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红颜
《风雨红颜》讲述了纽约一位女模特遭遇车祸整容后,以新面孔重新开始的生活:偶遇与她同名的少女;以自己的隐私作代价为互联网做节目;与神秘的夜总会人物老Z的思恩怨怨……小说探索了美国当代女性的生活轨迹,揭示了从娱乐圈到网络公司的黑暗内幕,以及从家庭到学校的种种隐情。 -
塔楼
他们被童年的一桩恶作剧毁了一生,长大后,他们因为一座古堡相遇。城堡巍峨颓败,勾连出如鬼如魅的哥特式的元素:枉死的双胞胎、阴郁的池塘、神秘的塔楼和已然老态龙钟、但却拥有妙龄少女魅力的男爵夫人。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妄图建立一个完全杜绝现代通讯工具(比如手机)的完美社会,而他刚好是个信息狂人,随身携带卫星电话。就在一个彻底封闭的世界里,童年噩梦般重演,陷入了真假莫辨的困境。而当一切即将水落石出时,一个囚犯在狱中写了一部小说,关于两个兄弟如何将一座古堡重建为乌托邦旅馆……令人毛骨悚然地将分别发生在过去与现在的罪行联系在了一起。 《塔楼》糅合了多种元素:鬼故事,爱情传奇、哥特氛围。作者天衣无缝的描述,构建了一块绝无可能从中逃脱的禁地,以及一座塔楼——最后的阵地,最后的防卫——而这正是唯一值得用心灵守护的。 卡夫卡+卡尔维诺+爱伦·坡,哥特小说+疑案故事+爱情传奇。 “他在该死的无名世界的中心,已经走到了尽头”柑橘奖入围作品,二00六年bookreview.com年度选书。 如果卡夫卡的约瑟夫·K和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斯有一个儿子,那就是《塔楼》里的丹尼。不管珍妮弗·伊根在小说中杂糅了多少幽微复杂的寓意和纷乱滑稽的情节,她牙尖嘴利,毫不拖沓。 ——梅瑞·卡茨 《波士顿环球报》 《塔楼》的核心是一个爱情故事,其痕迹之深几乎无处不见。这是一部读后让人久久回味的奇妙小说,犹如一个古老的幽灵,迟迟逗留,不忍离弃。 ——莎朗·斯蒂尔《波士顿凤凰报》 《塔楼》读起来就像卡夫卡、卡尔维诺和爱伦·坡的混合体,不过是二十一世纪版的,在书中“荒诞”遭遇了“超现实”,然后又撞上了“无法言说”……既紧张又好读。 ——丽莎·希 《ELLE》 似乎是恐怖小说,似乎是疑案故事,又似乎是浪漫传奇……读后令人神思恍惚,被珍妮弗·伊根逼真的文笔惊得目瞪口呆:怎么能这么聪明、这么纠结、这么真实,同时又这么不可思议! ——文斯·帕萨洛 《O:奥普拉》 在我们这个时代,或者说古往今来,很少有作家能像珍妮弗·伊根那样……她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叙述使我们相信这就是生活、死亡和救赎。这部作品既有趣至极,又令人深深动容。 ——麦迪逊·斯马特·贝尔 《纽约时报书评》 -
恶棍来访
●普利策奖、国家书评奖双料作品。 ●珍妮弗•伊根凭本书入选2011年《时代》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一生最爱的女人——珍妮弗•伊根,对“时间、命 运与情感”的透析、嘲讽和感悟。 ●如果当初珍妮弗•伊根没有选择对乔布斯放手,今天的结局又会怎样? ●被美国书评界誉为“连普鲁斯特看了也要为之惊叹的小说” ●最具实验性的魔方体“Magic cube”后后现代 “post-post modern”小说。 ●最具脑力、逻辑、时空转换想象力的小说。 ●一本由13个精彩短篇错位组合而成的长篇伤感之作。 ●针对本书最具实验性的第十二章,有人断言:如果该书的写作手法受到追捧,那将预示着西方文明的终结! ●横扫欧美所有重要文学奖项。 这是一本“探讨情感、时间与科技之谜”的人性之作。它分为Part A 和Part B两个部分,Part A 由六章组成,Part B由七章组成。A、B两个部分犹如一张音乐唱片的两面,其中的十三章犹如唱片中的不同曲目,它们相互独立,描写了不同的人生故事,同时又以音乐为主线将不同的人物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音乐产业的发展变化、不同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现象,突出了在时间的流逝中理想的幻灭、情感的起落与音乐产业的兴衰等主题。这一些在小说书名中似乎难见端倪,相反,这个书名倒让我们感到更加困惑。但是,倘若读完小说,这种困惑就会顿时消散,并不得不佩服作家的独具匠心。 全书用13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片段13个“曲目”讲述了一系列有趣的人物的故事:一位身染盗窃癖的女秘书;一位在采访时试图非礼女明星而为此坐牢数年的八卦杂志记者;一位事业上遭受挫败之后铤而走险的前公关经理;一位在事业上走下坡路的唱片公司监制;还有这位监制的老师——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唱片业老大;此外还有当年那群中学生中的摇滚明星、如今却落魄成一位清洁工的不得志中年人;一群迷恋摇滚乐的70年代中学生;两个热衷于研究摇滚乐和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的(零零后)少年………这些看似独立而又个性化的人物故事犹如各个精彩曲目散落在全书的十三个章节之中,作者用音乐这条主线巧妙地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整个美国音乐产业的辛酸流变、不同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现象,一代摇滚青年的青春与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兴衰、起落与幻灭。所有人的生命,情感,梦想无不刻上了时间“恶棍”的无情烙印。 伊根用《恶棍来访》向读者传达了一个让人慨叹的主旨——时间这条“恶棍”依次造访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青春逐渐消逝,梦想消耗殆尽,在时间这条长河的岸边回望逝去的爱情、友情、遗憾、创伤,不禁令人唏嘘。 ...(展开全部) -
