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rsepolis
Persepolis我在伊朗长大》全系列共四册,在法国推出时大获好评,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并获得了包括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等多个漫画书大奖。 《Persepolis: 我在伊朗长大》这套连环图述说了一个伊朗小女孩在伊斯兰革命时期的成长故事。这个小女孩经历了国王被推翻、伊斯兰革命、与伊拉克战争等国家大事。伊朗作者玛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述说的正是她本人的成长经验。 作者玛嘉·莎塔碧(Marjane Satrapi)运用简单的线条和黑白对比带出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大量黑色的运用令画面充满力量。随着主角Marji的成长,大家可以深入地了解伊朗的历史、政治和文化。 本书是《Persepolis我在伊朗长大》系列书之一《面纱》。 与其说这是绘本,莫不如说是多格漫画。黑白的色调,版画般的质感,很有风格。作者玛赞·莎塔碧生于伊朗,后来到欧洲求学并在世界范围内发表漫画作品,她在书中将自己对于伊朗这一神秘而古老国度的个人记忆描绘出来,表达方式是轻松幽默的,画面内涵却涉及成长、亲情、宗教、政治等主题。 ——中华读书报 人们谈起这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总是将她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我们为一个在伊朗长大的伊朗人,知道这个形象远非真实。 正因为此,创作《Persepolis:我在伊朗长大》对我来说才这么重要。我认为,不应该根据少数几个极端分子的恶劣行为而对整个国家做出评判。我也不希望人们忘记那些为了捍卫自由而在狱中失去生命、在两伊战争中丧生、在各种暴政统治下遭受折磨、或被迫离开亲人和祖国的伊朗人。 人可以原谅,但绝不应该忘记。 ——玛赞·莎塔碧 -
Persepolis
Wise, often funny, sometimes heartbreaking, "Persepolis: The Story of Childhood" tells the story of Marjane Satrapi's life in Tehran from the ages of six to fourteen, years that saw the overthrow of the Shah's regime, the triumph of the Islamic Revolution and the devastating effects of war with Iraq. The intelligent and outspoken child of radical Marxists, and the great-granddaughter of Iran's last emperor, Satrapi bears witness to a childhood uniquely entwined with the history of her country. "Persepolis" paints an unforgettable portrait of daily life in Iran and of the bewildering contradictions between home life and public life. Amidst the tragedy, Marjane's child's eye view adds immediacy and humour, and her story of a childhood at once outrageous and ordinary, beset by the unthinkable and yet buffered by an extraordinary and loving family, is immensely moving. It is also very beautiful; Satrapi's drawings have the power of the very best woodcuts. "Persepolis" ends on a cliffhanger in 1984, just as fourteen-year-old Marjane is leaving behind her home in Tehran, escaping fundamentalism and the war with Iraq to begin a new life in the West. In "Persepolis 2: The Story of a Return" we follow our young, intrepid heroine through the next eight years of her life: an eye-opening and sometimes lonely four years of high school in Vienna, followed by a supremely educational and heartwrenching four years back home in Iran. Just as funny and heartbreaking as its predecessor - with perhaps an even greater sense of the ridiculous inspired by life in a fundamentalist state - "Persepolis 2" is also as clear-eyed and searing in its condemnation of fundamentalism and its cost to the human spirit. In its depiction of the universal trials of adolescent life and growing into adulthood - here compounded by being an outsider both abroad and at home, and by living in a state where you have no right to show your hair, wear make-up, run in public, date, or question authority - it's raw, honest, and incredibly illuminating. -
伊朗零距离
