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论
《人性论》全书分三卷,分别是“论知性”、“论情感”和“论道德 ”。正文前有一篇简短的“引论”,主要说明了人性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一卷“论知性”的主题是认识论,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认识论的内容。第一卷是《人性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包含了休谟对哲学的主要贡献。 第二卷“论情感”是第一卷的继续,其主题是情感的起源、性质和活动,并为下一卷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打下基础。其中对意志和自由的讨论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卷“论道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其中第一章论述了道德的基本原理,属于伦理学的内容;第二章讨论“人为的德 ”——既是伦理学的内容,也是政治学的内容;第三章讨论的是“自然的德”。 《人性论》是休谟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对于人类思想史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休谟思想中最重要的方面都在这本书中进行了阐述,如关于人性的三个假设,有关自私和同情的看法,有关社会秩序和制度正义的看法等等。 休谟所处的时代是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结束、产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代。在这一时期,英国的资产阶级已经上升为统治阶级,它既要维持同封建贵族的联盟,同时又要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英国资产阶级也要对本阶级内部关系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本阶级内部发展的需要,还要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与保守性交织在一起,这一阶段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休谟。 休谟总结了自笛卡儿以来近代西方哲学的成果,其最直接、最重要的贡献是推动了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休谟的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但作为西方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极大地影响着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是许多哲学思潮和观点的理论来源。休谟的研究能力、深刻见解和道德品格赢得了康德的高度评价,康德曾多次称休谟为“见解高明的人”,认为“休谟乃一世罕与匹之锐利思想家”。 唯意志论者叔本华赞成休谟的不可知论,认为这种不可知论表明了用理性方法认识世界本质的不可能性,为把直观当作认识的普遍原则开辟了道路。尼采也特别肯定了休谟对因果推理的怀疑主义论证,把它作为否定客观因果规律性的存在,反对理性主义认识作用的一个证据。罗素也明确指出休谟的怀疑主义摧毁了一切理性的信念,为非理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他认为,休谟哲学代表了近代重理精神的破产,在对理性精神的破坏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非理性理念的爆发。他说:“整个19世纪内以及 20世纪到此为止的非理性的发展,是休谟破除经验主义的当然后果。” 休谟对19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影响极大,可以说没有休谟就没有康德;没有康德就没有德国古典哲学;没有德国古典哲学,便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 当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休谟哲学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人们发现,虽然休谟是18世纪的哲学家,但是他提出的许多问题实际是现代的问题,他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对于处理当今哲学的复杂问题仍然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经验哲学方面,休谟比以往任何哲学家更彻底、更全面地考察了经验知识的内容,揭示了它的内容、局限和内在矛盾,因此,休谟对于后来的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等主张以经验为基础的各类哲学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 休谟哲学不仅属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而且属于从那个时代起至今的整个西方哲学。不论后人对休谟哲学的瑕瑜有何评说,都不能否认它对人类哲学思维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休谟正因其哲学的价值而被纳入西方哲学有持久而深远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之列。 -
别再为小事抓狂:小事永远只是小事
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还会选择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抓狂吗? 本书想要告诉你,如果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消失,重要而美好的事物就会自动浮现。 这是一本令你掌握情绪、改善情绪的心灵指南,书中提供了100个瞬间见效的“不抓狂”小技巧,比如,在你快 失控的时候,不妨停顿一下,问问自己:一年后,你还会那么在乎这件事吗?你会发现,眼前这些“天大的事”,其实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完全不值得为此毁掉一整天的好心情,或是让失控的情绪伤害到身边无辜的人。与此同时,你会体验到安静的强大力量,你越沉着冷静,内心就越强大,足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状况。 翻开本书,从此掌握自己的情绪,内心变得安静而有力。 -