恶棍来访
●普利策奖、国家书评奖双料作品。 ●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一生最爱的女人——珍妮弗•伊根,对“时间、命运与情感”的透析、嘲讽和感悟。 ●如果当初伊根没有选择对乔布斯放手,今天的结局又会怎样? ●被美国书评界誉为“连普鲁斯特看了也要为之惊叹的小说” ●最具实验性的魔方体“ Magic cube”后后现代 “post-post modern” 小说。 ●最具脑力、逻辑、时空转换想象力的小说。 ●一本由13个精彩短篇错位组合而成的长篇伤感之作。 ●针对本书最具实验性的第十二章,有人断言:如果该书的写作手法受到追捧,那将预示着西方文明的终结! 美国著名作家、普利策奖和国家书评奖双料得主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的获奖作品——《恶棍来访》一书犹如一张音乐唱片,由Part A 和Part B两个部分组成。全书用13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片段13个“曲目”讲述了一系列有趣的人物的故事:一位身染盗窃癖的女秘书;一位在采访时试图非礼女明星而为此坐牢数年的八卦杂志记者;一位事业上遭受挫败之后铤而走险的前公关经理;一位在事业上走下坡路的唱片公司监制;还有这位监制的老师——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唱片业老大;此外还有当年那群中学生中的摇滚明星、如今却落魄成一位清洁工的不得志中年人;一群迷恋摇滚乐的70年代中学生;两个热衷于研究摇滚乐和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的(零零后)少年………这些看似独立而又个性化的人物故事犹如各个精彩曲目散落在全书的十三个章节之中,作者用音乐这条主线巧妙地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整个美国音乐产业、不同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现象,一代摇滚青年的青春与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兴衰、起落与幻灭。音乐产业的辛酸流变,科技的突飞猛进,情感的起起落落,无不刻上了时间“恶棍”的无情烙印。 该书传达了一个让人慨叹的主旨——时间这条“恶棍”依次造访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青春逐渐消逝,梦想消耗殆尽,在时间这条长河的岸边回望逝去的爱情、友情、遗憾、创伤,不禁令人唏嘘。 横扫欧美所有重要文学奖项 作者凭本书入选2011年《时代》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2011年普利策小说奖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Fiction 2011年美国国家书评奖 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2011、2010年《纽约时报》最佳图书 Time Magazin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2011、2010年《时代》最佳图书 Galaxy National Book Award 2011年美国国家杰出图书奖 ALA Notable Book 201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奖 The PEN/Faulkner Award for Fiction 2011年国际笔会/福克纳奖决选作品 Orange Prize for Fiction 2011年柑橘奖入围作品 Amazon.UK#2 Book of 2011 2011年英国亚马逊总榜第二名 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 2010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of the Year 2010年《纽约时报》年度值得关注作品 Publishers Weekly’s Top 10 Best Books 2010年《出版人周刊》十佳图书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 2010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Salon Book Award 2010年美国沙龙图书奖 Washington Post-Top 10 2010年《华盛顿邮报》十佳图书 People Magazine-Top 10 2010年《人物》十佳图书 Chicago Tribune-Top 10 2010年《芝加哥论坛报》十大畅销小说 Slate.com-Top 10 2010年 微软在线杂志Slate.com十佳图书Booklist-#1 Fiction 2010年《书单》杂志小说榜排名第一 San Francisco Chronicle-Top 10 2010年《旧金山纪事报》十佳图书 New York Newsday-Top 10 2010年《纽约新闻》十佳图书 Village Voice-Top 10 2010年《村声》十佳图书 Oprah Magazine-Top 10 2010年《奥普拉》十佳图书 WNYC Soundcheck-Top Five Books About Music 2010年WNYC Soundcheck音乐十佳图书 NPR-Lynn Neary’s Favorite Book of 2010 2010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最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