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斗京华
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作者负笈燕京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四川。一九五四年中,以一部《红楼梦新证》名动学界的作者白蜀返京,从此定居于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五十馀年来,他目睹风物兴衰与人事代谢,乃发抒心怀,感慨风物之变迁零落,追摹故交之音容笑貌,陆续写成一系列或悲或喜或天真或世故的小文,是以编成此书。其中凝聚了作者对中华文物、旧日师友的无限深清,对那已过往的人情时序、古道淳风的无限追怀 …… 尤为难得的是,作者以不少笔墨记叙了实地探访曹雪芹生平屐痕的种种见闻,不仅文情并茂,也是一种宝贵的红学资料。 作者是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一九五四年中,以一部《红楼梦新证》名动学界的作者白蜀返京,从此定居于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五十馀年来,他目睹风物兴衰与人事代谢,乃发抒心怀,感慨风物之变迁零落,追摹故交之音容笑貌,陆续写成一系列或悲或喜或天真或世故的小文,是以编成此书。其中凝聚了作者对中华文物、旧日师友的无限深清,对那已过往的人情时序、古道淳风的无限追怀…… 尤为难得的是,作者以不少笔墨记叙了实地探访曹雪芹生平屐痕的种种见闻,不仅文情并茂,也是一种宝贵的红学资料。 -
红楼柳影
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大家文存”书系,装帧朴素清雅,内容厚重耐读,我一直是“追”着看的。今年新出版的几册中,我最喜欢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柳影》——文科女人多爱《红楼梦》,爱屋及乌也。 当然,按照“大家文存”一贯的选文体例,《红楼柳影》并非全是周汝昌的论红之作。第一辑“人在旅途”照例是作者的“夫子自道”,《相逢若问名和姓》等十三篇稿子连缀成“周汝昌小传”,选材得趣,叙述生动,传主耄耋人生的道道履印跃然纸上;第二辑“情系红楼”将周汝昌和《红楼梦》的情缘娓娓道来,自然是本书的重头戏。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周先生说,他的母亲是一个酷爱文艺的乡村女子,而且,她居然有一部日本版的《红楼梦》。那是她的一个堂兄给她的礼物,“书后印着‘明治三十八年一月十三日’,绿色布面精装上下两册,带批语,绣像。”母亲常常对儿子津津乐道《红楼梦》,所以,端的是“我与红楼有夙缘”啊。而且,这缘分一结就是一辈子,晚年周先生的家中供有曹雪芹的像,每逢曹公生日,他必焚香祭拜,如无香,则以干橘子皮代替。可见,曹公雪芹,周先生是供在心中的。 《红楼柳影》的最后一编。照例是缅怀师友的,我以为分量最重的是《世间曾有这么一个人:悼亡兄祜昌》。周先生兄弟五人,汝昌最幼,祜昌是其四兄,兄弟俩都酷爱文艺,他俩的书信往来甚巨,且每封信都以研究红学、曹学为主要内容,棠棣之切,纸短情长! -
周汝昌红楼演讲录
本书收录了周汝晶先生在文学馆的几次“红学”讲座,包括:曹雪芹其人其书、《红楼梦》人物的内心世界、《红楼梦》的艺术个性、答疑《红楼梦》、我近来的八本红学著作以及唐宋诗词鉴赏,一起听周汝晶先生将纷繁的“红楼”人物讲得活色生香! -
石头记(竖排繁体)
周汝昌先生是承接新旧红学的代表人物,名重一时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书法家和诗人。1953年出版的《红楼梦新证》,被誉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先生学贯中西,出版十几部红学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令海内外学界瞩目。 本书是周汝昌先生耗时近六十年的精心磨练而终于于九十高龄之际完成的百万字的鸿篇巨制。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根据十余种古抄本进行了大汇校,恢复了曹雪芹的真笔原文,是迄今为止最为可靠的一部真本《红楼梦》。二是达数千条之多的脂砚斋朱笔批语,脂评历来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参考资料,但其批语紊乱、讹错、脱落不一而足。周汝昌先生进行了全面梳理核定后文意晓然,对于理解《红楼梦》的思想艺术、创作心理等问题具有重大参考价值。三是著者毕生研究《红楼梦》的心得创获,对曹雪芹的思想、感情、创作宗旨、艺术手法无不涉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针对学术研究者和《红楼梦》爱好及收藏者采用竖排繁体三色印制,高技术精制出版,不但在国内堪称独树一帜,也会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编辑推荐 1、 考证派红学家周汝昌,集大成之作,参照10余种古本《石头记》、《红楼梦》,除了对脂评进行修证,亦有自己的评语。 2、 周汝昌先生继《红楼梦新证》之后的巅峰之作。 3、 周汝昌先生献身红学六十年的突出成果。 4、 三色印刷,取怡红翠绿之象征。脂评为红色,周评为绿色。竖排仿线装。在市面上的红楼版本中,堪称翘楚。 -
红楼梦的真故事
-
红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