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永玉大画水浒
《黄永玉大画水浒》:艺术大家黄永玉以独特的水墨画形式画了142个水浒人物,配以另类的文字对水浒人物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可以说是怪生笔端,人物的形、神、貌、相各异。这部《大画水浒》堪称经典。 他用这种奇特的方式重新解说水浒人物,颠覆、解构、夸张、变形,把一部古典名著如此“大画”一番,令人捧腹之余,又有深深的爱和深深的憎。 “我准备木刻水浒人物的计划原本从1960年开始,刻二百幅木刻,二年完成的计划,可惜一幅也没有做出来,连二千多张卡片也丢了,要是那时候让我刻出来多好啊!”他说。 木刻没有,幸好这部书留下了。 我画“水浒” 黄永玉 主持人: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的“在文学馆听讲座”我为大家请来的是著名画家、学者,素有“艺术老顽童”之称的黄永玉先生,大家欢迎。 我这有本黄先生新出的书《黄永玉大画水浒》,里边有142幅图,画了142个水浒人物。黄先生用漫画和妙语的方式对水浒人物表达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可以说是怪生笔端,人物的形、神、貌、相各异。开篇第一页黄先生有这样一句感慨:“我准备木刻水浒人物的计划原本从1960年开始,刻二百幅木刻,两年完成的计划,可惜一幅也没有做出来,连两千多张卡片也丢了。要是那时候让我刻出来多好啊!”木刻没有,但是这本《大画水浒》留下来了。今天请黄先生来就是向大家讲一讲他是如何大画水浒人物的。我们表示欢迎。 黄:我一上台就紧张,跟朋友聊天,边喝茶边侃,聊上五六个钟头是可以的,到了大庭广众之下,我的联想力就没有了,幸好是坐着,要是站起来就更糟糕,所以我总是要先写个稿子。写稿子并不是代表我不会说话,如果问起我,我一定侃侃而谈,但要我自己来谈就一塌糊涂了。 “上场慌”是我根深蒂固的一个毛病。画“水浒”有什么了不起,那只不过是动手而已,但动口就不行了。所以只能讲……一些我自己画“水浒”的一些经历和有兴趣的东西。 在座的有很多“水浒”方面的权威,因为“水浒”的权威类型是各种各样的,念过的那些书有关于“水浒”的生活、 “水浒”的故事、“水浒”的武器,我在这儿谈“水浒”就是班门弄斧了。聊“水浒”也不是开玩笑的事,专家这么多,尤其在北京城,光靠胆子大、脸皮厚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画“水浒”是我的一个兴趣,如果在三四十年前说我这话,恐怕就要倒霉了。因为你凭兴趣搞创作是不行的。实际上,我这一辈子从事美术这一行当都是因为我对美术有兴趣。 “文革”时有位老先生在斗争会上批判我,说:“黄某人画画完全凭兴趣出发。”虽然当时我正弯着腰低着头接受批判,但心里也不免忖度他:“你这个老狗子要是平时对我这么说我一定请你撮一顿,一个人要是做一件事如果不是从兴趣出发,难道要从悲哀出发、从伤心出发、从愤怒出发、从失望出发吗?”做任何事都是要有激情、有兴趣的。我这个人就是从兴趣出发,工作起来像踢足球一样。如果有人问踢足球的人: “你累不累?”“当然累。”但踢的时候谁又想到累的问题呢?踢完了累得半死,问下次还踢不踢,回答仍然很肯定,“当然踢了,那还有什么话说呢?” 我在“四人帮”垮台后,在毛泽东纪念堂画了一幅大画,27米长9米高,就是纪念堂毛主席坐像背后的那一幅。画完后拿到烟台用毛线织出来,做完这个工作后很多人对我感到有兴趣了,认为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有位记者来采访我时问道:“你在画这张画时,心里在想什么?”我说:“已经画了八十多天了,天天画,就想能早一点儿完成它。”他说:“不不不,你画的时候想什么?”我知道他心里想让我说:“我一边画一边想毛主席。”这怎么可能呢?一边想一边工作,哪有这种创作方式呢,这会影响工作的。我就说:“很累,很忙,希望早点儿完成任务。东想西想一定要分心,我就是对这件事有兴趣,愿意把这幅画画好。这其实是个开心的过程,谁还顺得上想谁呢?再说这也不合常情,在工作的时候是不会去想什么任务,想什么神圣的东四。” 总之,兴趣是很重要的,谁都不会一天到晚在某种伟大的意义中过日子,都是在很具体的工作里过日子。 中国的说部里“水浒”是最大的,不分老少都能琢磨到它的妙处,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都是大家熟悉的,当然比我们身边的东西更精彩、更动人。 -
盗寇的潜规则
《盗寇的潜规则》是《从数据看水浒》丛书中的一半儿。《水浒传》真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吗?梁山一百单八将,家事出身各异,但是从阶级成分上来看,真正能称得上农民的却只有一人。梁山众天罡地煞真的都是“官逼民反”吗?他们有不少是杀人越货的盗匪,无处安身这才投靠梁山;梁山好汉真的是“替天行道”吗?看看他们做下的一桩桩没人性的事件,就知道天道不过是一小撮利益集团的幌子;“越没文化越革命”,这句话放在水浒一百单八将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宋江领导的绝大多数是文盲半文盲,自由派知识分子始终被孤立。 宋江处心积虑要入仕。一条曲折入仕线路早早就勾勒了出来,每一次调兵遣将都暗含政治玄机,并为新一轮的“路线斗争”奠下根基。 并非文学家的评论、史学家的论证,IT专家一统计,水浒的伪装立即被撕去! 1、别出心裁的角度和现代观点,用数据、图表解析经典名著,颠覆传统观念:还原“英雄好汉”面具下真实的厚黑;揭露“替天行道”背后的阴谋。 2、活用毛泽东的政治、军事智慧,盘点《水浒传》中梁山调兵遣将的玄机以及历次“路线斗争”的人员沉浮,打通古今。 -
金圣叹版水浒
-
绘卷水浒传
