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走边画
一对设计师夫妇去泰国度蜜月,把所见所闻画在随身携带的Moleskine笔记本上,以全彩大跨页的形式展现他们的蜜月之旅,曼谷、清迈的自由行旅游经历;故事集中表现浪漫的情侣相约地点、特色小店,精致美食;也有一些旅行心得。突出好玩,好食,好景,好店。 -
A Cook's Tour
The only thing "gonzo gastronome" and internationally bestselling author Anthony Bourdain loves as much as cooking is traveling. Inspired by the question, "What would be the perfect meal?," Tony sets out on a quest for his culinary holy grail, and in the process turns the notion of "perfection" inside out. From California to Cambodia, A Cooks' Tour chronicles the unpredictable adventures of America's boldest and bravest chef. -
小女生大旅行
她,18岁,大学一年级,独自旅行全中国。遇过小偷,上过黑车,被高原反应折磨36小时;得过帮助,交过朋友,见识了一路上的好与坏。更体验过,登上华山极顶的畅快,步入西藏圣域的感动。艰辛、温情、恼事、趣事,火车载的,都是成长的记忆…… 这是一场充满勇气与智慧的修学之旅,一次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实践之作。 -
佛罗伦萨在哪里
《佛罗伦萨在哪里》题意深沉,作者置身于佛罗伦萨却反复叩问“它在哪里?”这绝不是在刻意玩弄“佯谬”的机巧。在此文中,作者先以深厚的学识述评了往昔生活创造于佛罗伦萨的艺术家文学家,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等人,文字从容,舒放有致,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内行对艺术的点到为止,精敏辨析,顿生悠然心会之感。但在这些评点辨析之后,作者又在固执地发问“佛罗伦萨在哪里?佛罗伦萨是什么?”原来,更能持久地震动杨先生心灵的,是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布鲁诺、伽里略。包括《哈瓦那书简》、《托尔斯泰的追求》等篇章,我们都会看出,作者总是将对历史文化的理性省思,与对当下精神困境的揭示共同呈现出来。这使他的作品,与那种“晚报体”游记和“新华体”游记区别开来。 近年来,散文界似乎有一个共同的默契,即对“宏大叙述”的消解,而迷恋于私人化的“小型叙述”。体现在游记类作品中,就是铺陈个人行旅,表达个人化的琐屑观感,停留在一己的小趣味里,使游记写作成为对个人“时尚”的生活方式的炫耀。而《佛罗伦萨在哪里》这本书与此深为不同:选取的多为“宏大”的题材,“写什么”和“怎么写”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在当下的写作语境中,如果我们一味消解宏大叙述,就会造成贫乏中的自我再剥夺。对历史、文化、生存的深刻省思,对文明的回溯与瞩望,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游记,不应仅成为自我迷恋的遣兴,而应有恰当的文化承载力。不但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宏伟视域,而且对其细部纹理所蕴含的文化况味亦有深入揭示,这一特点,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 -
拉帮结伙游西藏
《拉帮结伙游西藏》介绍了一批年轻的西藏迷拉帮结伙浏览西藏的故事,以及旅游实用信息。行文轻松、风趣、幽默,想上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其版式设计别具一格,令人眼前一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藏游奇书”。 -
与摩西同行
基本上,我总是带着想象力去旅行。因为,我的旅行常常走在非文明地区,不是沙漠,就是丛林莽原,再不就是古文明遗迹,所以,如果缺乏想象力,可能会很无趣。就拿到西奈半岛考古摩西的《出埃及记》那次来说吧。一路上烈日当头,放眼四周不是石砾荒漠便是光秃秃的山,如果没有想象力…… 精彩的地方有:勇进伊朗——深入伊斯兰世界的什叶派国度;霍梅尼回教帝国探秘,遇到“圣战士”——我的导游穆森; 要过关,先抽血验艾滋——伊拉克边界通关记;《一千零一夜》没有说完的故事——巴比伦、亚述、苏美尔文明考古之旅;登西奈山,小心骆驼骗你钱——摩西“出埃及记”路线实地走一遭;入埃及记——伟大的导游亚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