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试图将现代货币银行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既反映现代货币银行理论的优秀成果,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货币银行学体系。针对国内同类教科书大多只编重制度性和操作性方面内容的特点,我们试图在理论性内容方面有所加强。由于篇幅所限,同时也考虑到绝大多数高校的经济类院系都开设了专门的国际金融课程。 -
货币的祸害
《货币的祸害》是一本具体而微的货币史,读起来让人想起弗里德曼的另一部巨著、世所公认的弗里德曼最为深刻、亦属其一大成就的《美国货币史》。此书鸿篇巨制,内容精深,非专业人士,一般很难阅读。所幸弗里德曼先生写了这本《货币的祸害》,浓缩并浅释了该书的内容。本书是对货币理论生动而 富有启迪的介绍,对货币主义最明晰的表述。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讨论了从石头到羽毛到黄金的价值创造,勾勒了货币的支配性作用,揭示了货币如何引发或加深通货膨胀。他通过多彩多姿的历史片段,证明对货币经济学的误解所带来的货币之祸害。弗里德曼用平实的语言解释了美国当前的货币体系对个人的 工资、储蓄账户以及全球经济的意义。 -
货币的非国家化
《货币的非国家化——对多元货币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是哈耶克晚年最后一本经济学专著。他在书中颠覆了正统的货币制度观念:既然在一般商品、服务市场上自由竞争最有效率,那为什么不能在货币领域引入自由竞争?哈耶克提出了一个革命性建议: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发行货币,并自由竞争,这个竞争过程将会发现最好的货币。 本书出版后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由此引发的争论至今没有结束(全球化的深化和电子货币的发展让哈耶克的观点再度受到重视),系首次译为中文。 -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美国货币史(1867-1960)》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货币论(上)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具有深远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的兴趣和活动是多方面的,但就其主导方面来说,他是一个以传统的货币学家起家,然后转而建立非传统的就业、产量一般理论为主攻方向的经济学家;是一个最初信奉萨伊定律、歌颂自由放任的自由资本主义、然后转而倡导政府敢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学家。他的三部主要经济著作:1923年出版《货币改革论》、1930年出版的《货币论》和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方面,前后差异很大。可以说,它们是他的经济学说不断演变、发展的总过程的三部曲。 《货币论》一书在凯恩斯的上述三部曲中,是一部过渡性的重要著作,在凯恩斯《就业通论》的形成过程中,有它的独特地位。《货币论》的中心内容是:将《货币改革论》中的货币数量论加以修订,增加一些认为被忽略了的因素,扩展“货币价值的基本方程式”;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论述物价水平的稳定和经济的均衡。 《货币论》的全部目的在于,考察如何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和经济的均衡,如何维持投资与储蓄之间的相等,如何促使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具体建议是实行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管理,操纵并调节利率去影响投资率,使投资与储蓄相等,并保持稳定,从而达到价格稳定与经济均衡的战略目的。我们可以说,《货币论》是一部物价决定理论:以物价稳定为轴心,对影响物价波动之各种因素进行理论上和政策上的探索和分析。 -
货币金融学
《货币金融学》(第七版)在保留了前几版作为畅销书的优点的同时,在教材的每一部分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并尽可能用2002年底以来的数据对上一版的数据进行了更新。事实上,这也是作者所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经济科学译丛:货币金融学(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