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式逻辑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官费留学生。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1年到英国学习。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论道》、《逻辑》和《知识论》,只凭三本著作,林岳霖就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
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阿呆系列:全球销量1亿册》是一部既能提高读者沟通能力和技巧,又能帮助读者解决沟通中遇到的难题和冲突的全面指南。两位作者不仅自身就是著名的演讲者,而且还为不同的组织和团体提供过沟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有效沟通:阿呆系列:全球销量1亿册》共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探究了人们表达自己的四种方式和倾听别人的四种方式。第二部分具体讲述了“积极倾听”的全部内容——如何做,以及应该做些什么让积极倾听起作用,同时告诉读者倾听时应该避免哪些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第三部分具体讲述了如何做到自信讲话、自信讲话的非语言工具、改进信息内容的技巧和工具、运用语言的积极有力的方式,并让读者认识到如何说要比说什么更重要。第四部分提供了建设性解决冲突的模式和工具。第五部分对沟通中的常见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如,电子邮件写作技巧,沟通中的禁忌,解决客户问题、解决销售问题、解决服务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面试、培训员工、主持会议、处理与管理层的关系等。第六部分总结了特定沟通环境中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如,电话沟通十大要领、团队合作中的十条建议、提高可信度的十种行为。 无论你是深谙沟通之道的老手,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会在《有效沟通:阿呆系列:全球销量1亿册》中找到处理沟通问题的要点、方法和秘诀。全书配以生动的漫画插图和实用的图标,语言更是幽默风趣,深刻隽永,雅俗共赏。 -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新闻学与传播学经典译丛•大师系列: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内容简介: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哈罗德•拉斯韦尔的传世之作;脍炙人口的“5W”传播模式:谁(who)、对谁(whom)、通过什么渠道(what channel)、说什么(what)、取得了什么效果(what effect);社会传播的三项功能:(1)守望环境;(2)协调社会各部以回应环境;(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海报: -
不自闭!交际的魅力
《不自闭!交际魅力》就是要让您了解一些“交际”中重要的礼仪和秘诀。学会些礼仪和秘诀的目的,绝不是让您在日常生活中畏首畏尾、自我束缚;也不是为了维持表面的人际关系对人虚与委蛇,而是要让您充分享受与人交往的快乐。“交际”可以充分地表达您“很想愉快、友好地与人交流沟通”的心情,“交际”可以让您深刻理解对方的心境和魅力,“交际”是您在生活中值得信赖的伙伴,“交际”是您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活的便利工具。 对于“交际”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答案,也没有什么不可偏离的真理。 必须根据交际对方的实际情况,自己去寻找正确的交际方法。 如果您能很好地借助正确的交际手段与人们融洽相处,那么您就掌握了“交际”的真谛,这也就是说,您已经具备了“成年人的交际能力”。 -
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困惑之惑
译后记 查尔斯•麦凯的《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和约瑟夫•德•拉•维加的《困惑之惑》,这两部著作的重要性和投资经典的地位,在马丁•弗里德森的导论中,已经得到了详细说明,我不再赘述。 在这里,我对本书翻译中的一些问题加以说明。 2000年,此书在中国大陆已经出版过一个译本,书名为《投机与骗局》,出版者为南海海南出版社,译者为向桢和杨阳。同年,《异常流行幻象与群众疯狂》在中国大陆也出版了全译本,书名为《人类愚昧疯狂趣史》,出版者为漓江出版社,译者为朱品凡。 在翻译过程中,我参考了这两本出版物,对于一些难句的理解,确实从中获得了启发,谨对上述的译者表示感谢。同时,我在翻译中也改正了他们的一些错误。 原著的语言比较古老,涉及欧洲的贵族制度和宫廷历史,而且《困惑之惑》还大量采用比喻和典故,所以翻译难度非常大。我已尽力为全书加上了超过了1万字的注解,这是前两个译本都没有的。 现在您手中的这本书,虽然不厚,但是耗去了我整整4个月的时间,个中甘苦,虽不足于外人道,但于我实在是终生难忘的艰苦经历。 -
走出单位
《走出单位:中国员工单位心态分析》主要是关于跨国公司中国雇员群体的缺点。这些缺点并不为中国雇员所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于中国的职业群体中。单位制是中国人共同的遗产,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印记也是相同或相似的。员工培养方面的单位方式,包括不培养、不辅导、不教不带、给鱼不教渔,以免培养潜在的竞争对手,而对于已经具备良好职业品质和能力的员工,则采取不授权、不予重任的冷对待方式,甚至排挤出局。与中国员工不成比例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及对组织资源的占有,确立了外籍员工在公司里的优越地位,使他们误以为自己是更重要、更优秀的人。中国雇员以及公司外的中国人的推崇、附和、谦卑甚至谄媚,日复一日地确认着他们的这种认知。中国员工在接管跨国公司管理权的过程中要克服三重阻碍,即由身份类分制造成的制度性阴碍,由表兄妹们的竞争构成的市场性阴碍,和由自身局限所造成的个人性阻碍。 所谓单位是一种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衰落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社会组织形式,其间有我们熟悉的话语体系、做事方式和思维习惯。虽然单位逐渐在社会组织中被其他名称所代替,但是单位制教化下的一代又一代人依然受到这一制度的强烈影响,甚至那些从来没有在传统单位中待过一天的人,身上也有单位制的烙印。清理单位制给我们造成的影响,是为了完成一个转型社会、转型政府发展所需要的最深刻也是最艰巨的转型——人的转型。 单位制和公司制度发生直接冲突的场所是跨国企业的中国公司。优秀的中国雇员在其中常常遇到的发展瓶颈,并不完全来自于种族天花板或者性别歧视,而更多是来自于自已身上强烈而不自知的单位人倾向。书中尖锐地指出了中国雇员的种种缺陷,比如有强烈的依赖性,喜欢抱怨,喜欢抢功但不喜欢做事,喜欢在背后议论和指责,但是不愿意推开问题在桌面上讨论,对他人,尤其是对同事和合作伙伴重重设防、热衷于研究人际关系而非建立明朗的职业关系,等等。那些不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人,对这些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则更为熟悉。 本书论锋犀利,表现出理性的反思力量。每名员工和每个企业都能据此找到一面可供自我评判的镜子,从而为个体的提升和企业整体素质的飞跃提供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