水浒作为我国的古典名著之一,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其中身负108星宿命,恣意风流的各路英雄豪杰们。该画集抓住这个特征,以天罡三十六星,地煞七十二星为主题,把原作按照剧情流程分为“伏魔降临” 、“红尘江湖”、“绿林风云”、“替天行道”四个部分单独进行描绘。 -
天下无贼
本书以作者在山东卫视《新杏坛》所作电视讲座《张望朝品水浒》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作者以轻松、诙谐的语言,借助《水浒》中诸多生动传神的故事,剖析了高俅、林冲、潘金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等十个核心人物的生命历程和内心世界,给读者呈现出一个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并由人物论事理、说权谋、析制度,总结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目录 第 一 讲 小人得志:解读高俅发迹 第 二 讲 英雄有泪:解读林冲冤案 第 三 讲 雪白血红:解读林冲复仇 第 四 讲 怨女情长:解读潘金莲的爱情 第 五 讲 双雄斗法:解读武松与西门庆的争斗 第 六 讲 血染刀头:解读武松复仇 第 七 讲 亦佛亦魔:解读黑旋风李逵 第 八 讲 烈女情仇:解读扈三娘的爱情悲剧 第 九 讲 假僧真佛:解读花和尚鲁智深 第 十 讲 吴用有用:解读吴用的智谋 第十一讲 壮志未酬:解读托塔天王晁盖 第十二讲 一言难尽:解读宋江其人 第十三讲 路在何方:解读宋江招安 精彩章节 书中说,高俅刺枪使棒、吹弹歌舞、相扑玩乐、诗词歌赋无一不通,但也只是个通,不是精;精的,只有踢球。就因为踢一脚好球,他原来的名字是一个毛字边的毬,后来才改成人字边的俅。他会踢球,皇帝偏偏也喜欢踢球,他想不飞黄腾达都不行。 赵佶还没当皇帝的时候,一次踢球,一脚球刚好踢到高俅跟前,当时的高俅本是驸马府的一个家奴,替驸马给就要当上皇帝的小舅子送高档玉器的,一时兴起,回了一脚,这一脚可了不得了,踢出了他一生的荣华富贵,踢反了天下多少豪杰! 赵佶看好了他这一脚球,更看好了他这一身奴骨,怎么办呢?正式当上皇帝以后,给个东京殿帅府太尉干干吧。一个好奴才,官来得就这么容易。皇帝只要看重了你,你就是一个混蛋也可身居高位。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一切由皇帝说了算,皇权不受制约。殿帅府,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太尉,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以上引自《第一讲 小人得志:解读高俅发迹》) 武松杀潘金莲杀得极其艰难,所以杀西门庆杀得极其狠辣。他是把所有的愤怒和无奈都发泄到西门庆一人身上,所以才有了狮子楼上那一场恶斗。对于武松,西门庆有三个可杀之处。可杀之处一:他是杀害兄长的凶手,非杀不可。可杀之处二:他是身手不错的一条好汉,值得一杀。可杀之处三:他与嫂嫂潘金莲通奸,无疑取代了武松在潘金莲心中的位置,更是当杀。 依武松的性格不难推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在潜意识中不会容忍另一个男人在潘金莲心中做他的替身或者完全取代他。是这样吗?应当是这样,如果我们把武松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而不是一台毫无血性的杀人机器。(以上引自《第五讲 双雄斗法:解读武松与西门庆的争斗》) -
寨名水浒
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 《水浒传》之奇,有宋江千回百转上梁山之奇,晁盖领头造反而死于曾头市中箭之奇,吴用神机妙算之奇,林,中历尽磨难之奇,武松打虎、杀嫂、血溅鸳鸯楼之奇,鲁智深一杆禅杖打遍山林之奇,李逵“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之奇,戴宗飞步神行之奇,阮氏三雄和张顺等人水中耀武扬威之奇,燕青慧敏机巧之奇;还有智取生辰纲之奇,三打祝家庄之奇,大破连环马之奇,月夜赚关胜、雪天擒索超之奇,攻打北京城、智取大名府之奇,两赢童贯、三败高俅之奇;还有“说时杀气侵肌冷,讲处悲风透骨寒”之奇,“钢刀响处人头滚,宝剑挥时热血流”之奇,“双拳起处云雷吼,飞脚来时风雨惊”之奇,“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之奇,“农夫背上添心号,渔夫舟中插认旗”之奇,“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之奇,“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下梁山”之奇,“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之奇,等等.从明末李贽等人起,一直有人孜孜研究这部不朽巨著,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它而争论不休,聚讼纷纭,“忠义说”同“强盗说”打了几百年的嘴巴官司和笔墨官司。 《寨名水浒》以纵横谈的形式,发掘繁本《水浒传》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文学艺术和人生哲理,妙论宋元时期的“水浒”故事、梁山好汉的历史原型、富有艺术趣味的故事情节、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与经济活动等。各篇文字不多,但小题大作,机趣易懂,不平淡,不油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