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味之城
★城市缝隙中的漫游者文珍初心之作。
★11个当代都市爱情故事,写尽生命的热烈和荒凉,丰盛与芜杂。
★那些被林立的楼宇遮挡、被密集的车轮碾压的爱情,如此琐屑卑微,又如此敏感真切。
《气味之城》讲述了11个大城市中小人物的故事,呈现了11种无比细小却无比真切的爱情。安翔路的麻辣烫西施、五道口银行的轻熟女白领、在酒吧驻场表演的安达卢西亚舞者、囿于厨房的家庭主妇……他们在城市的缝隙中寻找转瞬即逝的爱,以微弱的连接抵抗原子化社会的孤独。
————————
【评论】
她走在只有她一个人走的路上,凝眸别人不看或是看不到的事物。她与她之前的作家,也不相与谋。她创造了她的小说风景。这风景不似江河奔流、乱云飞渡,但它的恬静、悠长、安定之下却也暗藏坚实的力量,别有一番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曹文轩
文珍于时代的大迁徙中体味到“爱”与生命的微末,漂流的人们无家可归,时代轰隆的快车远远地把 “人”甩在后面。一场现代都市建设中微不足道的拆迁就足以摧毁一份弥足珍贵的爱情,改写他们的命运轨迹,他们束手就擒、无能为力,但是他们的痛苦却是无比真切的。——饶翔
文珍笔下活跃着的众多卑微者,与其说他们是挣扎在大城市物质生活的压力之下,象征或揭示着某种时代表面的群体遭际,不如说,他们是挣扎在爱的匮乏之中。这种爱的匮乏可能比时代单薄,却比时代更永久。——张定浩
-
找钥匙
★丧失恋爱欲望的年轻白领、对女大学生暗生情愫的快递小哥、病倒了也只有单位领导知道的独居男人、影视寒冬中无以为继的编剧枪手……文珍笔下的他们就在我们的不远处,“他们”同时也有一部分属于更广阔的“我们”。
★在时代的磁场下,这些规规矩矩、太过普通的人,各自陷入不太“正常”的境地。衣食无忧者精神困顿,有精神追求者受困于身外物,还有的人身心俱疲。“他们无力反抗,但是他们的痛苦却无比真切。”
《找钥匙》收入了11篇中短篇小说,讲述了11个属于这个时代的、发生在北京的故事。暴食者、囤积狂、母胎单身、丁克已婚女、广场舞大爷……他们常被目为边缘,同样参与了构建这城市,却始终难以真正融入主流。无数的“他们”安静地生活着,轻微地反抗着,日复一日地小型崩溃着。文珍把我们拖入北京城的众声喧哗中,如置身于不舍昼夜的流水,又逼迫我们在这河水深处寻找各自生活的钥匙。
————————
【评论】
女性、社会、文化和审美,文珍处在种种幽暗小径的交叉点上。——李敬泽
作家的职责不仅仅是摹写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经验。底层青年在大都市的生活和精神困境并非一种符号化的景观学,而更是一种有其内在脉络的人性的存在方式。他们根本不是外在于我们的一种用于自证道德优越的工具,而是一群和我们生活高度同构的复杂生命体。——老舍文学奖颁奖词
-
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
”在逃亡的路上,我向你奔来。 从天黑到天明又天黑,我跑不过去。“ 《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是最年轻的新晋老舍文学奖得主文珍的最新中短篇集。 在这九个故事里,每个人都在出演着一场注定失败的戏码,外部有多丰盛,内部就有多荒凉。可那些被日常湮没的情意有如沙里藏金, 教 人欲走还留:即便在竭力挣脱的时刻,即便在最想去死的瞬间。 以冷眼热心,以敏感深情,以去文艺腔的万人如海一身藏,文珍再度力笔书写情欲世相背后的幽微深细,穿过普通青年的困境窄门,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荒谬多义、进退两难。 