《伊朗零距离》侧重从文化、资源和地缘三个方面介绍伊朗,阐述伊朗对中国、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作者力求将自己亲睹、亲历的感受和真实、客观的伊朗凝于笔端,便于国人全面地认知伊朗;相互了解、彼此欣赏才是加深双边关系的前提。刘大使在伊朗工作五年期间,走访了伊朗26个省,广泛地结交伊朗政界、商界、文化界朋友,细心体味伊朗的社会、人情、自然和风物,认真研究伊朗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历史和宗教,努力以中国人自己的视角来观察和研判伊朗的过去和现在。 -
伊朗古代历史与文化
前 言 伊朗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这里曾经是原始人生活的摇篮之一。早在公元前3千纪初,伊朗胡泽斯坦地区就形成了由当地居民埃兰人建立的埃兰国家。它在历史上曾多次被两河流域国家(苏美尔城邦、阿卡德王国、巴比伦帝国、亚述帝国)所征服,也曾多次击败这些国家,重新获得独立。公元前7世纪初,伊朗族居民崛起于西亚。埃兰人逐渐与伊朗人融合成一体,称为胡泽人。埃兰灿烂的文化成为伊朗文化的一部分。 伊朗主要民族称为伊朗人,属雅利安人的一支。在历史上,他们和印度雅利安人属于一个共同体,称为印欧语系东支印度伊朗语部落或雅利安部落。这是因为他们都自称雅利安人。雅利安本意为“高尚的人”或“贵族”,最初大概是部落首领的称号。公元前3千纪,印度伊朗语部落由南俄草原迁入伊朗东部地区时仍然是一个共同体或部落联盟。双方称呼相同、语言相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公元前2千纪中期后,共同体解体。一些部落迁入印度,称印度雅利安人。留在伊朗的则仍然称为雅利安人。伊朗人即雅利安人之转译。现代伊朗国家的国名就得名于雅利安人,意为雅利安人的国家。其语言则称伊朗语。大约自公元前2千纪后期起,伊朗部落逐渐占据了整个伊朗高原地区。 伊朗语居民在伊朗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米底王国。这个国家曾统一伊朗各部落,消灭西亚最强大的亚述帝国,盛极一时。但是,除了希罗多德《历史》和亚述巴比伦楔形文书等间接资料外,我们对米底历史所知甚少。公元前6世纪中期,米底为阿黑门王朝所灭。 6世纪末,阿黑门王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其领士东至北印度,西至色雷斯,北至黑海、里海沿岸,南至印度洋和埃及,几乎囊括了整个地中海东岸文明地区。使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空前发展。阿黑门王朝广泛吸收古代各民族文明的成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阿黑门王朝对古代伊朗和古代世界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了巩固东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地位,阿黑门王朝与希腊进行了长期的争斗,其中最著名的是希波战争。这场争斗最后以阿黑门王朝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公元前330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火烧波斯波利斯王宫,标志着阿黑门王朝的灭亡和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这是伊朗希腊化时代的开始。这个时代的出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把东方君主政体与希腊城邦制度结合在一起,使东地中海地区暂时摆脱了奴隶制危机,促进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亚历山大帝国像阿黑门帝国一样,也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不稳定的军事行政联合体,其内部存在着严重的离心力量。因而在亚历山大去世之后,帝国立即瓦解为许多大大小小的希腊化国家。公元前312年。伊朗又成为塞琉古帝国的一部分。 在希腊化国家内部,始终存在着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矛盾。这就削弱了其稳定性。公元前238年,在伊朗人民反抗马其顿希腊殖民统治的斗争中,伊朗东北部游牧部落阿帕勒人的首领阿萨息斯夺取塞琉古王朝的帕提亚行省,建立起一个新王朝。该王朝在西方称为帕提亚王国,我国则以阿萨息斯之名名其国,称为安息。 安息王朝时期,伊朗已经开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社会经济较前有了很大的发展。著名的丝绸之路正是在安息时期开始兴盛。促进了整个古代世界国际贸易的发展。安息时期地方贵族势力强大,王权相对较弱,其后期全国分为许多小国,共推安息王为宗主。在长达4个半世纪的时间中。安息成功地对抗了塞琉古知罗马的侵略。保卫了伊朗的民族独立。公元228年,内部分裂而衰弱的安息王朝被新兴的萨珊王朝所取代。这个重大事件标志着伊朗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新时期。 萨珊王朝在伊朗古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古代伊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顶峰和最高成就。法国考古和历史学家吉尔斯曼说:“文明世界好像是由萨珊和罗马平分的。”这话虽然不免过于夸大,但也反映出萨珊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萨珊王朝继承古化伊朗文化的传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有长足的进步,为现代伊朗文化奠定了坚固的基础。萨珊王朝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公元651年。萨珊王朝在经历长期的政治动乱之后,被阿拉伯人彻底打败,萨珊末王耶兹德格德被杀。伊朗历史开始进入伊斯兰时期。 自7世纪之后,伊朗先是哈里发帝国的一部分。10世纪左右建立了独立的国家。然后又被塞尔杜突厥人(10世纪),蒙古人(13世纪)、帖木儿(14世纪)所征服。异族占领给伊朗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但是,先进的伊朗文化却多次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伊朗文化是阿拉伯文化中最灿烂的明星。 16-18世纪,伊朗建立了萨非王朝。18世纪时,由于封建关系的阻碍,伊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19世纪肘,伊朗成为欧洲列强,首先是沙皇俄国殖民侵略的对象,伊朗的领土被肢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伊朗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979年,伊朗发生反对国王独裁统治的群众运动,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现代伊朗面积为164.8万平方公里。