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能再回家
《你不能再回家》字里行间浸透的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对幸福的追求、对爱情的奉献,还让人觉得,年轻的托马斯·沃尔夫不但是一位天才的伟大的作家,还是一位激情似火、高瞻远瞩、充满哲学思辨的思想家、预言家。这部写于七十年前的伟大著作,非常精准地预言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这七十年间的风云变幻、时代变迁。我们无法想象如果他活到四十八岁,五十八岁,六十八岁,七十八岁,八十八岁,九十八岁,又会写出多少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他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就在他写完这本书的一九兰八年,年轻的托马斯.沃尔夫似乎预感到自己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夜里,岁月的残烛燃烧着,有什么东西对我说——有什么东西在夜里对我说,告诉我——我要死了,只是我还不知道将葬身何地。” 但他没有丝毫沮丧,他依然充满希望!紧接着这对死亡的预言,他用下面的话结束了毕生最后的著作——《你不能再回家》: ’ “离开你熟悉的土地,为了更伟大的发现;离开你已经拥有的生活,为了更有意义的生活;离开你深爱的朋友,为了更崇高的爱情;去寻找比家乡更友善、比大地更辽阔的世界…… “……那里,屹立着擎天巨柱;那里,世界之良知得以看顾——风起云涌,大河奔流。” -
上帝的孤独者
故乡、大地,明亮的阳光,宁静的小镇,惨烈的战役,热闹的马戏团,孤独的孩子,坠入回忆的母亲,时间和城市古老的神秘…… 翻开托马斯•沃尔夫的作品,仿佛走进了时光机,瞬间返回了童年与故土。那已经失去的,美好世界的记忆,在托马斯笔下以某种方式娓娓道来,舒缓平静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瑰丽多姿的世界。 本书收录了托马斯•沃尔夫大部分中短篇小说,内容广阔,风格细腻清新,详尽、生动地描绘了荒原深处人们的历史和生活,以及游子还乡的炽热情感。 托马斯•沃尔夫的语言透出一种天真和朝气,时而像抒情的小诗,时而像疯狂的呓语。他的短篇小说仍然保留了独一无二的写作手法。编辑阿斯维尔曾说过:“世上再没有谁会像他那样写作了,他的写作手法几乎完全包含了他的优势和劣势,包含了他在探究人性根源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他描绘了美国真正的声、色、味、情,也透露出他对难以捉摸、神秘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百态的长久关注。” -
蛛网与磬石
本书讲述一个人对于生活和世界的发现——不是“新行星闯人视野’’这种爆炸性发现,而是一个发掘的过程,作为一个人必须去发掘。他历经错误与考验,想象与幻觉,历经虚假、愚蠢、错误、白痴、自私、抱负、希望,信仰和混乱。我们大都这样过来的,有着类似的经历与结果。 我希望故事主角用自身经历照亮我们每一个人——不仅是敏感的年轻人与他的集镇、家庭、周围的小世界发生冲突,不仅是敏感的年轻人坠人爱河,把自己的爱情小世界当作整个宇宙——而是这些事的总和,甚至更多。这些事当然重要,隶属于整本书的计划。年轻人谈恋爱,进大城市,这只是见习和发整个探险的一部分。 本书偏离了我以前的创作,这是我在精神上与艺术上的真正转变。是我写过的最客观的小说,笔下的人物是我与许多人认识之后,生活后,在观察他们,感受他们,思考他们之后,精炼提取出来的。我通过自由创造,将自己的创造力大大地释放。 最后,小说从头到尾都带有讽刺性的夸张:不但因为它符合该故事的本意——“天真无邪的人”去发现生活——而且因为讽刺性的夸张符合生活的本质,特别是美国人的生活。 -
太阳与雨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大部分短篇作品,内容广阔,风格清新,表达了作者对乡人、土地、自然的炽热情感。 -
无处还乡
1929年,姨妈芒离世,乔治·韦伯回乡奔丧。姨妈的去世,使他与故乡失去最后一丝维系。不久,处女作《群山之冢》出版,乔治一举成名。但这部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作品因无意揭示家族真相,乔治陷入亲朋各方责难的洪流,再也不能回家。 这期间,他逐渐发现,1929年经济大萧条阴影下,人们隐藏的的恐惧、脆弱,以及自我欺骗。才是真正的美国悲剧。 1936年3月,第二本书出版后,乔治在德国受到热烈的欢迎,却也察觉到名利的虚妄、希特勒及其纳粹派系的蔓延。在他看来,“希特勒主义”代表着人类向贪婪、强权文化的回归,而它们从来都是人类的敌人,让人们无处还乡,失去自由。 -
一部小说的故事
本书是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