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壓迫者教育學-卅周年版
保羅弗雷勒(Paulo Freire)
本書是弗雷勒最為著名的一本書,已被翻譯成好幾十國語言,雖然已出版超過三十年,還一直在世界上被廣泛閱讀,單單在美國已銷售超過75萬冊。這是他在台灣第一本被翻譯出來的書,同時,本書也是台灣教育社會學會與巨流圖書公司合作出版的「教育社會學叢書」系列的第一本。
在本書中,弗雷勒轉換了教育學的關注焦點,教育的重心從壓迫者轉至受壓迫者身上,而且這種教育學不只是「為了」受壓迫者的教育學,它更是「和」受壓迫者一同進行的教育學。他還比較了囤積式教育與提問式教育之間的不同。在討論提問式教育的同時,他也提到了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不僅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他同時也成了學生;學生不僅是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他同時也成了老師。
弗雷勒將教育重心的轉移賦予攻治與社會的意涵,這使得他的教育目標也發生了轉變。在弗雷勒的看法中,民眾的識讀能力與批判意識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係,教學行動因而是一種政治性的文化行動。弗雷勒在《受壓迫者教育學》中探討的當然遠遠超過前面所提及的,而某些更深入的分析與敘述還有待讀者去發掘。
目錄
第一章 受壓迫者教育學辨正;壓迫者與受壓迫者間的矛盾,以及這種矛盾是如何克服的;壓迫與壓迫者;壓迫與受壓迫者;解放:不是一種恩賜,也不是自我的成就,而是一種共同相互的過程
第二章 作為壓迫工具的教育「囤積」概念──它的預設──一個批判;作為解放工具的教育「提問」概念──它的預設;「囤積」概念與師生矛盾;「提問」概念與師生矛盾的超越;教育:一個相互的過程,是以世界為其媒介;人們即未完成的存在,他們覺察到本身的不完美,而試圖變得更為完整與人性化。
第三章 對話學──教育的本質即自由的實踐;對話學與對話;對話與計畫內容的尋索;人與世界的關係,「衍生課題」,與教育計畫的內容即自由之實踐;「衍生課題」的探索及其方法;藉由「衍生課題」達到批判意識的甦醒;探究的不同階段。
第四章 反對話學與對話學構成了文化行動理論中的對立理論:前者即壓迫的工具,後者即解放的工具;反對話行動理論及其特徵:征服、分而治之、操控與文化侵略;對話行動理論及其特徵:合作、聯合、組織與文化統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