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史十八讲
本书共分十八讲,以时间为主要线索,为读者讲述了从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开始,到元顺帝亡国为止蒙元帝国的兴衰历程。并对诸如蒙元时期的经济、文化、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马可波罗来华等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帮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蒙元帝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在每一讲之后,还为读者提供了与本讲内容相关的扩展阅读资料,方便读者依据自身兴趣拓展阅读和学习。 -
古史辨自序
一九二六年,随着顾颉刚先生编著的《古史辨》第一册出版,书首六万多字的自序也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在这篇自传性的长序中,顾先生从时势、个性、境遇等方面畅言自己所以有“古史层累地造成”这一见解的原因以及研究古史的方法,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气势恢宏,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顾先生在晚年所写《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一文中曾说,这篇序“是我一生中写得最长最畅的文章之一”,“海阔天空的把我心中要说的话都说出了”。当年,胡适称此序是“中国文学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自传”,“无论是谁,都不可不读”;恒慕义(A.W.Hummel)称此序“虽是一个人三十年中的历史,却又是中国近三十年中思潮变迁的最好的记载”(均见《古史辨》第二册)。这篇序不仅成为研究顾先生学术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也成为研究新文化运动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它问世之后,随即在海外先后被译为英文、日文,广为传播;同时在国内也被收入三十年代出版的《新文学大系》以及日后的多种文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今年适值《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中华书局特将该书自序手稿影印出版,以示纪念。当初,顾先生手稿中原有一部分内容是论述孟姜女故事如何随着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以作为他研究古史方法的旁证,由于有三万多字,似“犯了腹蛊之疾,把前后文隔断了”(自序语),只得从序文中删去,独立为《孟姜女故事研究》发表。现在,这份影印件又恢复了自序的原貌。《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后,顾先生曾亲手抄录若干来信,保存于“古史辨材料”册中,从未发表。鉴于这些信件的史料价值,故附于此书之末。 -
中国兵器甲胄图典
这是一本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介绍中国兵器甲胄的读物。近800幅的图片,可使读者对中国古代兵器甲胄有更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其中近半数图片来自海外,国内仅见,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精炼的文字与图片珠联璧合,蕴含着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创见;新颖的编排方式,则可使读者获得一种阅读的快乐。 -
元朝秘史(校勘本)
《元朝秘史》对于蒙古史乃至整个蒙古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形成一门国际性的学科“《秘史》学”。作为一部史书,首先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必不可少。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研究本身的难度,学界一直缺少一部完整的、高质量的校勘本。本校勘本对原书所有三个部分都进行了校勘,利用的参校本多达11种,搜集较全,还参考利用了与《元朝秘史》蒙古文原本有间接关系的罗桑丹津《黄金史》,因此能够较好地保证校勘质量。 -
封氏闻见记校注
《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封氏闻见记校注》是唐人封演编撰的一部笔记,今本十卷。前六卷记述掌故、考证名物;七八两卷多记古迹,附以杂论;后两卷则专述唐代士大夫的遗事轶闻。在流传至今的唐人笔记中,《封氏闻见记》享有很高的声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语必征实”“源委详明”,赵贞信先生广稽众本,吸收前人校勘成果,撰成《封氏闻见记校注》一书。 -
给曾国藩算算账
京官时期,曾国藩立下了“不靠做官发财”的铮铮誓言。其实,这多少有点放空炮的意思。因为想发财也没什么机会。那曾国藩管理众人皆知的腐败的晚清军队以及任总督期间还能做到这一点吗?即使他能做到,他的家人能做到吗?他是怎么对待身边工作人员的? 《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湘军暨总督时期)》对清军的俸饷制度及总督的收支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陋规的产生原因及详细情况做了说明,也通过史料梳理了他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的具体收入与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