奔赴苏联莫斯科的达拉索夫卡亚军校学习。主人公高清经过一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学习之后,受共产国际情报局派遣返回国内,在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从事隐蔽情报工作。他的代号巴山,他领导的情报系统与国民党、汪伪、日本等方面的特工进行着巧妙的周旋。他他凭借着超人的胆识,与自己的战友一起惩治叛徒和敌方特工,侦获日本人手里最为先进的通讯电台。在这个过程之中,他的战友如邹少飞、黄祺、赵英等先后都牺牲了。一直到抗战胜利之后,他领导的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情报局巴山情报组完成了使命,转战沪宁,改称东海情报组。 本人在此并不想勾勒书的梗概与轮廓,而只是想从这部长篇小说的一些特点上谈谈自己的看法。正如前述,这部长篇小说在章节切分和情节布局上是十分合理的。但是在某些历史素材的使用方法上还缺乏一些纯技巧性的经验。在一些人物对话之中,穿插了十分冗长的大段落谈话内容。而这在实际的生活之中似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富有创作经验与技巧的话,这些历史素材完全可以融化在一些生动合理的情节叙述之中。譬如田明向上级派来的调查人员陈述了大段的内容。第二条主线中的扁担客老者路遇李宗仁时,也有几大段冗长的对话,等等。这些其实都属于一种写作技巧的问题,它也无妨全书的大局。 作者在叙事语言的运用方面,两条主线中的语言风格略有不同。这其中,第一条主线描写文革期间的事件,十分传神到位。第二条主线的故事背景是在民国时期,语言特点与前者迥异,显得十分生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的情节线条过于简练,特别是人物形象由于心理描写不多,因而显得丰满度不足。 正如作者在《再版自序》之中所说的:......我神往韩柳欧苏的敦厚浩荡,膺服归有光李贽的雄健苍凉,崇尚"造怀指事,不图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求昭晰之能"的建安姿态,敬佩"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的责任精神。我忘不了这些坐标,认定文学不是文耍也不是游戏,更对近年来泛起的"文学"要诠释"生命"的宏论持质疑态度。这样一来,事实上我与当今文圈里的不少人在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认识上就存在差异。 小结:事实上当我阅读此书到了第六遍的时候,我已经能从作者的这一番内心表白之中领悟出什么来了。总而言之,这部书传递给我的印象是具有历史厚重感的,雄奇诡谲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红色间谍》这部长篇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坛上也有其特定的位置。 -
迷徒
1949年冬天,国民政府国防部新编第一军政治部少将主任、中统特务李涵章,在仓皇逃离重庆的途中,因故没能赶上去台湾的最后一趟航班。 因为长期身居中统局本部和国民党重庆党部,具体参与了大西南“反共救国”活动的策划和军队组建,掌握有太多机密,国民党不容许他脱离组织孤身留在大陆;因为他曾经参与指挥殴打李公朴、恐吓周恩来、捣毁《新华日报》社,提供“清匪”名单等反共活动,共产党军警高层将其重点列入《四川匪特调查》通缉名单,意欲将他逮捕归案。 看起来,这个新中国成立后仍流窜在大陆的国民党少将特务,危机四伏,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生存是人的本能。凭借其优秀的专业素质,李涵章孤身一人在人民政府公安干警、“反共救国军”残部、以及伪装投诚的国民党特务之间,展开了长达6年、辗转西南数千里的“逃亡之战”…… -
沈醉回忆录
《沈醉回忆录:我的特务生涯》内容简介:18年前,他是天真淳朴的热血青年;18年后,他是精明冷酷的军统巨头。从“杀人魔王”戴笠的得意部下,到共产党的阶下囚,国民党军统宿将沈醉自曝18年曲折离奇的军统生涯,披露不为人知的军统秘闻及国民党特务的累累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