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败局
《咨询败局:来自顶级心理咨询专家的忠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罕见的机会,让我们得以一窥某些在该领域该行业中最著名、最走红的领军人物、治疗家或作者的思维理念及行为。Kottler及Carlson引导我们倾听他们讲述自己遭遇过的失败,他们的叙述坦诚却又辛辣沉痛,但引人入胜并富于激励。22位一流的治疗大师们勇敢地回顾自己的治疗大败局或小瑕疵,展示出正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才可能建设性地走向精和通。 -
我该如何停下来
我们都做过明知道并不好的行为――买太多的彩票,买负担不起的昂贵物品,或者为了记住一次假期而将酒店的毛巾带回家。对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这些行为只是暂时的好奇;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些冲动是很强烈的。日复一日,他们在和无法抵抗的冲动做斗争,这些冲动影响了他们的家庭和工作。 美国著名的冲动控制障碍专家第一次将这个问题提到桌面上来。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鉴别这些障碍的操作性问卷,以及关于最新治疗的宝贵信息,《我该如何停下来》为那些从事这些行为的人以及关爱他们的人们提供了新希望。 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朋友、亲戚或者熟人的生活受到冲动控制障碍的困扰……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那些患者以及治疗师提供理解和帮助。 -
超越奇迹
一本极具启迪的书——出自短期焦点治疗领域备受尊重的巨人们。 这本书是一次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艺术及时而富有价值的整合。它在不同的章节分别对SFBT的核心原则和理念进行了较为简约的叙述,因此对于正在学习使用这种模式的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本书的第一章是对整个模式精彩而又概括的简述,逐字逐句地说明了SFBT的原则。而本书细节描述的水平,又能让有经验的治疗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一次满意且彻底的回顾。 -
心理创伤与复原
近日,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郑重推出《儿童心理创伤与复原》一书。 专业的心理援助和治疗工具 应该说,汶川大地震虽然过去一整年,很多人挺过来了,或者艰难地挺了过来,但很多人的心理创伤不可能完全被时间所医治而痊愈。很多人需要专业的心理援助和治疗,特别是未成年人。应该说,灾后的一年是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发期),最需要专业的心理干预和心理援助。考虑到有很多热情的志愿者满怀爱心去帮助灾区人民,但却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心理治疗技能。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及时地提供了一个非常得力且实用的工具。 适应儿童成长过程的其他需要 此外,不单是5.12大地震,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创伤性事件,从自然灾害(例如汶川大地震)、交通事故到父母离婚,乃至家庭暴力、校园欺侮等等,有些儿童的心理很有弹性,容易复原,但是其他大部分儿童却会出现一些症状,这些症状会对他们的日常功能、健康和安全产生长期而深刻的消极影响。本书以认知——行为治疗为基础,为这一类易感人群(包括孩子和他们的家庭)呈现了系统的治疗方法,是该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品之一。 本书为怎样对不同类型的创伤事件做出反应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同时有完整的一部分致力于为遭遇创伤性哀伤的儿童提供悲伤聚焦的治疗单元。这样一种由领军的科学家——执业者们所发展的治疗方法,已经公认为是一个得到实证支持的值得推荐的项目。 全书结构清晰、深入浅出,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焦虑和其它创伤相关症状的评估,以及灵活、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全面综合的框架。这本权威性的、高度实用性的指导手册,是对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社会工作者和相关领域专业工作者的临床图书馆的重要补充。这也是对儿童治疗和PTSD感兴趣的研究者和研究生的宝贵参考文献。 专家推荐语 这本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手册。同时针对初出茅庐和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为治疗遭受创伤和丧失的儿童提供了关键的核心治疗单元。创伤治疗领域杰出的临床工作者—学者们提供了极为有效的、得到实证支持的整套治疗方案,而社区执业者的反馈使之得到完善。这是每一位临床工作者工具箱中的“必备”工具! Lisa Amaya-Jackson,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杜克儿童创伤应激国家中心 这正是关注儿童创伤应激问题的临床工作者和教育者期待已久的书籍!对于创伤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创伤聚焦的认知—行为治疗的确是“最佳实践”疗法。本书以每一个临床工作者都能领会的实务方式介绍了这种以实证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我发现,书中大量列举的案例和对一般临床问题的解答尤其有价值。每一个与创伤儿童和他们的家庭一起工作的治疗师和学生,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Benjamin E. Saunders,哲学博士 (美国)国家犯罪受害人研究与治疗中心,南卡罗莱纳州医学院 对于那些为受到创伤影响的儿童提供治疗的治疗师来说,这是一本“必备”之书。它确实是临床工作者的指南,描述了具体的治疗策略,这些治疗策略完美地验证了创伤聚焦治疗中的各要素。它阐明了理论驱动、研究支持的许多干预方法是怎样引入到实际生活中复杂的案例情景之中。 Lucy Berliner, 华盛顿外科硕士 华盛顿大学Harborview医学中心 -
精神分析治癒之道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寇哈特的最后著作,乃针对《自体的分析》和《自体的重整》的批评做响应,并重新评估自己对自体心理学的观点。 在书中寇哈特不仅阐述对神入、伊底帕斯情结和自体客体转移关系的独到看法,对精神分析治愈之本质,也发展出完全不同之概念。寇哈特在陈述理论时,常与精神分析临床实务的评估一起进行,借着强调精神分析治愈效果的本质,澄清临床的理论。 《精神分析治愈之道》为寇哈特去世后,由Arnold Goldberg与Paul Stepansky 编辑。除了反驳不同的意见外,本书更是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在历史与演进上的里程碑。 第一部分 自体的重建:回应与反思 第1章 从自体心理学看可分析性 第2章 阉割焦虑之重新检视 第3章 科学客观性的问题与精神分析治愈的理论 第二部分 精神分析治愈之本质 第4章 自体——自体客体关系的反省 第5章 精神分析的治愈效果:基于自体心理学发现的初步说明 第6章 精神分析的治愈效果:自体心理学对治疗过程的重新评估 第7章 自体心理学对防御与阻抗的看法 第8章 自我分析功能的省思 第9章 自体客体转移关系与诠释 -
平常心禅与精神分析
《平常心禅与精神分析》内容简介:冥想是对心理问题的逃避还是解决之道?抗抑郁药的使用是否与心灵修行背道而驰?心理式的冥想,是否会把心灵修行降低为“自救”?面对我们的心理问题和苦痛,禅师和精神分析师告诉了我们什么?身为精神分析师和禅宗指导老师,巴里•马吉德是少数有资格回答这些问题的专家。《平常心禅与精神分析》以优美、灵动的语言为我们阐释了“一味”、“空性”、“开悟”等一系列佛教术语深奥精微的义理及其意义。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视角,而是更多地立足于生活及人际关系本身,探讨了禅宗这一古老智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