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桥七十
《董桥七十(精)》内容简介:自一九七七年香港版《双城杂笔》始,董先生迄今出版文集三十三种(只计初版本,不含各类各地重印本、选编本等等),共收文章一千八百篇。本书从中选出七十篇,作为纪念版,主要以董先生写父执、写师友、写同辈的文字为主,选文兼顾三十三种初版书,以见董先生文章风格的演变轨迹;因为是贺古稀之寿,所以只选董先生念事忆人、述己怀旧的文字,以方便读者读其文而见其人;因为董先生前十来种集子流传颇广,所以选文重点放在了近几年的新书上,有些“详今略古”的意思。 《董桥七十》董先生写父执、写师友、写同辈的文字最合我编选此书的旨趣,因为“他传往往是自传”。我因此想把它编成一本略有“七十自述”格局的新书。董先生曾对我口传“总编辑秘诀”:一不要怕和别人不一样,二不要怕挨骂,三不要怕道歉。 -
关山夺路
这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三部,着力描述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之间各色人物的面目与选择,以此来对应和诠释被意识形态长期遮蔽的真实历史,触及与国共内战相关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并通过亲身体验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行为方式之差异,揭示一方败退一方胜利背后的谜局。 “战争给作家一种丰富,写作的材料像山一样坍下来,作家搬石头盖自己的房,搬不完,用不完。内战、抗战永远有人写,一代一代写不完,也永远不嫌晚。”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第三部,记录作者在国共内战时期奔波六千七百公里的坎坷。作者身在国民党军,历经辽沈、平津两大战役;1949年 ,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经历俘虏营训练,穿着解放军服,徒步胶济铁路全线至青岛到上海,最终远走台湾……一路上,对照、危机、冲突各自延长,互相纠缠,滚动前进,惊心动魄。作者将这四年的愤怒、伤心、悔恨蒸馏、升华为一部超越政治、阶级、个人得失恩怨的独特回忆:“国共好比两座山,我好比一条小河,关山夺路,曲曲折折走出来,这就是精彩的人生。” 作为历史学者,我对文学家写的回忆录素来比较警觉甚至排拒,而《关山夺路》却让我感到意外的惊喜。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王鼎钧先生以回忆录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触及灵魂。 ——王奇生 丛书介绍 用等待一辈子的自由 写尽20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齐邦媛、朱西宁、杨照、高华、王奇生推荐 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昨天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文学江湖》 “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的巅峰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冲刷之下,我又在民主自由的思想里解构,经过大寒大热、大破大立……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 ——王鼎钧 抗战、流亡、内战、白色恐怖……当时天下已乱,但这四部回忆录脉络清晰,藉个人离乱的遭遇显现火焰山似的动荡年代,读来仿佛章回小说,精彩故事一个连接一个——这,其实是耄耋之年的作者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泪换来的! 难得的是作者并未将回忆录写成自己血泪控诉的文章,而是借一己之受想行识,以文学的求美、史学的求真、哲学的求解将血泪化成明珠,以呈现一代众生的存在,试图唤起今人对那个时代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的关注和了解。不见煽情,不见呐喊,平心静气,却有史诗般的壮阔和触及灵魂的力量。 《关山夺路》获联合报读书人2005最佳书奖,“回忆录四部曲”获《中国时报》2009开卷十大好书,《文学江湖》获第三届2010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
绝色
本书为董桥书写搜猎英文旧书的淘书心得:如王尔德的故事,安徒生童话的插图,在巴黎的海明威,集藏的《鲁拜集》,英国初版的《荒原》,英伦访书的心得,藏书票琐忆… 作者跟英文旧书结了三四十年的因缘,如今人书虽老,但此情不渝。作者每星期写一篇,写了快一年,终于写了四十篇琐记旧买新买的英文图书小品。全书一文一图,以精美装帧献给爱书的读者。 -
白描
龙年董桥七十了,与董桥一起收藏小怀旧版……散文大家董桥说,文字是肉做的。 本书收录董桥文化散文,每篇篇幅均不足千言,初看这样小幅面的轻描淡笔不关痛痒,但细读可见细细缀缀的文化风情。文中以文化故人典故为多,看着像是旧日流水帐重数,底下散出的是对昔往烟水的温存眷恋。 -
短歌行
台湾百年物语三部曲《艳歌行》、《短歌行》、《伤歌行》,锺文音最具野心的恢弘巨作。 兵荒马乱中时局变了,物欲横流中时局又变了,平淡如腐水的日子里时局又偷偷变了……小人物终究还是小人物啊。 台湾百年家族物语三部曲(《伤歌行》《短歌行》《艳歌行》)以“锺小娜”为线索人物,作者笔下的台北都会女子的情欲癫狂与纠结,落魄愤青的壮志未酬,沧桑阿嬷的欷歔凋落,一一诉说这些小人物与命运的挣扎。这是一次无力的控诉:这些小人物,在时代的变迁中,有人来了,又走了,终归是渺小的甚至腐朽的,可是,她们又是曾经有血有肉的,活得鲜亮如晴天的…… 世上所有的病,都是欲望的表现,不管得病的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家族……《短歌行》这个故事从1940年代台湾光复后,锺氏家族一个回到故土台湾云林乡下的留学生锺声的故事说起…… -
吉陵春秋
“吉陵”是个象征,“春秋”是一则寓言。 无数的吉陵接壤,就是中国 当代华语名家 李永平 一鸣惊人代表作 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当代经典 王德威、龙应台、齐邦媛、刘绍铭、余光中、颜元叔 推荐 ------------------------------------------------------------------------------------------ 吉陵镇是一个罪恶之城。中国底层文化的道德传统置淫于万恶之首,万福巷的妓院正 是万恶之渊。刘老实的棺材店偏偏开在妓院的 中间,像是死亡对生命之大欲的嘲弄。刘老实跨在棺材板上刨木的姿势,与嫖客的姿势互为蒙太奇。他的年轻妻子长笙,白嫩的身躯裹着白衣,在这万恶之巷里成为污泥中的白莲,却逃不过被染的命运。 ——余光中 总算盼到了一本真正好的小说。《吉陵春秋》像一颗坚实灿烂的宝石,在一大堆玻璃珠、塑胶珠中沉静的闪着幽光。 ——龙应台 ----------------------------------------------------------------------------------- 小说写的是不知神州何处的一个小镇——吉陵,镇上有一条烟花巷唤作万福巷。娼寮聚集中却有一家棺材铺子,女主人长笙素颜白衣,如污泥中的白莲,却不知那样清纯的美会变成一种诅咒。六月十九迎神夜,全镇人在巷口看迎神,泼皮孙四房起歹意乘机作恶,长笙被辱自尽,丈夫刘老实发狂杀了孙四房的相好和老婆,锒铛入狱。 后报载刘老实越狱,吉陵镇上便谣传他要回来复仇。长笙被辱当日谁人没有罪?风声鹤唳,人人疑神疑鬼,说是长笙的冤魂白昼作祟,复仇者坐在苦楝树下等人…… 全书以“十二瓣观音莲”的方式,用十二个互相联系的篇章将这个中心场景补全和升华,将读者的心一直提着到最后都不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