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园
-
列王纪
《列王纪》是波斯诗人菲尔多西以三十余年时间创作的一部卷帙浩繁人物众多的民族英雄史诗。全书有六万联(十二万行)。史诗描写伊朗萨珊王朝被阿拉伯人推翻(六五一年)以前伊朗五十位国王统治时期的兴衰大事,时间跨度在四千五百年以上。 《列王纪》问世以后,直到十八世纪末,都被认为是伊朗的史书。十九世纪伊朗古代历史的真实面貌逐渐显现出来,确定了《列王纪》的民族史诗的地位。 -
萨巫颂
《萨巫颂》一书是重现经典书系的最新作品。1969年以波斯文首次出版,是伊朗出版的第一部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一经问世即成为伊朗超级畅销书。迄今为止,《萨巫颂》波斯文本至少再版16次,共计售出超过50万册,成为伊朗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小说以1941年盟军为开辟一条从波斯湾到苏联的运输通道而出兵占领伊朗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一位逆来顺受的普通伊朗女性扎丽的觉醒过程,以扎丽的丈夫优素福宁折不弯的精神和行动为衬托,反映了伊朗因盟军的占领而引发的民族冲突和社会矛盾。顺从并承受,抑或反抗并死亡?这既是两位主人公面临的两难选择,亦是这个国家的困境。 书中的故事将伊朗独特的民族性彰显无遗,从而让人们对伊朗国家民族应当何去何从产生深刻思考。因而,本书的出版,对了解伊朗民族独特性的精髓所在,对了解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面对西方对伊朗的种种制裁与围剿,伊朗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不无裨益。 萨巫颂:伊朗民族史诗《列王纪》中有一位勇士,名为萨巫什。他是伊朗国王卡乌斯之子,因年轻貌美,受到父王之妃苏达贝的百般挑逗,但却不为所动,严词拒绝。苏达贝恼羞成怒,反告萨巫什调戏她,国王卡乌斯决定用伊朗古代跨火堆的巫术方式来作判决。萨巫什骑马越过火堆,毫发未伤,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尽管如此,父子仍旧失和。萨巫什离开伊朗,暂避邻国图兰。图兰国王对其本十分敬重,一度厚待之,但终因听信谗言将其杀害。由此,伊朗与图兰之间结下深仇大恨。萨巫什的鲜血即萨巫什之仇成为伊朗民族国恨家仇的代名词,积淀于伊朗传统文化中。纪念或悼念萨巫什的活动即为“萨巫颂”,具有一定的巫术性质。 -
信仰大道上的月光
这是一个中东地区底层家族命运跌宕的故事。来自贫民窟的美女罗仙娜在夫家遭遇了爱情的困扰,与公公不熄的恋情成为悲剧的火线,五岁的女儿莉莉亲眼目睹了母亲罗仙娜从位于信仰大道的家里的阳台上纵身跃下。作为目睹罗仙娜消失的唯一证人,莉莉在此后的十三年里孜孜以求,寻找母亲的下落,想知道她是否还活着,想知道她为什么要离开。 就让我们追随着罗仙娜踏入这一精彩的传奇,这个出生在德黑兰犹太人贫民窟里的“不吉利的孩子”,从伊朗君主制的奢华世界,进而来到土耳其的妓院,最后到了洛杉矶这一“流亡之城”,并在那儿与莉莉重逢。而那些勇敢的历经轮回磨难的女子,如何立足在美国这一充满机遇与选择的土地上重塑生活的经历,作品也将为我们娓娓道来,展现一个令人惊奇的真实的中东世界。 ◆ 重要评荐 作为一名技艺高超、充满创造性的作家,那海证明了,即使是最黑暗的魔法也无法击败爱的神奇力量。 ——《纽约时报书评》 真是天才之作。那海让日常事件充满了神奇的光芒,取得了奇特的效果。 ——《纽约时报书评》 优美,丰富,充满异国情调……我们跳上了一张魔毯,在信仰大道上呼啸而过,心满意足地由着这位故事高手编织其魔法。 ——《波士顿环球报》 本书是对吉娜•那海作品中的力与美以及她所构筑的世界的精彩的证明。 ——《波士顿环球报》 让人着迷……一个永远不偏不倚,把愤世嫉俗与希望,热情与讽刺,生活的重压与飞升的欣快平衡起来的声音。 ——《洛杉矶时报》 这是一本充满了非凡的美与力的小说……一部精彩之作。加西亚•马尔克斯精心构筑的魔幻现实主义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也许只有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和那海的这本小说方可比肩。 ——《普通商贾》(克里夫兰) 这是一个跨越了几代人的故事,如同波斯地毯般绚烂繁复。那海的一系列天赋才能——在《孔雀哀鸣》中已展露过——在《信仰大道上的月光》里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海的作品不禁让人想起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谭恩美,但她的作品同时又具有独创性,生机勃勃……这是一位当代的丝澈荷拉扎德。 ——《奥兰多卫报》 本小说是一张绵延多彩的挂毯……清楚地证明了吉娜•B.那海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以优雅的对照手法,呈现了魔幻现实主义传统中让人着迷的最精粹的两极,编织了一个光彩熠熠、仿佛被一团微妙的内在之火照亮的故事。 ——《波特兰俄勒冈人报》 魔幻现实主义经典的又一力作……那海女士的文字自始至终被抒情的风格统领着,全书的效果因充满力度并让人惊异不已的最后一章而得以深化。 ——《达拉斯早间新闻报》 抒情,优美……慵懒,令人捉摸不定的阅读体验。 ——《多伦多星报》 引人入胜……借着那海语言上的功力,过去变成了现在……这本书不是童话,不是诗歌,也不是神秘小说。但如同月光,它又每样都有一点。因此信仰大道不仅仅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启迪故事中的人物——以及读者——心智的所在。 ——《弗吉尼亚先驱报》 《信仰大道上的月光》为那海女士在像谭恩美和托尼•莫里森这样的文化女性作家中取得一席之地铺平了道路。读者不仅能够因此对一个新的族群有所认识,而且还会发现一个能让其为之倾倒的故事高手。 ——《巴尔的摩犹太人时报》 令人着迷……扣人心弦。 ——《出版人周报》 讲述了一个关于妇女、家庭和国家的令人陶醉的丰富多彩的故事……这部小说在描述一个在大多数西方读者看来似乎很艰辛并充满异国情调的社会方面颇为不易且引人入胜。这个独特的母女之间的故事把一系列的人物与故事串联起来,令人难忘,极具震撼力。极力推荐。 ——《图书馆月刊》 写得美极了……是一本内容丰富、引人入胜的小说。 ——帕特荷特于《旧金山日报》和《荷特在线》 真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作家……《信仰大道上的月光》达到并超出了人们的期待。 ——《比佛利山信使报》 作者呈现了一部极具生气的小说……看来她已掌握了那种充满感性与魔幻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读者很容易就被小说给迷住,置身于德黑兰的犹太人贫民窟里感同身受……尽管人们知道小说中的伊朗妇女是些并非拥有特权,甚至连基本的自由都不具备的妇女,但她们坚强,不屈不挠,实实在在。她们的个性让人信服,她们的生活取决于她们是否愿意原谅自己在激情中犯下的过失…… ——《商业吁求报》(孟菲斯) 奇妙。吉娜•B.那海是个故事高手,她的作品纵横时空,让人惊异。 ——《深度度假》的作者桑德拉•辛•罗 -
德黑兰的屋顶
一群单纯美好的伊朗少年 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各自的命运 经历了勇气与成长,牺牲与赎罪 在那段最黑暗、最残酷、最压制的时期 爱与希望的种子却在年轻人中间悄悄萌芽 十七岁的夏天,与哥们儿快乐地度过,虽略带单恋的苦涩,但仍是单纯美好。但这一切却在一夜之间都改变了,孩子们突然间看到大人世界的真实面。 1973年,夏日夜晚伊朗的人们都喜欢在屋顶上睡觉,帕夏的家在那一带位置最高,视野最好,那年的夏天与他最要好的哥们儿一起在屋顶上做一些小坏事、偷偷谈论着美国电影。邻家院落里的女孩扎莉,打动了他的心扉,也改变了彼此的命运… 【本书入选: 美国书商协会杰出处女作选 2009年度俱乐部25部最受欢迎小说 2009年度旧金山湾区50部著名小说 】 -
我所緘默的事
阿颯兒.納菲西:「誰都不曾真正的緘默。你、我都透過自己所成為的人,多少道出了我們的經歷。」 一部完整深刻直搗人心的回憶錄, 寫家庭、國家,寫政治、文化, 最重要的是,寫過去與現在個人感受的昇華。 阿颯兒.納菲西繼《在德黑蘭讀羅莉塔》又一代表作! 在高壓統治的伊朗長大,納菲西曾將她不可說出的祕密,列成一份名為「我所緘默的事」的清單。其中一個祕密《在德黑蘭讀羅莉塔》,多年前已付梓成書,獨樹一幟的回憶錄手法在國際間獲得廣大迴響。 這一次,作者探訪的主題不是文學名著,而是她成長記憶中的人與事。納菲西生在一個喜歡說故事的家庭,雙親說著相同的故事,彼此卻有不同版本。有生之年,她始終深陷於雙親各自建造的虛構世界。直到複雜難懂又權威的母親去世後,自認是叛逆女兒的她,發現自己對母親的感受始終無法平靜。她開始從舊照片中竊取往事,試圖用說故事的方式釐清對母親、父親、前夫、乃至一些她從沒想過和自己關係親近的人的感受。不過照片、文字、甚至事實都不夠,都是沒有生命的片段,而納菲西尋尋覓覓的,毋寧是夾在片段之間的空白--那些緘默的部分。 在伊朗,個人是瑣碎的,私密是不可說的。納菲西藉由撥擾最深處的記憶,挑戰了私密即禁忌的伊朗習俗。在書中她坦言自己的祕密,拼湊母親的祕密,甚至發現了父親、乃至更多意外之人留下的空白,整個過程讓她從別人加諸於己身的世界掙脫,終於說出了屬於自己的故事。原來,故事的終點不是完結,而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