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正文化
译者说 这是一本讲大正文化的书,但并不是只讲文化的书。 它讲的是世界史里的一段日本史、一个激荡巨变的日本社会,通过关注这一时空里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性,考量日本史上首次出现的大众消费社会、民主主义萌芽,达成对这一时代的宏观把握。 如作者所言,为写出世界范围的人们能广泛理解的 同时代史和日本文化论,避免陷入日本社会科学研究上对这一段历史普遍偏重政治史研究的岛国自闭性研究倾向,他放弃使用只在日本通用的“大正民主期”的时期划分,采用了重视世界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九一零年代---一九三零年代”的时期划分法。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写社会史、写文化论,在理性文字里不吝放入感性的“自己”。那个骑着自行车绕着球场悠悠转,透过高高的白杨树叶看到蓝天上大朵大朵白云的少年,也许不曾想到多年以后自己会写这么一本研究大正的书,而那个球场、这段记忆会出现在书中有关“大正文化村”的描述里,并且深深感动了夜深人静敲着电脑的译者。 -
日本历史的谜底
作者数十年地形与气象相关领域工作的思考结晶,是从地形、气象、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对日本历史作出的全新解释,或是深入说明,或是推翻成说,或是揭开悬而未决的谜底,同时也准备接受来自历史学家的挑战。 德川家康如何建都江户,德川幕府的复仇史,江户的建设史,日本的近代化变革史,京 都、奈良、大阪、福冈的城市特色,在书中都可以找到前所未有的分析和结论。 【媒体推荐】 作者用权威的档案将我们的历史常识成功地颠覆了,很有趣,很好玩。 ——日本畅销书作家 养老孟司 日本的土地基本上是人为而成的,所以日本的历史可以在土地中发现。 ——日本著名博物学家、作家 荒俣宏 看地图,中国和日本的形状引人遐想。大江向东流,对于中华思想别有意义。日本地形对于日本历史、日本文明呢? 日本锁终归要日本人自己开,地形也是一把钥匙,开锁更有趣。可能史学家不会用这把钥匙,但到底开没开开呢? ——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专家 李长声 -
东京留学忆记
★ 一段东京留学生活的真实记忆,一种 日本社会人情风物的全景式展现。 ★ 图文并茂,理性的审视思考与感性的人文情怀在笔端自然流露,阐释了另外一种日本论的可能。 ---------- 这是一部关于过往生活的记忆,故事发生的场景主要在日本。书中讲述了作者在东京留学期间点滴生活片段,从一个对异域文化的旁观者到一个融于异国社会生活的亲历者,心境与观念所发生之变化。在这本回忆性质的随笔集中,他用一种观察者与体验者交织的视角观察日本社会和国民生活,小到对日本友人的言谈、处事的描绘,大到对日本的政界更迭、社会事件的评议,虽平淡、细微,却是日本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 -------------- 他乡生活与故乡情境的重叠、个体人生际遇与天下国家的交错、理性与情感的紧张…..这一切都以某种圆融无碍的方式嵌入于作者在日本多年亲历的修学生涯之中。书中大多写的只是一些普通人,以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在其平淡可亲的笔调之下,日本社会生活的本质特质已然得到全景式的展现。作者对于这段记忆的重新书写,带有鲜明的个人化色彩,这种对文化的自我叙述方式也即重新书写从个体到群体的生命状态;它既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共同的“乡愁”,亦能勾起人们对内心深处的“故乡”与“家园”的寻觅与呼唤。 -
叶隐闻书
《叶隐闻书》成书于18世纪,是日本的一本奇书,简单地说,书中所说的思想就是“简单粗暴地对待死亡”,这种精神有时候能够砥砺人的勇气,有时候也能使人头脑愚昧。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就是利用经过改造的《叶隐闻书》,制造了一批又一批类似于“神风敢死队”的杀人机器。战后,美国扶持日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日本,被改造的部分就包括《叶隐闻书》所提倡的武士道精神,由于武士道精神与日本人的国民性联系在一起,所以日本有些人对武士道精神的没落感到遗憾,比如黑泽明,他的很多电影都表达过这种感叹,最为典型的电影应该是《七武士》。 -
人间开眼
"汤祯兆张眼旁观日本小说、动漫和电影,发掘其中弥漫的集体无力感及等待救赎的残缺心灵:家庭崩坏、不伦恋的幸存者,钝感的白色世代和觉醒的余裕世代,户籍蒸发的"儿童生徒","社会零余者"X男,冷漠的团地妻和超隐世的御宅族…… 在这不断下坠的世道里,甚至连"深夜食堂"的拟家族理想国和"神去村"的无菌自然乐土,都渗出「被治愈」的强烈渴望。 阿汤好似一个日本人类学家,不戴任何有色眼镜检视日本文化和文化产品。《人间开眼》也许是最有深度的日本流行文化读本。" ——冯应谦(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
日本与日本人
以东西方对照的眼光来研究日本和日本文化,尤其是从心理、哲学上解剖了日本人整个的内心生活;从日本人内在的和外表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的和伦理学的各方面,描摹日本的国民特性。要研究他们的全部生活,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