约占伊朗高原总面积的2/3。在亚洲,其面积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其人口总数为5500万(1989)。主要民族为波斯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6%。其次是阿塞拜疆人(22%)、库尔德人(9%)。官方语言为波斯语,国教为伊斯兰教。 中国和伊朗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十分友好的密切往来。《穆天子传》就是中伊两国最初友好往来的朦胧诗。两国政府友好往来则始自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在张骞的使团中,有一名副使访问了安息,受到非常友好的接待。随后,安息又派使团访问了我国。从此,丝绸之路把我们两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国的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交流。 中伊两国在2千多年漫长的友好往来中,两国一贯互相支持,共同促进。进入近代以后,中伊两国都饱受帝国主义欺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共同的历史命运使两国团结更加紧密。1971年8月16日,两国建立友好关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坚决支持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坚决支持伊朗反对霸权主义、保卫民族独立、民族尊严的斗争。两国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传统友谊进一步巩固。同时,我国人民对伊朗历史文化的兴趣也在日益增长。有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部《伊朗古代历史与文化》,希望它对我国读者了解伊朗历史文化,促进中伊两国传统友谊的发展有所贡献。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伊朗古代史著作。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同行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出版得到季羡林、周一良、罗荣渠、马克尧、周怡天、李铮、廖学盛等先生和江西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叶奕良先生不辞辛苦通读了初稿并提出宝贵意见。笔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一章 原始社会 (1) 第一节 伊朗的自然地理 (1)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4) 第三节 农牧业的产生和早期的村落 (8) 第四节 原始社会的解体 (17) 第二章 埃兰王国 (2l) 第一节 埃兰王国的建立及政治制度 (21)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31) 第三章 伊朗部落早期历史文化 (39) 第一节 伊朗部落的起源及社会经济制度(39) 第二节 米底和伊朗西部的国家 (46) 第三节 米底文化 (55) 第四章 阿黑门王朝 (59) 第一节 阿黑门帝国的建立 (59) 第二节 巴尔迪亚政变 (76) 第三节 大流士一世时期的伊朗 (90) 第四节 希波战争和帝国的衰落 (108) 第五节 阿黑门时期的文化 (122) 第五章 亚历山大帝国与塞琉古帝国 (128) 第一节 亚历山大的远征 (128) 第二节 亚历山大政策的评价 (134) 第三节 塞琉古王朝 (139) 第四节 塞琉古时期的社会经济制度 (149) 第六章 安息王朝 (162) 第一节 安息和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建立 (162) 第二节 安息与塞琉古王朝 (169) 第三节 安息帝国 (176) 第四节 安息与罗马 (183) 第五节 安息时期的社会经济制度 (189) 第六节 安息的衰落 (201) 第七节 希腊化与安息时期的文化 (207) 第七章 萨珊王朝 (217) 第一节 萨珊王朝的建立 (217) 第二节 萨珊、拜占廷和中亚游牧部落 (228) 第三节 袄教、摩尼教与马兹达克运动 (236) 第四节 胡司洛一世的改革 (248) 第五节 萨珊时期的社会经济制度 (254) 第六节 萨珊王朝的衰落 (264) 第七节 萨珊时期的文化 (271) 第八章 古代伊朗与中国的关系 (278) 第一节 丝绸之路的开辟 (278) 第二节 经济文化的交流 (285) 附 录 王 表 (291) 古巴比伦、波斯历法 (300) 译名对照表 (301) -
伊朗伊斯兰革命及其世界影响
本书比较深入、完整地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着重分析了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霍梅尼主义的基本内容、特征本质等,思考了其与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述了伊朗的“输出革命”等对外政策的形成与实施,以及伊朗革命与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对当今“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
巴列维王朝的兴衰
《巴列维王朝的兴衰:伊朗前情报总管的揭秘》主要内容:出身贫寒的侯赛因·法尔都斯特在儿童时代就被巴列维王朝的第一代国王礼萨·汗安排为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王储的同学和亲密伙伴,从此掌握了通向宫廷和锦绣前程的钥匙。他目睹了巴列维王朝的宫廷奢华和皇室腐败,亲历了老国王被迫让位给穆罕默德·礼萨的过程,参与策划和执行了穆罕默德·礼萨时期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法尔都斯特始终是穆罕默德·礼萨最要好的朋友和知己,作为国王的耳目掌握着巴列维政权的情报机关,监控着整个国家的警察和安全系统,深陷伊朗与美英和中东各国的情报和利益纠葛,见证了美苏等大国对伊朗石油和战略地位的激烈争夺。法尔都斯特在王朝覆灭后的权威回忆,为我们理解今天的伊朗以及中东局势、理解这一地区围绕石油进行的一场又一场战争提供了宝贵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