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远征军
《口述历史辑要丛书•中国远征军:滇印缅参战将士口述全纪录》讲述了1942~1944年,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在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全歼缅甸日军。此战中,中国远征军反攻胜利,大放异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口述历史辑要丛书•中国远征军:滇印缅参战将士口述全纪录》口述者多为参战将士,他们的口述全面还原了中国远征军历史。 -
我的戎马生涯
本书是郑洞国同志晚年花费很大精力写就的一本回忆录,他详细回忆了从少年从军报国到投身人民革命行列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在青年时代,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感召,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东征、北伐;“九一八”事变后,他率军在古北口一带与日军雨雪鏖战两个多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转战南北,先后参加过保定会战、漳河战役、徐州战役、归德战役、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功勋卓著;尤其是在抗战后期,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远赴印缅指挥作战,重创日寇,重新打通了滇缅国际交通线,为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他走过的曲折坎坷的一生,我们无不体会到这位爱国志士的不断追求和奋斗的精神。 -
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2004年总第二辑之一种,由张海鹏先生着意为序热心介绍。全书旨在考察抗战时期处于国共两大政党之间之第三种力量(或称中间势力)的存在状况,是以宽泛的视野、丰富的资料,对其社会基础、阶层构成、党派组织以及在当时形势下它的政治态度、立场倾向、策略主张、行为活动等作了一次全景式的问题论述。笔力所及,既是对以往研究的薄弱部分予以加强与深化,更是对相关问题的独立思考之所见,通览之下,能使人们对于那一时期的中国政治及国共势力消长原因等会是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
百城沦陷
时间能洗尽铅华,凸显真相;时间能湮没细节,模糊记忆。那场战争给中国刻上耻辱的印记,今日我们一边执著于道歉和赔偿,一边不得不承认更丰富的历史信息尚待发掘和再认识。本书通过那场已经结束六十多年的战争中百城沦陷的真实图片,讲述当年山河变色的战争真相:北平、上海、南京、西湖、黄鹤楼、居庸关、娘子关、长江大桥、黄河渡口、五台山、石钟山……都被插上了异族的太阳旗,它们沦陷了。 -
远征印缅抗战
-
兴隆场
《兴隆场》是加拿大人类学家伊莎白(Isabel Brown)与中国合作者俞锡玑在四川重庆兴隆场(今属重庆市璧山县大兴镇)的人类学调查专著。书稿以抗战时期在兴隆场挨家挨户的调研、访谈为基础,以日记的形式,全面、客观地记录了有关当地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婚姻、妇女、法律诉讼、秘密会社(哥老会)、民间信仰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保存了大量的鲜活事例,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