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紙中國畫
主題: 《筆紙中國畫》之現代語言與節奏 作者 馮禮慈 這是近幾年來,最佳中文出版著作之一。這是趙廣超著的《筆紙中國畫》。連同二○○○年趙廣超那本《不只中國木建築》,這兩本中國美藝書本,是近年中文出版界的傑作。 內容上,精。在設計和製作上的成績,可能更具突破性和建設性。《筆紙中國畫》,就是本講中國畫的書。正如《不只中國木建築》,就是本講中國建築的書。但《筆紙中國畫》,不是本我們見慣見熟的那種中國畫書,《筆紙中國畫》是本屬於這個時代的、給現代人看的中國畫書。 沒有甚麼甚麼王國維的一大堆傳統中國美學論,沒有一大堆綺麗繁縟的詞藻,沒有迂腐沉悶的編年史……《筆紙中國畫》以現代語言、現代人的節奏,配合隨意的、破碎的、抽樣的、靈感式的、散文式的寫法,寫對中國畫的一些欣賞和感觸。你嫌傳統論中國畫之書悶蛋難明?你怕迷失於冗長曲折的中國繪畫史的迂迴迴廊之中?那麼,《筆紙中國畫》就你。這是本給現代“潮人”讀的中國畫書。聽著HipHop、穿著波鞋者合讀。當然,趙廣超用這個零碎的、隨興之所至而寫的手法,會給人有點亂和跳接的感覺,這可以是缺點。但衡量過與傳統悶蛋寫法的各種得失,我還是會認為他這方法是值得選取的。到底是中文藝論寫法的一種現代化突破。 書中敘述並不止向縱直發展,而是有不少橫向的小資料,東一處、西一處彈出來。這是近代不少西洋寫作的表達方式。如彈出來的橫枝稍多,即會令讀者迷途及覺煩擾。《筆紙中國畫》尚算收斂得均勻,未至被分岔得令讀者不知所終,好險。很多時,要建立些新東西,少不免要冒點險。《筆紙中國畫》在寫作形式上,險,但還是勝了。 原載香港《星島日報》 (2003-10-27) -
潮汕老屋
本书对潮汕民居建筑的始源及历史的演变、潮汕老寨府第的形制与格局、特殊的装饰工艺及它们对潮人的影响等,都做了严谨的考据和详尽的论述,间中还议论南北、旁及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读之甚快。 -
對照記──看老照相簿
『三搬當一燒』,我搬家的次數太多, 平時也就『丟三臘四』的,一累了精神渙散, 越是怕丟的東西越是要丟。 倖存的老照片就都收入全集內, 藉此保存。 張愛玲 對照記裡收藏了『張愛玲』大大小小的私房照, 生活的、家族的,還有那些不經世事記憶裡的。 喜愛張愛玲的你是不容許錯過的『對照記』。 -
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先生是我辛亥革命的元老、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大学者。早在清代晚期他就认为“吾国夙重伦理学,而至今尚无伦理学史,迩及伦理界怀疑时代之托始,异方学说之分道而输入者,如风如烛,几有互相衡突之势,苟不得吾民族固有之思想体系以相为衡准,则益将彷徨于歧路,盖此事之亟如此。”然而又深知“当代宏达似皆未遑暇及”,于是他“于学课之隙,缀述是篇”,这样就诞生了我国近代的第一部伦理学史专著——《中国伦理学史》。全书分结论、先秦创史 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三十三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为工国研究中国伦理学史的第一本专著。此次出版,还根据该书内容配以插图约180幅,使得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大师的作品。 -
睇視之光
本書收錄了作者的四篇學術論文及一篇訪談錄,展示了作者對西方哲學和基督教文化的研究成果,體現了作者多年來孜孜以求的回到原典的問學精神。 內容包括: 寓意事中的宗教之戰(代自序) 德意志神秘派小識 聖靈降臨的事 臆說梵澄的《老子臆解》 天不喪斯文(訪談錄) -
我是医生不是人
《我是医生不是人:副主任医师口述实录》内容简介:我们无法回避一个现实:白衣天使也是人,也生活在柴米油盐大白菜之中。天使站在局促斗室的小窗下,看着高楼太厦把偌大个天空分割成几片碎块,愤愤不平。天使不快乐能给病人微笑吗?也许,有钱人最快乐,可有钱人瞧得起你吗?你也许会说我是来医疗消费的,我是上帝呀!可天使正烦着呢,医患关系能不紧张吗?天使穷愁潦倒内外交困,又面临下岗威胁,想起水泊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路见不平还能一声吼,他决心要卸掉美丽而沉重的双翅,还原一个凡人的身份了。 在《我是医生不是人:副主任医师口述实录》稿,其实就是一位在民营门诊部的承包科室里工作5年的副主任医师的心灵自白,或者说良知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