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兰花
当代幻想文学大师尼尔·盖曼DC漫画首秀
美国主流漫画中女性主义觉醒的代表性作品
哀婉呓语与梦幻色彩交织的黑暗合奏
锁线胶装三合一完整合订本
⚡ 编辑推荐
◼ 尼尔·盖曼DC漫画首秀,赋予被遗忘的角色新生
早期还未声名鹊起的尼尔·盖曼,在英国与美国参与了一些独立漫画的创作,获得一定的赞誉,并受到了DC漫画的赏识,邀请他为DC角色创作漫画,他作为编剧所负责的第一部DC漫画正是《黑兰花》。黑兰花是DC的一位女性超级英雄,诞生于七十年代,初次登场为《冒险漫画》第428期。这位角色自诞生以来一直默默无闻,在八十年代,一批英国漫画家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开始了新的创作生涯,带来了改变美漫史的“不列颠入侵”,把许多主流漫画角色用充满文学性的方式重塑,《黑兰花》则是其中的代表。
◼ 呓语般的文字搭配梦幻画风,谱写一曲紫与绿的哀歌
“我想在树叶掉落之前看到它们的颜色,用我的身体抚摸流动的风。”尼尔·盖曼华美的文字与戴夫·麦基恩写意的绘画融为一体。尼尔·盖曼与戴夫·麦基恩是合作多年的黄金搭档,无论是漫画《暴力案件》《信噪比》《潘趣先生》还是童书《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墙壁里的狼》,盖曼诗意又富有想象力的文字与麦基恩灵动多变的画风总是相得益彰。麦基恩之后还为盖曼广受赞誉的《睡魔》绘制封面。《黑兰花》中麦基恩唯美的绘画、相融的紫绿配色为盖曼这个关于追寻自我的故事赋予了几分神秘与忧伤。
◼ 神秘幽邃的女性主义反英雄故事
在超级英雄漫画的框架之下,《黑兰花》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女性的自我身份认同:犯罪斗士黑兰花牺牲在歹徒的手上,而同一时间与黑兰花一模一样的女孩在温室醒来,她充满疑惑,随后的入侵更是让她失去宁静的生活,使她踏上一个没有目标的旅程。她是人类还是植物?她应该继承“姐姐”的事业成为犯罪斗士,还是遵循“父亲”的遗愿到亚马孙森林净化世界?她迷惘、彷徨,在不同的抉择中,寻找着自己的人生方向。《黑兰花》跳脱出主流漫画的束缚,为超级英雄这一类型增添了深邃的文学性。
◼ 三合一完整合订本,打造舒适的阅读体验
本次合订本收录了原连载全三期内容,并附有作家米卡尔·吉尔摩的序言以及本书两位作者风趣幽默的自我介绍(如“尽管小时候一直被大人教育不能捏造事实,但尼尔·盖曼还是成了一名作家。”),在收录原版三期封面的同时,戴夫·麦基恩为合订本额外设计了这一版封面。本次引进采用100g宣清米白纸,很好映衬出作品绚丽、写意的色彩。平装锁线在保证翻阅感的同时,也不失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午夜,犯罪斗士黑兰花牺牲,同一时刻,一个女孩醒来,她既是人类,也是植物,她有着黑兰花的记忆,但又不是那个犯罪斗士。她是谁?又有着怎样的使命?这个女孩一度感到十分茫然,而如今她将踏上追寻自我的旅程。
媒体推荐
“现在回顾这部作品,可以确定《黑兰花》——如弗兰克·米勒的《超胆侠》《黑暗骑士》以及阿兰·摩尔的《奇迹超人》《沼泽怪物》和《守望者》——是这些改变现代漫画历史的书籍之一,标志着这个媒介崛起期望新的勇气和精神。但是在某种程度上,《黑兰花》通过诠释试图比其他突破性作品走得更远,无论新漫画有多大胆多聪明或者多时髦,它们绝大部分仍有以陈词滥调的道德抉择与叙事结尾的习惯:暴力抉择或者暴力勇气。这本书有着不一样的东西,因此,《黑兰花》是漫画史上的重要作品:它是想象力的表现,希望把这个远被低估的文学形式带到它从未到达的地方。”
—— 米卡尔·吉尔摩(作家、音乐评论家)
尼尔·盖曼是一个堆满故事的宝库,无论以何种媒介阅读他,都是我们的幸运。
—— 斯蒂芬·金
不容错过的杰作!
