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怒之下
由杰夫·戴尔著的《一怒之下:与D.H.劳伦斯搏斗》是一部关于D.H.劳伦斯的非学术著作。它既像传记又不是传记,既像小说又不是小说,既像游记又不是游记,既像回忆录又不是回忆 录:一种融合,或者说,超越了所有特定文体的后现代文体,一种反文体的文体。所以,虽然作者一再声称要写一部“研究劳伦斯的严肃学术著作”,但最终却写成了一部既不严肃也不学术,而且让人从头笑到尾的黑色喜剧。它仍然是关于劳伦斯的,不过更准确地说,是关于“想写一部关于劳伦斯的书却没有写成的书”。尽管如此,作者还是他那自由自在的新文体,用如香料股遍洒在文本中的对劳伦斯作品的摘录、描述和评论,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独特的D.H.劳伦斯。我们从中得到的不是一个伟大作家干瘪的木乃伊,而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一种感觉,一种精神——一阵裹挟着劳伦斯灵魂的风。 -
寻找马洛里
这是一部后现代黑色公路电影,充斥着雷蒙德·钱德勒、卡尔维诺和保罗·奥斯特的文学特质。故事的开头让人想到硬汉派侦探小说:在一次派对上,沃克认识了神秘女子蕾切尔,后者请求他帮助寻找自己失踪的丈夫马洛里——沃克答应了。然而,随着搜寻的深入,一切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超现实的场景接踵而来……这场梦境式的追寻最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与很多借用侦探小说外壳的后现代小说一样,它给出的答案是开放的,散发出抽象的形而上气质,一如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而对那些幻想城市充满细节与想象力的描述,则是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的“美国现代版”。至于那些精彩的追杀和打斗戏,其强烈的视觉效果显然是对六十年代黑色电影及黑色漫画的借鉴与致敬。 ◆ “杰夫•戴尔很可能是当今最好的英国作家。” ——《每日电讯报》 ◆ “如果让雷蒙德•钱德勒或卡尔维诺来写一个公路电影,最终的剧本应该会和这部作品很相似。 ” ——《周日电讯报》 -
懒人瑜伽
虽然这本书获得过“W.H.史密斯最佳旅行书籍奖”,但我们还是无法把它当成一部真正的游记。它更像是一部“自传、游记、短篇小说”的混合体。书中的十一个故事发生在除了英国之外的世界各地(新奥尔良、柬埔寨、泰国、巴黎、罗马、迈阿密、阿姆斯特丹、利比亚……),都用第一人称叙述。用故事来形容它们是合适的,因为你很难分辩它们到底是真是假。一方面,这很像一部活页夹式的自传:杰夫•戴尔是个自由作家——不过大部分时候都陷于写作瓶颈中;他喜爱电影、音乐和羊角面包,但他最爱的还是闲散和大麻;他热衷,并多少也有点擅长泡妞……而另一方面,这些故事又散发出唯独短篇小说才会有的那种画面感、悬念感,那种微妙的共鸣与回味。与此同时,它又丝毫无愧于“最佳旅行书籍”的美名:通过与那个地方融为一体,他准确而极富直觉性地捕捉到了那里的本质——那里最本质的情绪:在新奥尔良,那是密西西比河的疲倦与失落;在泰国,那是热带海洋的情欲修行;巴黎是海市蜃楼般的虚幻;迈阿密弥漫着超现实的荒诞;而在罗马,他自己也“渐渐成了废墟”。 ◆ “杰夫•戴尔很可能是当今最好的英国作家。” ——《每日电讯报》 ◆ “一个孜孜不倦的博学家,一个无法抗拒的幽默高手,小说、随笔、报道,他样样精通,但他最爱做的,是把这三者缠绕起来,变成某种完全由他独创的文体。”——《纽约客》 ◆ “就像吸了迷幻剂,这本书会让你飞起来。”——《出版人周刊》 -
然而,很美