自由学习
总序 前言 序言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困难与机遇 第1章 为什么孩子热爱学校 一 学生访谈 二 公民课堂与观光课堂 三 爱孩子的学校 四 结论 第2章 当今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 改革的成效如何? 二 学习氛围 三 迷失的一代 四 变革中的学校 五 教学意味着什么? 六 什么是学习? 第3章 身为教师,如何成为我自己? 一 我们能以真实,完整的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吗? 二 我如何能做到真实? 三 最快乐的学习时刻――向他人学习 四 你可以成为你自己 五 挑战 第二部分 课堂上的自由与责任 第4章 一位六年级教师的经验 一 一位教师的日记:实验的过程 二 对实验的评论 三 总结 四 后记 第5章 与学生一起成长的法语教师 一 起步和进展 二 评论 第6章 管理者如何成为促进者 一 管理者与促进者――矛盾还是一致 二 请教我Bob 三 采访Bob 四 校长教师 五 促生伟大的想法 六 美景――短暂还是长远 七 开放的学校/健康的学校 八 自我评价:让老师的职能发挥得更充分 第7章 促成自由学习的其他因素 一 勇气,诚实和一个失误 二 地质学课上的极端民主 三 创造性的知识来自爱和信任 四 运用想象法进行教师培训 五 自由的课外时间及其结果 六 结论 第8章 促进学习的人际关系 一 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品质 二 最基本的促进性态度是什么? 三 过于理想化? 四 总结 第9章 成为一个促进者 一 一根魔杖 二 路在何方? 三 一个案例 第10章 构架自由学习的途径 一 从真实的问题开始 二 提供学习资源 三 明确学习目标 四 教学连续体 五 契约的使用 六 利用社区资源 七 项目式学习 八 同伴教学 九 分组学习 十 探究训练 十一 自我评估 十二 其它资源 十三 总结 第11章 教育政策 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 二 传统教育的政策 三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四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政策 五 “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六 研究结果对教育政策的启示 七 我们能影响整个教育行业吗? 八 结论 第12章 “以人为中心”问题的研究 一 课堂实例 二 公众的纪律观 三 关于纪律,我们知道哪些? 四 “以人为中心”的课堂有哪些秩序可言吗? 五 有关纪律的神话 六 纪律与学习的三维模式 七 其它资源 八 总结 第13章 对教育中“以人为中心”问题的研究 一 事实如此! 二 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哪个更有效? 三 大脑的发展与丰富的环境 四 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五 支持“以人为中心”学习的其他研究 六 关怀:一个避风港 七 总结 第14章 现代的价值与价值判断取向 一 价值的定义 二 婴儿的价值判断方式 三 价值判断过程的改变 四 根本的矛盾 五 成熟的人的价值判断 六 关于价值判断过程的一些命题 七 关于价值判断的结果的命题 八 价值观和学习伙伴 九 总结 第15章 自由与承诺 一 个体是不自由的 二 个体是自由的 三 自由的含义 四 承诺的出现 五 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16章 目标――既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一 问题产生的背景 二 经过治疗的来访者的特点 三 经过充分发挥总用的人 四 结论 第17章 改造学校――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一 改造学校――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二 “大批量生产”般的学习 三 听课证顿 四 给学校管理松绑 五 由内而外的改革 六 真正的改变 七 我们的发现 八 没有反馈 九 最紧迫的问题――我们是维持现状还是改变现状 十 蜕变 十一 学习社区 十二 挑战――一次全国性对话 十三 结论 第六部分 已经开始的征程 第18章 反思 一 挑战无处不在 二 给教育工作的出版物 三 和平与全球化教育 四 全人教育理论 五 其它阅读材料 尾注 作者简介 -
释梦
本书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标志性著作。包括4部论著:《释梦》,则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代表作,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病人梦的分析体系和研究,深入探讨了梦的实质、释梦的方法、梦的伪装、梦的材料和来源、梦的工作以及梦的过程等理论问题,提出了象征论为理论基础,建构梦是愿望的满足的理论,梦论成为精神分析学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被誉为“揭开人类心灵的奥秘”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16本书之一,《论用》是专门研究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如何运用释梦的问题。《论释梦的理论与实践》是对《释梦》一书出版20多年来一些观点的评价。 -
精神分析引论
-
心理学
《心理学》(第7版)既包含传统的主题同时又与时俱进。这本教科书包括序幕,共有19章,其内容依次为心理学的故事、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神经科学与行为、行为的天性与教养、人的发展、感觉、短觉、意识状态、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智力、动机与工作、情绪、压力与健康、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它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而且还阐述了大量的心理学应用的内容;不仅阐述了普通心理学的传统主题,而且还反映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传统主题的新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