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方言词典
方言调查记录语言的现状,方言比较反映语言的历史。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据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近年来有所进展。在这个背影下,我们计划统一一部以实地调查为主的,综合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这个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调查四十处方言,编四十册地方言词典。第二步是在四 -
方言存稿
破除“理论”迷信,强调“理论出于事实,并且受事实的检验”。如何为汉语这种方言分歧严重的语言分区,如何把现代方言和历史文献结合起来考订本字,如何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来研究汉字问题,作者在本书所收论文中均有深刻论述并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研究实例。 本书收录作者1983年以来发表的文章计51篇。第1至10篇讨论学风和研究方法,11至16篇讨论汉语方言分区,17至27篇研究音韵和语音,28至33篇讨论词典及词汇问题,34至46篇研究汉字与本字考证,47至49篇是李方桂、丁声树、朱德熙三位语言学家的小传,50至51篇是国际音标的文章。 -
上海话大词典
上海话是中国三大重要方言——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之一。上海话在上海开埠以来的160年中积累了异常丰富的农业、手工业、现代商业文明和外来文明各种词语,尤其是语词中承载了江南文化的精华。 本词典是长期研究上海方言的语言学专家、吴方言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许宝华、汤珍珠、钱乃荣三位教授积聚了十多年的收集和研究成果,精心编纂而成。它不仅适合普通读者的阅读和查考,尤其可供研究上海风俗民情的学者作为权威的参考书;那些年轻的、来自外国及外地的“新上海人”在学习上海话时,也将会更多地使用本书;从本词典收集的上海话新词新语中,我们还可以从中了解改革开放后上海社会的新鲜气象。 本词典共收录了具有上海方言特色的词语14000余条,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正文所收词目按义类编排,分“天文气象”、“地理方位”、“节令时间”、“饮食”、“房舍”、“器具”、 “娱乐体育”、“动作变化”等二十七个大类,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便于查阅;词目用国际音标标注上海话的声母、韵母,用五度制数字符号标注声调,并依照实际读音标注连读变调。释义后引出例句,采用当今通行的上海话口语实例。对确有本字可考的难字,引用《广韵》、《集韵》、《玉篇》等说明该字的古音和古义。 词典书前有《分类目录》,书后附有《词目笔画索引》,使不那么熟悉上海话的外地人、外国读者在学习和查检时将特别感到方便。 备上一本《上海话词典》,更方便地深入了解上海! -
七彩方言
方言学的读物,可以写得深奥、严谨、学究气十足,但那样不符合本书的宗旨。本书的读者对象是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因此,我们写作时便要处处考虑到这些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品味,文章要短小精悍,笔触要生动活泼,用词要通俗易懂,通过各个版块的有机联系,将汉语方言的知识和现象串联成一个“网络”。读者读完全书,自然对汉语方言的基本知识有概要式的了解,即使是有选择性地阅读,对于提升读者的语文知识,对于加强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大有好处。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可以说,没有方言,地方文化就失去了依附。我们以前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对于方言有不少误解,以为研究、介绍方言,不利于推广普通话、不利于语言规范化。其实,深入地研究和认识方言的特点,非但不会妨碍“推普”,不会妨碍语言规范化,反而会有效地促进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个中道理,请读者详细阅读本书的有关章节,这里就不赘述了。 本书的写作,从酝酿到成书,历时五年,笔者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虽然不敢说没有错误,但基本上尊重方言事实,求实求真求趣,将汉语方言中最精华的东西呈现给亲爱的读者。然而,书成之后,不免惶恐,实在是因为笔者学识有限,阅历有限,时间也有限。如果有遗珠之憾,责任当然要由我来负。在此预先向读者致歉,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教和批评,令此书将来再版时可以有机会不断改善。 书稿杀青在即,不禁想起诸位师长在本人成长过程中所给予的关爱。是詹伯慧教授引导我走入方言研究的学术殿堂,他的人格魅力有口皆碑,他的学识亦使我受惠无穷,他老人家在我感到彷徨的时候,数度伸手扶助,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张日昇教授也是我的患难之交,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他用真诚的情谊,帮助了我,如今他远在异国,令人怀念。“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很遗憾不能在有限的篇幅一一列举帮助过我的同事和朋友,但他们的友情,可以说是我编写成这本书的动力之一。 -
听见古代
一本有趣的书,只言片语便把我们拉进古今交融的世界。学问居然做得这么好玩。——吴思 几百年黄土地上动人的声音,靠一个北京知青,找回了被埋没的形体。——史铁生 作者在陕北多年,发现陕北方言中保留有大量的古代词汇。作者花费十年时间,翻阅了许多古籍,找出陕北方言中古语遗存的来源。书中不仅用古籍来印证方言,也通过方言展示了陕北特有的民俗。 本书记录的陕北特色口语词语,有3900条。记录的原则是作者自己听到的、作者个人生活中用到的,并且普通话口语不用的词语,书里看到的不算。书中收录的陕北词语和语句,一些是作者跟延安、榆林等地的干部、职工和农民聊天所得,很多则出自余家沟村的几十位农民之中。书里的陕北词语,作者依自己对陕北生活的感觉,分为“陕北的古代人称人身词汇、表述行为的陕北古老动词、陕北日常生活中的古人词语、陕北古老的人际交往词语、有关婚丧信仰精神寄托的陕北古词、陕北关于天地自然的古老用词、陕北话里的古代虚词”7个方在,和“亲属,叫了一千五百年的‘大’”、“劳作:造字之前‘耕’就叫‘耤’等42类,不合方言调查规范分类。作者还将所拍照片230多幅插在文,以便帮助了解词义,或帮助了解陕北。文后附有拼音索引和笔画索引。 -
中国语言地图集(共2册)
《中国语言地图集》目录 一 第一分册,一九八七年出版。 二 第二分册,一九九零年出版。 A1 中国语言图 二 A2 中国汉语方言图 二 A3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二 A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二 A5 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 分布图 一 B1 官话之一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二 B2 官话之二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东省西部 二 B3 官话之三 河南 山东 皖北 苏北 一 B4 官话之四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二 B5 官话之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一 B6 官话之六 四川省 云南省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湖北省西部 二 B7 晋语 山西省及其附近地区 二 B8 东南地区汉语方言 二 B9 吴语 浙江 上海 苏南 一 B10 安徽南部汉语方言 一 B11 江西省与湖南省的汉语方言 二 B12 闽语 福建 台湾 粤东 海南 一 B13 广东省的汉语方言 二 B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汉语方言 一 B15 客家话 二 B16 海外汉语方言 (a)太平洋地区 (b)其他地区 二 C1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图 二 C2 蒙古语族语言图 一 C3 蒙古语方言图 一 C4 突厥语族语言图 一 C5 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图 一 C6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图 二 C7 壮侗语族语言图 一 C8 苗瑶语族语言图 一 C9 苗语方言图 一 C10 藏缅语族语言图 二 C11 藏语方言图 一 C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图 一 C13 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图 二 C14 海南岛和台湾省少数民族语言图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