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拉·韦伯斯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爱尔兰东南部小镇恩尼斯科西,家庭妇女诺拉•韦伯斯特中年丧夫,要独自抚养四个孩子,手头拮据。 诺拉沉浸在失去挚爱的悲痛中,她期待能出现任何机会摆脱困境和烦恼,又害怕自己要回到结婚前的那种单调、压抑的工作生活中。另一方面,小镇居民的生活距离很近,似乎人人都知道彼此的秘密。敏感的诺拉变得自我、固执,有时会失去耐心,她要捍卫自己的家庭隐私,却也忽略了两个年幼的儿子失去父亲后的伤心和变化。 渐渐地,凭借歌唱天赋和友谊的力量,诺拉看见了新生活的一线希望。 托宾历时十年完成的这部最新小说,塑造了诺拉•韦伯斯特这个当代文学中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 历时十年,爱尔兰文学大师托宾创作时间最长的长篇小说 托宾以母亲为原型,塑造了当代文学中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之一 入选奥巴马圣诞购书书目引起轰动 2015年英国霍桑顿文学奖获奖作品 荣膺《每日电讯报》、《星期天泰晤士报》、《旁观者》杂志、《金融时报》、《观察者报》年度选书 —————————————————— 主人公与读者的情感距离如此之远,使得诺拉•韦伯斯特有时几乎像是幽灵。但正是托宾极度的节制,把原本可能是常见的悲痛与生存的故事,提升到心灵探索的高度。其结果便是这部闪闪发光的、简约的小说,在书中的某些瞬间,日常生活近乎神秘。 ——珍妮弗•伊根,《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这部小说理当像诺拉倾听贝多芬音乐一样细读。它让你陷入沉思……我们与韦伯斯特一家的关联使我们想象他们在那里,生活着,渴望着,炉上的火劈啪作响。 ——《卫报》 托宾精确的散文和对情感细微之处的关注,都在这本书中得以最佳呈现。 ——《旁观者》 -
黑水灯塔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爱尔兰,由于同性恋弟弟德克兰身染艾滋病,海伦不得不跟疏远已久的母亲莉莉重新在外婆多拉的房子里聚首,共同照顾病入膏肓的德克兰。与她们同住的还有德克兰的朋友保罗和拉里。 海伦与莉莉隔阂已久,而莉莉也与多拉矛盾重重,在面对德克兰病情的过程中,怀揣不同信仰和感情的三代人,被迫在这片历史的浅滩里探索自己的过去,在互相碰撞与冲突中倾听彼此的内心,通过对过去的回溯逐渐达成了谅解。 托宾将爱的本质与复杂的情绪融入了一个家庭,塑造了一段闪闪发光的故事。 -------------------------------------------------------------------------------------------- 这是一本关于“归宁”的小说,揭示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也是一种接近母亲的方式。 ——特里·伊格尔顿 托宾在情感编排上显示出了作为杰出小说说家的才华,他完美地帮助书中的人物找到了平衡。 ——《星期日电讯报》 -
空荡荡的家
《空荡荡的家》是托宾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托宾以其温柔而独特的敏感,刻画了一系列人物未被言说、潜意识中的渴望。他用爱、孤独和欲望将不同时代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从当代爱尔兰,到一九七零年代的西班牙,到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从一个在陌生的小镇寻求安定的年轻巴基斯坦移民,到那个不情不愿地回到都柏林的爱尔兰女人,托宾笔下的每一个故事包含着整个世界:那是逃离过去、回到家庭的故事,是亲情失而复得的故事。 托宾擅长刻画沉默中的情感,未被承认、难以启齿的亲密关系。《空荡荡的家》再次证明,托宾是“他这一代表现‘爱的复杂与矛盾’最有才华的作家”(《洛杉矶时报》) 。 —————————————————————————————————— 这些短篇小说都充满着孤独、渴望和遗憾,但作者对叙事有一种钢铁一般的节制,避免人物的悲伤滑向伤感或自怨自艾。托宾的语言看似简单——简单并不是容易,而是相反——而又惊人地准确。他用这种罕见的精确,刻画复杂而挣扎的心灵。 ——《观察家报》 这是托宾写得最美、几乎令人心跳停止的一部分创作。其中的短篇小说《街头》,无论是否涉及同性恋题材,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爱情故事之一。 ——爱德蒙•怀特 如同乔伊斯笔下那些都柏林人,我们在《空荡荡的家》中遇到的许多人,也无法逃避从家乡呼啸而来的、凛冽的风。他们重访出生地,体会回归的愉悦,发现记忆与残酷现实之间巨大差异的震惊,但又心知自己远走他乡的所有原因。 ——弗朗辛•普罗斯,《纽约时报》 -
大师
一八九五年,已被后辈作家称为“大师”的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梦想着以一部戏剧征服伦敦。然而,他的第一出戏《盖·多姆维尔》首演既告失败。在失败的阴影下,亨利接受了爱尔兰贵族的邀请,在酒宴歌席中品味他人到中年的困顿,舔舐内心深处的创伤。 《大师》就从这里开始,一直写到一八九九年他的兄长威廉·詹姆斯去拉伊小镇探望他。在这四年里,他的生活相对平静,心底却波澜起伏。他时常怀恋他生命中重要的过客,她们以不同的方式在他作品和灵魂中留下印痕;他为自己的性取向而困顿不安;他回想自己的家庭、亲人对他人生的影响;他渴求温暖和慰藉,却刻意与人保持距离;他希望创造传世杰作,却时时遭逢绝望……这是亨利一生至关重要的心理转折点。 在托宾的同情而温婉的笔下,亨利·詹姆斯这位心理写作大师展示了他纤敏易感之心的横剖面,这真是他零落他乡、孤独一生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