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传佛教
-
中国人本
《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摄影展是中国摄影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展览,无论参展作者,入选作品的数量、时间跨度都创下历史第一。更有意义的是这个展览第一次以纯纪实的手法从生存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映现了中国人在人性化道路上的曲折历程。而对参展作品参照国际标准进行整体收藏,反映了美术馆对当代摄影的日益关注,同时这种收藏行为在中国摄影史上也尚属首次。
“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摄影展的主题是“人性化中国,个性化 -
档案的肖像
姜健在他的影像之路上独行,他用最直截了当的肖像手段去记录人、记录时代,而他做的事不止于写实。姜健对在旁人看来没有意义的农村生活景观——《场景》中注入了自己的温情与思索,并以极大的耐心细细刻画;在《主人》中,他以环境肖像摄影的形式辅以大景深的环境细节描写,为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农民造像,展示了农民生活空间中的现实景观。2004年8月开始,姜健继续致力于挖掘历史和记忆的领域,历时一年,他完成了新纪实摄影——《孤儿档案》。 姜健一直为自己的图像能成为公共记忆而工作着。他的一系列肖像作品建立了中国的民间社会和传统文化的珍贵档案,是一份可以据此解读中国某个地区的农民生存状态的视觉文献。 -
民间记忆
如果说胡武功在影像上追求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平和朴实,那么他在思想理论的探索上则像一位执著热情的战士,他以不懈追求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影像革命。20年前,他和他的同道回顾和梳理了新中国40年来的《艰巨历程》,20年后,他又为呼唤《中国人本》而殚精竭虑。胡武功从未停止过对中国摄影文化的反思与呐喊。这一切与他的影像一起奠定了他在摄影界的地位。30多年来,胡武功用诚实的方式专心致志于记录关中乡村的生活演变,记录堪称历史性告别的生活画面。这些画面为社会学家、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了解两个世纪更迭之时的民间关中提供了一幅幅最可信赖的原生资料。在他那些朴实无华的画面后面,寄托着他对现实状态入木三分的揭示,饱含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
危险
人类自始至终都没有摆脱危险的存在。在海啸、地震、暴雨、干旱、瘟疫面前,人类的生命显得如此脆弱;然而,危险并不仅限于此!战争、污染、电脑病毒、能源危机等随着人类进步,科技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正逐渐成为人类甚至整个地球所面临的可悲的劫难!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谁能知道前方还有多少危险在等待着我们! 战火、冲突、灾难、瘟疫…… 也许听起来很遥远,事实上这些危险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几十位世界各地知名的摄影师深入危险之中,用生命捕捉你难以想象的瞬间,呈献给你百余幅震憾人心的图片,配以深入浅出的图片说明,直指人心,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生存的世界,重新思考曾经以为的对与错。这本书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一次视觉上的阅读。 本书记录了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地所发生的真实瞬间。希望用这些最直接的感观体验,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善待自己美好的家园。 -
Marc Riboud
Surprises of every kind lie in wait for the photographer - they open the eyes and quicken the heartbeat of those with a passion for looking. Published to coincide with a major retrospective of Marc Riboud's work, this is the first work in English devoted to the entire career of this outstanding twentieth-century photojournalist. Riboud has created some of the iconic images of our time: workmen balanced like dancers on the powerful metal girders of the Eiffel Tower; a young Vietnam war protester facing down a rank of riflemen with a flower in her hand. Riboud took his first photographs at the age of 14 with his father's Vest Pocket Kodak. Eager to invest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contemporary reality, Riboud worked for the legendary Magnum agency, alongside Henri Cartier-Bresson, Robert Capa, and Chim (David Seymour). Starting in 1955, he traveled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Nepal to Alaska, Mexico to Algeria, his camera always at the ready. While many of his shots reveal the anguish of war, others capture the fleeting delights of a swim in a sun-dappled river or children learning to whistle in a Shanghai street. Here are Riboud's best images, presented by those who know h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