一个一个的人,只有封闭自己,把自己外部化,把自己的一部分拿出去与人共享,她才能确立起部落的认同;事情的吊诡之处在于,当她被从内部打开,回到她的本心和初心时,她就超越了她的部落,面对天和地,面对普遍的人性。所以,文珍的读者包括她选定的人,也包括那些未被选定的人,比如我。 ——李敬泽 文珍的小说,就如一首流浪者之歌:深情、苍凉也迷茫;渴望归宿又长久在路上,尽头回望来路,取舍难断意乱情迷。她形而上地写出了80后一代人的心灵面貌:青春也沧桑;同时也呈现了难以复制的个人风格:空灵又悠远。 ——孟繁华 作品节奏明快,情感细腻,风格别致。对细节非同一般的重视也令人印象深刻。——格非 文珍的小说经验是个体的,感受是细微的,但她对人性境遇的关怀却有宽阔的视野。她以温润、清澈的笔墨,书写爱与欲的种种景观,以日常的细节,描绘内心的皱折,并持续逼问存在中那些暗昩的区域。尤其她近两年的写作,不断地与时代较真,直白但不诛心,柔情而不虚美,这种均衡之美、超拔之志,正成为文珍身上独异于他人的写作品质。 ——谢有顺 每句话像海明威一样光明,每句话像张爱玲一样狠。 ——阿乙 爱并非只是激情和欲望,也是妥协与忍耐。作者举重若轻,以缜密朴素又极富吸引力的故事写出了爱的辩证法和庸常人生所包含的光亮与意义。 ——梁鸿 -
十一味爱
“十一味爱,也即十一段抵死缠绵。 时间会过去,事物被遗忘,唯独气息长存于记忆间。” 《十一味爱》全书由十一篇中篇小说构成,多以爱情为主题,主人公为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小人物,人皆寻常之人,事亦平常之事,但是作者却在平凡场景里,着意描摹出小人物向往幸福的卑微和理想逐渐幻灭的过程。 文珍是近年来文学界的后起之秀,作品数量不多,却篇篇质地上乘,文字晓畅优美,心理描写细致,于微妙处落笔,书写常人看不到或未言说的幽暗之境。而她的文字又绝没有80年代纯文学的“隔离感”,写小说只为“体贴人心”: 褪去了80年代精英分子先锋写作对读者的“启蒙”姿态,亦拒绝与目下浮躁浅薄过度市场化的习气同流。 正如《十一味爱》后记所说:“《桃花扇》唱词道,‘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但愿自己能写出生命里的暗和光,又写出那况味的热与凉。” ——这暗中有光,热极而凉,先白描出七分世俗情味,又大写意三分魂飞天外,参差对比,互为注解,就是她一直追寻的为文之道。 推荐者: 文珍是北京大学,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位以一部小说获取文学硕士学位的人。她属八〇后,但她的文字却与八〇后的写作者大相径庭。她走在只有她一个人走的路上,凝眸别人不看或是看不到的事物。她与她之前的作家,不相与谋。她创造了她的小说风景。这风景不似江河奔流、乱云飞渡,但它的恬静、悠长、安定之下却也暗藏坚实的力量。中国当代文学不缺乡村小说,缺的是城市小说,是文珍这样的城市小说。 ——曹文轩 那些被林立的楼宇遮挡、被密集的车轮碾压的爱情,如此琐屑卑微,又如此敏感真切。加之文珍精致的语言,绵延不绝的形象描述,确实好看。 ——苏童 读了《北京爱情故事》、《第八日》这两篇小说,相信许多人会记住这个作者的名字——文珍。《北京爱情故事》既迷离凄婉又匀称纯净,如同一曲忧伤的小提琴独奏……两篇小说均展现了作者的不凡才华。 ——南帆 在一个对情感的爆发力、密度、绵延度和后坐力普遍丧失了洞察力的年代,文珍的小说以罕见的耐心和出其不意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细碎的情感所裹挟的隐秘的嗅觉、幽微的欢愉、美好的交错和迷人的尴尬。文珍的这部小说集亦可以看做一本不可多得的“资深文艺青年情感反思录”。 ——胡续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