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唐诗
《全唐诗》共九百卷,是清康熙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奉康熙皇帝之命,起用当时已退居扬州的彭定求、杨中讷等十位翰林编纂的。该书共收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它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无疑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为满足读者阅读与研究的需要,中华书局编辑部对这部清人编的《全唐诗》做一定的修订增补,加以重印,是十分必要的。这次《全唐诗》增订重印本,就是用中华书局原点校本为底本,把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把断句改为新式标点,并改正某些排印错误,同时把陈尚君先生修订、增辑的《全唐诗补编》全部收入(《全唐诗补编》1992年中华书局版)。这样共增补佚诗四千六百多首,新见作者八百多人。简体横排增订本可以说是至今为止收录唐诗最多最全的读本了。 -
谈美 文艺心理学
朱光潜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本书稿收录了朱光潜先生的两部美学方面的代表作《谈美》和《文艺心理学》。 -
拟管锥编
这是一本好看好玩的杂书,但这本杂书,却不是道听途说所能写来,而是下了大工夫博览众书细心梳理的收获。或者说,这是一本有趣有料的掌故书,目光聚焦于近代,但能缩能伸,可以溯及古代,也可以旁涉西洋。针对于列举的材料,既有博览之上的考订,又有见解通达的议论,多言人之所未言,洋溢于其中的笔墨趣味更不必说了。 -
鸳湖烟雨
《吴藕汀作品集:鸳湖烟雨》内容简介:我生长在南湖滩上,多谢南湖的水喝大了我。六岁那年看到了“烟雨楼”的重建。十一岁起到城里去读书,早晨冲着朝烟,晚上笼着暮雨,来往经过盐仓桥,烟雨楼每天在眼望里面,好像和它结了不解之缘。看那碧绿的树木,安排着绯红的围墙,淼淼清波,点点渔船,无疑是一幅天然图画。我的爱好“涂脂抹粉”,可能是受了它的深远影响。 等到我已冠未冠的时候,南湖里的“画舫连樯”已经不比从前热闹了,当然还不十分衰落。这时的网船,大部分很少起了捕鱼种菱的作用。那些白衫黑裤的船家女,创造了“摆渡摆哦”的声调来招引游客,作为她们的副业。因为我庶母管教甚严,故而没有机会领略那“偷上渔娃艇”的情味,不然的话我还可以深刻地领会她们的生活。 我自小不出远路,对于家乡观念,比起旁人来要严重得多。人家说“烟雨楼”四周可惜没有山。我说天下有山的地方多,无山的地方少。好在没有山,南湖可以代表着江南“鱼米之乡”的景色。没有山,天然地造成了看月亮最好的条件,比“月出于东山之上”自然要早得多哩。倘使说我是偏私的话,由他们去抢白好了。 几百年前大江南北已经有了“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的说话,可见“烟雨楼”的名望普天下多晓得了,有什么不好。不过有些嘉兴人经不起前人的取笑,难以为情起来。连这位不肯删掉《风怀二百韵》的朱竹坨先生也未能免俗,在《鸳鸯湖棹歌》一百零七首诗里竟然不提起“烟雨楼”一句,这样做,恐怕太矫揉造作了吧。岂不见张宗子也不禁说出了“然烟雨楼故自佳”的言语。当然,各人有各人的见地。 -
快雪时晴闲看书
作者妙笔点评近五六年间所出钟意之书,时见快意笔墨,可算一详细的私人阅读小史,亦足供同好参考。另以钟叔河、陈子善、止庵三位编者为例,细细评说三十年间周作人著译编辑出版故事,意义自不可小觑。最后为数篇民国旧书随笔,趣味洋溢,颇值赏读。 收在此册里的文字,多为关于书的闲话,曰“闲看书”是也。原本自己写作谈书的文章皆为约稿,数小时之内写完交卷,数天之后便见载报端,往往写过便忘,再读则如阅别人所作,自己早不记得。今检阅旧作,有“随伊迷路为看花”之慨。不过谈书的文字好在随兴而发,书里书外信手写来,最能看出个人感受,虽见识高低因人而异,但由此所得的趣味留在文字上总是好事,或者藉这些文字而体味所谈书籍的别样景致也未可知。 关于书,可谈的话题很多,读书人或爱书人都是此间同道,一是对书多有依赖,一是对书多怀情感。此前曾说藏书如藏美,金钱和精力都花费在她身上;书房似闺房,时间和情趣都消磨在这里。对于书,我们尚有许多无法言说的感受,或统如一句话:乐在其中。 己丑正月初三,守于长沙病母身边 -
点校本二十四史
中华书局100周年局庆纪念 32开精装本(全二百四十一册)首次整套推出 布面精、封面烫金、压印、扉页套红 纸张档次超过历次印本 书脊241个流水号方便插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