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长安方言考
本书为法国汉学大师马伯乐的代表作之一,原为法文,一直未有中文译本。 聂鸿音先生此次翻译这部作品有利于中国学术界进一步认识马伯乐的研究观点,便于中国音韵学研究者参考利用马伯乐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果。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讹误进行了校改,并以脚注形式作出说明;另一方面对原著中一些繁复而无意义的注音方式进行了统一改动,使中译本音标系统比原著更明白易懂,同时使此书的可读性更高。 -
一百年前的苏州话
《一百年前的苏州话》主要内容:大概在一九六二到一九六三之间,先师董同稣先生交给我一份陆基编着的《注音符号·苏州同音常用字汇)的抄本,是赵元任先生和他的二小姐赵新那手抄的。那时我正在写如皋方言音韵的硕士论文,因为其中讨论如皋方言是否归属吴语的问题,可能因此董先生把这个抄本给我参考。论文写完初稿,董先生在病床上浏览一遍,还没有举行口试,先生就逝世了。这份抄本在我的行箧之中从南港带到柏克莱,再带到清水湾,在我手上已经辗转四十年了。 在柏克莱加大的时候,曾经预备整理此书,请内子陈琪女士及助理徐雯小姐重新抄录一过,但是总觉得其它的研究工作更有趣,做整理资料的工作不那么积极,也就拖延下来了。到一九九八年看到叶祥苓出版《苏州方言志》,在李荣先生的序里和叶氏的书中都提到陆基的《一百年前的苏州话》,只是语焉不详。我想为一百年前的苏州话留下一点相当完整的记录,也是有意义的事,把材料提供给同行,一定可以发挥更大的用途。同时可以观察这一百年来苏州方言的演变,语言如何演变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题目。 -
方言与中国文化
本书由历史地理和文化语言学家周振鹤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家游汝杰合作,以扎实的历史地理和语言学知识为基础,从移民、栽培植物、地名、戏曲、小说、民俗、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汉语方言在历史上的流变及方言与中国文化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梳理分析。本书在研究方言时所采用的历史地理分析法尤为学界所赞赏。独特的研究视角、清晰的分析思路、新颖独到的见解再加上流畅、通俗的文风,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趣味横生。本书初版曾荣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此为最新修订版。 -
现代吴语的研究
《现代吴语的研究》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方言的著作,分为吴音和吴语两部分,此书体例完整,脉络清晰,论述有理有据,简明有序,其中包含大量的调查表格,包含极其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
上海闲话交关
《上海闲话交关》主要内容有:上海•闲话交关;依;嗲和作;“叛ya摸摸”中的ya该怎么写;退有余,补不足日“找”;上海人称漂亮为“嬗”;“赵”侬没商量;山东qiang饼与“包脚布”;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卖洋三千等。 -
汉语方言学
《汉语方言学》是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教材,全书分11章,论述了汉语方言的形成和发展、方言分区、语音系统和字音系统、词汇差异和词汇系统、语法差异,尤其注重了汉语方言的语音比较研究、词汇比较研究、语法的描写和比较研究、汉语方言与历史文化研究和汉语方言学的应用研究。《汉语方言学》立足于主要方言的比较,兼顾历时与共时、内部与外部,以理论总结为主,也注意了应用,反映了20世纪汉语方言学理论研究的前沿水平。《汉语方言学》适于高校汉语言专业本科生选修课和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