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勃洛克抒情诗选
本诗集精选勃洛克的代表作270余首,包括“丽人吟”、“陌生女郎”、“十二年后”、“死亡的舞蹈”、“卡门”等充满了神秘遐想和悲剧意识的组诗和抒情长诗。这些作品以爱、美、女性、死亡等为主题,用象征、暗示、借喻、夸张、变形等手段,研磨成一块块美丽的诗歌蛋白石,折射着一位诗歌天才的创造性智慧。 -
种烟叶的女人
小安,女,1964年生,“非非主义”代表诗人之一。毕业于军医大学,后转业至地方精神病医院做护士。其代表作品有《种烟叶的女人》、《蜘蛛一》、《路上一盏灯》、《我们来写诗》、《内心世界》、《夫妻生活》等。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国诗年选》、《中国新诗年鉴》、《中国最佳诗歌》等多种诗歌选本。现居成都。何小竹在《我与“非非”》一文中谈到诗人小安时有一段话:“在80年代,一个‘先锋’阵营中的女性诗人,如果她的诗中没有能够用弗洛伊德学说进行解说的‘潜意识’流露,没有美国‘自白派’女诗人普拉斯的那种‘死亡意识’和自恋、恋父情结,是不会被重视的。我无意贬低普拉斯那样的诗人,也无意于否定有‘女性诗歌’存在这个事实和其存在的价值。我想说明的是,一个超越了性别存在而‘从语言开始’进行写作的诗人,小安的诗歌没有受到应有的评价和足够的重视。就其诗歌的纯粹和对语言的自觉性而言,她完全可以排在‘非非’任何一位‘男’诗人之前。”事实上,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开始喜爱上小安的诗歌。《种烟叶的女人》是诗人的第一部诗歌选集,其创作的时间跨度为1986年至2000年。 -
魯米
愛情是人類千古不變的語言,也是人類千古不變的迷惘,它是如此美好,又如此傷人;時而彷如掌中珍珠般真實,時而彷如天邊雲彩般神祕。 魯米用他的詩句反覆咀嚼體會愛情,他說:「戀人即使失去了雙足,也能以永恆的翅膀飛行。」他說:「貪婪與慷慨都是愛的明證,假如你看不到愛情,就看看愛的結果。」他說:「我渴望妳更甚於食物或飲水;我的身體、我的感官、我的心靈,在在渴盼著妳的滋味。」 在魯米的詩中愛情無所遁逃,他歌頌愛的堅貞與永恆,也赤裸的揭露愛的昏瞶與謊騙,他好像一個純潔處子驚見愛情的曙光而砰然心動,又像一個超然的心靈導師惇惇勸誘迷失在愛情海的戀人們。透過魯米直率誠摯的文字,你將感覺到愛的悸動、渴盼、絕望,與希望,句句刻骨銘心,字字發人省思。 -
郑愁予诗的自选(二)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曾就读于崇德中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多年。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郑愁予其人其诗都给人一种神秘感。他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他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 郑愁予比较有名的诗作,比如《错误》、《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对此,郑愁予不以为然,他说:“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也好,浪子也罢,总而言之,“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种人。”也许正是仁侠精神和浪子情怀的结合,才使郑愁予的诗有如此动人的艺术魅力。 -
呼唤雪人
-
他们不得不从河堤上走回去
这本《他们不得不从河堤上走回去》是一个写作者和诗歌相处十三年的记录。朱文一直把诗歌写作当作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一首首缄默、从容的诗篇构筑了一个诗人完整、丰富的精神世界。同时这本书也是一个生动的、正在进行的故事,关于一个人和诗歌萍水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