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异乡客
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战火纷飞的那段时间里,除了中国人,还有这样一群人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就是避难于此的犹太人。本书是一位为躲避民族灾难漂泊到上海的年轻漂亮女性的心路历程。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敏感视角,窥探出那段动荡岁月中大上海的世情百态和人生千状,以及犹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方式。 舒缓的文字节奏,亲切动人的叙述口吻,真实的历史细节,让人难以忘怀,沉醉其中。 -
明信片清末中国
想想看,当年一些西方人把他们看来的“东洋景”筛选出来印成明信片,另一些西方人到了中国买了来贴上中国的龙票寄回遥远的西方。多少年以后,这些在辗转中没有丢失的明信片被收到它们的西方人认为有价值而保存丁下来,再被另一些西方人认为有价值而买—卜收藏了起来。又过了多少年后,仍然被认为有价值而拍卖,再被一对中国画家跑遍世界各地,少则百英镑、多则几百英镑,一张张地甄选回来。 通过两位长期旅英的中国著名画家王佳楠、蔡小丽多年收集的大量在国外购买的有关清朝末年中国社会状况的明信片,我们可以了解清朝末年外国人如何看待清朝的昏庸腐败、对于人民的麻木愚昧的鄙视和轻蔑,以及当时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强烈地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绪。本书展现了真实的历史画卷,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些明信片最初本来都是买来自己玩的,但是积攒的多了,把它们按不同的场景,依照历史的顺序排列组合起来仔细地看进去,看到的却是一个悲悲怆怆的大清政府的雄浑落日,一个庞大的帝国一步步走向衰落和被外人欺负的史实,还有那时的无数壮丽风景和建筑如今已经灰飞湮灭的令人痛心,这一切都不免让人生出深深的惋惜和无限感慨…… -
满城汉墓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刘胜墓全长约52米,最宽处约38米,最高处约7米,由墓道、车马房、库房、前堂和后室组成,窦绾墓和刘胜墓的形制大体相同。两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著名器物。 -
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
《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主要内容:还没有人这样写过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近百名专业各异的执笔者,包括自然科学家、作家、记者,如实地记录了自1900年以来在中国发生的100个最大的自然灾害。中国“多灾”。有许多灾害 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如地震;但也有许多灾害与人们对森林的讨伐,不适当的土地利用,以及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及水污染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沙漠化的加速,甲肝大流行。在这《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中,与20世纪初震撼世界的“庚子之变”并存的是“1900年华北大旱”。清王朝行将崩溃前的历史,被生动记录的不是“立宪”的难产、“革命”的胎动,而是震惊世界的“1910年哈尔滨大鼠疫”。而“文化大革命”10年,在这里留下的是“1969年渤海湾冰封”,“1975年驻马店大水”,“1976年唐山大地震”……等一个又一个自然与“人祸”迭加的灾难。历史是多元的——它不仅表现为人类发展的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等,而且还包括物质世界发展的自然史,以及由此影响下的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灾难史”。自然变化的历史,和它所影响下的人类文明史构成了真正的“大历史”。无疑,这比我们以往能够读的历史更真实。 -
总统班底
本书讲述了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是《华盛顿邮报》的普通记者,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得到一次像样的新闻报道机会。所以,当他们在接到水门闯入案这桩被公认为“三流盗窃案”的报道任务时,失望和沮丧是可想而知的。 但机会来了。记者的敏感使他们感到了这个案子后面有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他们压抑已久的才华以及对正义的追求,顿时迸发出来。经过日日夜夜艰苦卓绝的调查采访,他们最终把深匿幕后的白宫二、三 -
潜伏归来
《潜伏归来》内容简介:游走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辗转于真实与虚幻当中,他们是“双面”潜伏者,在历史的舞台上跑龙套。人生如棋,世事如局,大时代兜兜转转,身不由己的命运也随之被改写,间谍、战犯……成为他们生命中最深刻的烙印。光阴逝去,潜伏归来,却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独守内心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