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粤语流行歌词研究Ⅰ
从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是香港流行歌词由起飞到成熟的阶段。七十年代中期常被视作粤语流行曲的分水岭,从那时起粤语流行曲终于摆脱边缘身份,香港粤语流行曲如黄霑所言终于“找到自己的声音”。八十年代初期,粤语流行曲发展迅速,大量风格突出的音乐人乘时涌现,令当年的流行曲大放异彩,商品化得来有血有肉,词曲风格各适其适。 -
香港好声音
誰說香港樂壇已死?香港有一班音樂人,一直在默默耕耘,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只要你睜開眼就會看到、張開耳就會聽到…… 作者以音樂人的身份,訪問十一位身邊的友好及合作伙伴,當中有談及各自的音樂成長路,亦有各人的音樂分享。如倫永亮談八十年代的改編歌曲;黃耀明談成立人山人海的經過;伍樂城談他的音樂學校…… 從各人的訪談中,可看到香港樂壇的變遷,以及各人在各自的崗位中取得成功的因由。 「終於,終於有一本書是從音樂人的角度去講述香港音樂及在香港創作的故事;終於有一本書由一個對香港音樂有相當認識及視野的人去寫香港音樂;終於有一本字量與誠意多至『眼突』的書,述說音樂人對於香港音樂的所思所想,而不再是坊間浮光掠影毫不到肉的鱔稿碟評。」 --陳大文@3C Music(序) 「我希望大家看這本書看得開心,看完之後可以多給大家一個理由,不去放棄香港的音樂,不去放棄香港。」 --于逸堯(自序) 「動人的音樂背後,總有動人的心聲。 且看看創造港樂的人,是如何快樂地苦幹。」 ──林夕 「一日未死,就睇你幾時死。但,一日未死,也就是依然生存,依然有可能,也就可以書寫你的生存與可能。 ── 睇死,還是,寫生?我喜歡後者,我覺得于逸堯也是。而他的寫生,不但關乎香港流行音樂,也關乎香港。」 ──周耀輝 「如果我們的生活裡面有些甚麼底蘊,音樂肯定是其中一部份。所以我更高興知道這些我尊敬的人,他們樂音裡的底蘊。」 ──何秀萍 「喜愛香港音樂人,敬佩他們所創造的始終獨特而又多元化的聲音,那屬於香港的好聲音。」 ──張亞東 -
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
香港粵語流行曲教父黃霑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以1997為粵語流行曲衰落的分水嶺:「粵語流行曲沒落的趨勢,限於環境,已難望再有奇蹟出現。」「後九七」香港流行樂壇市場萎縮,唱片工業造星能力減弱;以詞論詞,詞作種類比起九十年代其實更多樣化,在詞人的努力耕耘下,整體質素亦有提升。過去十多年的香港流行詞壇,無可否認是兩個偉文的年代。雖然壟斷詞壇多年,林夕和黃偉文詞作其實仍屢有創新意念。而在唱片工業求變的情況下,亦有不少「後九七」的新晉詞人如林若寧周博賢的冒起,為香港流行歌詞帶來嶄新的創作元素。 本書是《香港流行歌詞研究: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續篇,並沿用「上集」所訂定的研究框架,進一步追蹤在過去十多年間「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的變化軌跡。當中擬設了1997為講述香港流行歌詞嬗變的分水嶺──回顧了「資深詞人」(即出道於一九九七年以前的詞人)在歌詞創作上的後續發展、風格變化。同時亦整理出「後九七詞人」(即出道於一九九七年或以後的詞人)的崛起和風格走向,務求為1997年至今的香港流行詞壇,全面透析其地形風貌、氣候格局。 ******************* 2011年香港書展 亮光文化 1A--B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