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粹」的構造
名著《「粹」的構造》是分析日本傳統文化現象 ─ 「粹」(iki)的經典佳作 哲學家九鬼周造受到海德格解釋學的啟發,嘗試用柏格森與胡塞爾、海德格《存在與時間》的概念系統,以及用更鮮明、規格化的解讀方式,指出「粹」的意涵為「普遍化的語言精神」,與具體事實性的「民族特殊個性的存在」。 《「粹」的構造》的核心為戀愛論。九鬼以江戶末期深川地區的藝妓的特質為基礎,橫跨歌舞伎、清元、浮世繪、文樣等各藝術層面,勾勒出「粹」的理想。 九鬼強調這是大和民族存在樣態的一種自我主張 在江戶「色道」遊樂哲學中,所謂「粹」的虛幻美學意識的特質有三: 對異性的 ─「媚態」 江戶文化道德的理想氣概 ─「骨氣」 放棄對命運執著所表現出來的漠不關心 ─「死心」 日本明治維新以降,知識分子亟欲迎頭趕上西洋文明,這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同樣顯現在本書作者哲學家九鬼周造的身上。《「粹」的構造》同時也是1930年代日本思想家對現代主義的抵抗,即所謂的「近代的超克」。而九鬼的東洋同一性「帝國主義」的主張,也顯現出強烈的「慾望敘事」的特質。 書中提到了「粹」周邊的日本文化本質與近代性,這顯然是九鬼意圖匡正當時逐漸被日本人漠然忽視與淡忘的錯誤,進而希望從日本傳統文化中重新發掘「粹」的美學意識之源泉所在。《「粹」的構造》正是近代日本知識分子在面對西方文化所產生的焦慮感下,對母國文化的再詮釋與再解讀的產物。 目次 《「粹」的構造》中文版推薦序 中国語版『「いき」の構造』への推薦の言葉 粹:九鬼周造召喚的文化記憶/黃錦容 「粹」的詮釋學/黃文宏 「粹」的構造 注釋者前言 凡例 題辭 序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粹」的內涵性構造 第三章 「粹」的外延性構造 第四章 「粹」的自然性表現 第五章 「粹」的藝術性表現 第六章 結論 解說——關於《「粹」的構造》 注釋者後記 九鬼周造年譜 索引 -
“恶所”民俗志
-
道德的中国与规则的日本
中日两国有着太多的相似,也有着太多的不同。但在本质的方面,两国之间的距离似乎又是最为遥远的:此一方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彼一方却觉得匪夷所思;彼一方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此一方却视为本末倒置。很多时候,人们说着同样的话,所指却并不相同。 认识对方,重在差异。本书认为中日两国的核心差异在于——中国重道德,日本重规则,由此构成了中日文化与思维方式的不同。作者围绕这一核心差异,从宗教、哲学、语言文字、价值观念、教育、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中日两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力图为读者呈现出中日文化各自鲜明的特征,有助于从深层次上理解中日两国的不同。 -
中日文化交流史
《中日文化交流史:考察与研究》记述了自远古至19世纪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中日文化交流史:考察与研究》由6章23节正文、30篇考察文、6篇综述文构成。23节正文以人物的交流为主线记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主要脉络;30篇考察文报告了影响至今的中日文化交流史的最鲜活的足迹;6篇综述文概括了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全貌,另有序章阐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点和分期。 -
日本人论
南博是二次大战之后将美国社会心理学引介到日本的重要学者之一,特别从社会历史、文化生产、意识形态等脉络,探索文化与人格之间的关系。南博的《日本人论:从明治维新到现代》主要把日本人论当成“文本”(text)来分析,日本人论多变的形式,乃是因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以及同际形势而被不断生产与再生产,从这个立场出发,本书不仅爬梳日本人论的发展流变,也提供从多元层面解读日本近现代社会及日本人精神观念的路径。 -
零距离的日本
《零距离の日本》主要内容:日本之于中国,地理距离上向称“一衣带水”,中日两国更是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交流史,学界甚至有“同种同文”一说。然而,我们真正了解这个近在咫尺的邻邦吗?我们真的认识这个与我们有着恩怨纠葛的国家吗? 作者根据自己在日本的亲历亲见,更兼长期积累资料,尝试零距离向读者描述与解释这个既近又远、既熟悉又陌生的东亚邻居的种种真实色相,深入探究与剖析日本民族的独异的民族根性和特殊的文化心理,对于我们了解日本,认识日本,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