这是迄今为止最美丽而奇特的爵士乐之书,村上春树为之倾倒,鼎力推荐,并亲自翻译日文版。 莱斯特·扬,比莉·哈乐黛,瑟隆尼斯·蒙克,艾灵顿公爵,切特·贝克……受难圣徒般的传奇音乐家,电影蒙太奇般的人生场景:无论你是不是爵士乐迷,无论你有没有听过那些歌,这本书都会让你想去听一听——或再听一听。而当你听过之后,你会想再看看那些句子。你的心会变得柔软而敏感,像只可怜的小动物。有时你会微笑,有时你会莫名地想哭,有时你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某件事,某个人,有时你会站起来,走到阳台抽支烟。而当你看完,你知道你会再看,你会自信(甚至自豪)地向朋友推荐,你会永远把它留在书架,希望有一天,当你离开这个世界,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也会去读它。因为,这是一部小小的爵士乐圣经。 ◆ “也许是有史以来关于爵士乐的最佳书籍。” ——《洛杉矶时报》 ◆ “非常精彩……杰夫•戴尔重现了那些被毒品困惑、被音乐浸透、被现实溶解,又被种族歧视逼疯了的灵魂们。” ——《周日独立报》 ◆ “这是唯一一本我会向朋友推荐的关于爵士乐的书,它是珍宝。” ——爵士钢琴家 凯斯•杰瑞(Keith Jarrett) -
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
村上春树、迈克尔•翁达杰、阿兰•德波顿等世界知名作家一致推荐 英国国宝级作家杰夫•戴尔经典代表作 《时代》《经济学人》《出版人周刊》等各大国际媒体“年度十大好书”之一 英国最为重要的奖项之一“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奖”获奖作品 这是一个普通人与两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间的故事。 在威尼斯,一见钟情的爱成了他的救赎;在瓦拉纳西,冥想生死是一种疯狂。 在威尼斯,一个四十多岁的记者,应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在一个派对上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三天完美而又糜烂的生活,却又因为各自的生活轨迹不同分别了。当一切都已经落空的时候,在威尼斯,爱是一种救赎。 在瓦拉纳西,一个应《电报》之邀写一篇旅游文章的记者,感染恶疾,在拒绝服药的同时,被印度独特的文化所吸引,开始冥想死亡与人生。在毒品所带给他的幻觉中,他看到自己爬到了一只大袋鼠的口袋里。 作为一个译者,非常幸运还能享有这样的喜悦:发现在日本还鲜为人知的作家。 ——正在翻译杰夫•戴尔作品的村上春树如是说。 杰夫•戴尔是我最喜爱的当代作家之一。我喜欢他对荒诞的体悟,在他的悲观之中掺杂着顽强的喜悦。他也是遣词造句的能工巧匠,文笔风趣,充满智慧。《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短暂救赎和最终沉沦,时而感伤,时而滑稽,时而抒情,时而激烈,就让我们阅读这本书,感受他超凡的文字魅力吧。 ——阿兰•德波顿 (英国作家,《旅行的艺术》的作者) 戴尔非常风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很像后现代作家金斯利•艾米斯。在伟大的英国传统中,他的写作非常敏锐和激进,而他的文笔可以媲美这个国家任何一个作家。他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瑰宝。 ——扎迪•史密斯 (英国作家,《白牙》的作者) 我从戴尔这本书小说中得到的是一种喧闹的快乐。《杰夫在威尼斯,死在瓦拉纳西》真的令我很惊讶,非常有趣,充满了紧张、勇敢和怡人的气息。威尼斯从此再也不一样了。 ——迈克尔•翁达杰 (加拿大作家,《英国病人》的作者) 《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是一部严肃的小说,颇有见识的旅行纪录片。风趣、尖锐而且伤感;一个愤世嫉俗者进入了救赎一般的爱,和一个失魂落魄的人跌入了“入乡随俗”式的疯狂。整部小说充满了杰夫•戴尔式的光亮。 ——大卫•米切尔 (英国作家,《云图》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