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史(全五册)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奚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 -
盐铁论校注
《盐铁论校注(定本)(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一书,正是中国轴心时代过后,经历数纪战乱,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时候出现,乃千古一书,其中妙旨,于今视之,意义可观。而侯外庐先生亦有言直接从经典阅读为思想史研究之基本,由此,作此笔记,以不才之心,揣测前人遗说,作如是观。本人之基本观点,力求说明盐铁政策之于汉帝朝实行乃是内忧外患导致财政吃紧之必然结果,而其中桑弘羊君之作为,不可不提。而盐铁专卖之得失,于当时有其必要,于今亦有其公论。 -
涑水记闻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涑水记闻》内容简介:本索引收录《涑水记闻》、《温公日记》、《温公琐语》中五代、宋辽西夏金的人名。人名下所列的数码,斜线毅为卷数,共后为条数;《涑水记闻》辑佚,则在卷数的位置标明“辑佚”字样。另外,斜线前标明“日记”字样者,为《温公日记》;斜线前标明“琐语”字样者。为《温公琐语》。各代帝王以习称谓主目,其余为参见条目。例如:宋太祖赵匡胤,以“宋太祖”为主目,“赵匡胤”为参见条目。 -
金史(全八册)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就是记载金朝兴亡的一部封建史书。《金史》的历史观虽然是反动的,但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透过现象来看本质,还可以发现不少值得参考的资料。特别是在金朝实录和王鹗和著作等书已经失传的情况下,它不失为研究金史的重要史籍。《金史》《忠义传》为了表彰时茂先这个顽固的土豪与红袄军的对抗,就无意中给我们描写了这样一种场面:当时,红袄军的一个元师郭三占领密州,路过时茂先所住的村子,居民成羣结队地迎接起义军,并热情地称方郭三为元师。虽然作者的意图是想以此来反衬这个土豪的“忠义”,但却从侧面透露出当时人民羣众对待起义军的亲切态度和感情。至于金世宗一手镇压的和剌窝斡起义,为了突出这个所谓“仁君”的“丰功伟绩”,《金史》则以《叛臣传》形式比较具体地记载了这个事件的始末。《五行 志》中的一些童谣,如贞佑年间流行于卫州地区的“圑圝冬,劈半年,寒食节,无人烟”,生动地反映了金末民不聊生、萧条荒凉的景象。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阶极门争,以及在残酷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下发社会现实。 -
观堂集林(附别集)(全二卷)
《观堂集林(附别集)(套装共2册)(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一八七七年(光绪三年)生于浙江海宁。清未曾留学日本,归国后做过南通、苏州师范学堂的教习,并任职学部。辛亥革命以后,主要是在大学裹教书,晚年担任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一九二七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尽,年五十岁。 -
魏书(全八册)
《魏书(繁体竖排版)(套装共8册)》主要内容简介:魏书,一百三十卷(如不分子卷,则是一百十四卷),内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八卷,志二十卷。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兴亡史。早在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时,就曾由邓渊编写代记十余卷,以后崔浩、高允等继续编写魏史,都采用编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