—— IGN(多媒体娱乐评论网站)
-
以书会友
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由于印刷业的蓬勃发展,书籍成为自我提升、家庭娱乐和邻里社交的重要工具。《以书会友:十八世纪的书籍社交》聚焦十八世纪英国中产阶层的阅读生活,关注他们如何获取并阅读书籍,阅读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以及大众阅读偏好与书籍出版甚至是文学体裁发展间的互动。作者用文学性的笔触,重现了十八世纪的阅读场景,进而使我们窥见当时的社会心态与文化风尚。《以书会友:十八世纪的书籍社交》入选《华盛顿邮报》50本“受欢迎的非虚构图书”,是一本优秀的、有深度的书籍史著作。
-
觀看的視界
本書是約翰•伯杰的代表性文集,就涵括的時間範圍、書寫類型和陳述主題而言,都是最廣泛的一本。鎖定這本文集的關懷主題,則能對他作品的發展脈絡有所理解。 讓我們清楚看出,是哪些力量在背後驅動他的大多數作品,不管是哪種媒材和類型。愛與激情、死亡、權力、勞動、對時間的體驗,以及當前歷史的本質:這些貫穿本書的主題,不僅是伯杰作品的關切重點,也是當代最迫切的緊要事務。 旅行和遷徙,夢,愛與激情,死亡,做為一種行動和創作的藝術,以及語言工作和體力勞動之間的關係。與藝術作品、藝術功用,以及藝術生產工作有關的主題,為伯格的文集提供了一個自然焦點。 影響深遠的〈立體主義的時刻〉,具體示範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向的靈活彈性、無遠弗屆,書寫的不只是布拉克、雷捷、畢卡索和葛利斯,還包括這世界在二十世紀初聚合在一種神奇的許諾感之下的那個不可思議的時刻。本書收錄了這篇文章,做為第六部〈藝術創作〉的重點。 而有關說故事和語言的主題,在伯格的人生和作品裡,則是一種更加無所不包、更加漫射擴散的關懷。第二部〈離家〉,引介了旅行、流亡和遷徙這三個題材;這些反思在接近文集尾聲的〈未竟之路〉裡,繼續綿延。 第四部〈愛的ABC〉裡的所有文章,全都展現出伯格對藝術創作和特定畫作的關注,探討了一系列藝術家獨特的愛與激情經驗,而〈史特拉斯堡之夜〉一文,則是記錄了伯格在創作電影劇本《世界之中》時,對於激情的種種想法。 五篇素材不同、情境迥異的文章,組成了談論死亡的〈告別照〉;在每一篇裡,我們都可清楚看出,死亡不只是屬於過去――埋葬死人的永遠不是死人――也屬於現在和未來。 從文藝復興到廣島原爆,從博斯普魯斯到曼哈頓,從法國小村的木雕工匠到哥雅、杜勒和梵谷,從愛與失落的私人體驗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政治大變動,這本書鼓勵我們,以如同作者般的廣度、勇氣和強烈道德感,去看待這個世界。 -
英伦创意动力
還記得HBO影集「慾望城市」裡的經典一幕嗎?嗜鞋如命的女主角凱莉寧可懇求搶匪拿走她的芬迪(FENDI)包包,也不願他搶去她的「瑪諾洛」(鞋)。從此,「瑪諾洛」成為無數時尚追逐者夢寐以求的收藏精品。 到底什麼是「時尚」?是名模主持的三十分鐘帶狀節目,串起全球時尚發表會片段與生活風格新知?或是派對、Lounge吧裏,隨著沙發音樂搖擺的時髦男女?…時尚的樂趣與範圍顯然不只如此。設計師菲利浦.崔西曾經這麼說:「時尚不僅只是衣服,時尚的內涵比那有趣多了;那是一種感覺、一種心境,而不只是把衣服做出來而已。」 自二十世紀九○年代以降,英國一批擁有顛覆、創新性格與靈活商業手腕的時尚設計師,吸納倫敦多元文化的養分,掌握歐陸品牌年輕化的趨勢,掀起了一股英倫設計浪潮,成為國際時尚舞台的最前鋒,重塑了英國流行文化的氣勢。 本書藉由生動引介12位英國當代傑出時尚設計師,包括「搖滾之女」史黛拉.麥卡尼、「時尚海盜」約翰.加里安諾、「英國壞男孩」亞歷山大.麥昆、具「哲學性格」的胡辛.恰拉揚以及「永遠的時尚革命家」薇薇安‧魏斯伍德等人的創作軌跡,探索其設計內涵以及品牌經營背後的行銷策略故事,同時也全面觀照英國設計能量在全球崛起的精彩歷程,讓讀者從流轉不定的時尚潮流中,得到創意的啟發。 「英倫時尚以其永遠叛逆的風格,影響歐陸,影響世界。」 ──《美麗佳人》雜誌社長 楊玟 「台灣這幾年一直缺乏對於『英倫製造』有全面觀照的書籍。《英倫創意動力》一書及時彌補這項缺憾,讓一般讀者能夠深入認識英國設計的美學。」 ──作家 辜振豐 「本書貼近時尚人士的創作心靈,與讀者分享時尚與創意之間的美妙關係!」 ──設計師 竇騰璜 -
How to be an Alien
-
狗日子.猫时间
回想起自己在倫敦過的日子,大部分時間也真像隻幽靜卻神秘的貓,總是在屋子的一角啃讀著一些上溯埃及古文明,遠達宇宙星辰的書。再不然,就有如貓咪般玩線球似的梳理自己心靈深處的曲折……。 不過,當倫敦難得的陽光在對門的屋角上嬉鬧,當隔鄰西班牙糕餅店炸起糖油條的味道飄到窗前,當街角那個吹薩克斯風的音樂家又奏起那首〈夏日時光〉,我體內的好奇的狗又會蠢蠢欲動起來。許多放風的日子,我就像一隻未被主人拋棄的逍遙流浪的狗般逛遍倫敦的大街小巷,在古董市場覓寶,在咖啡室、茶沙龍聞香,在博物館刺激腦波,在書報攤探聽消息。 …… 在倫敦過日子,我向外看世界,向內看自己;真希望這本旅札能傳達出這種既沈靜又好動的生活的趣味及感受,也希望讀者能和我一起分享我在倫敦居住五年,以及之後來來去去又五年中,扮貓也扮狗的生活片段。——韓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