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波克育儿经
《斯波克育儿经》被公认为20世纪最可信的育儿手册,凝结了“育儿之父”斯波克医生经60年考验行之有效的育儿经验。《斯波克育儿经》曾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波伏娃的《第二性》等,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20世纪人类思想进程的10本书。《斯波克育儿经》将传统的育儿方法彻底更新。它告诉父母“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多”,应该勇敢地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并把育儿和儿童心理发展结合起来。这些理论在初版当时前所未有,由此开创了儿童教育史的新时代。 自1946年问世以来,《斯波克育儿经》一直不断修订补充,已被译为39种语言,全球销量高达5500万册。本书为最新修订版第8版,分为发育、饮食营养、精神健康、行为培养、学校教育、安全等六大部分,针对育儿最新研究成果设立了全新的章节,还对母乳喂养、儿童常见疾病、免疫、行为和心理障碍、意外伤害等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
育儿全书
新生儿的降临对父母而言如太阳出世,太阳的光芒带给他们喜悦,也带给他们初为父母的忙乱。请您在忙乱中翻开此书,蛇将在各方面帮助新手父母们获得养育0~2岁宝宝应该关心的所有知识,它将帮助您了解宝宝在成长的各个月份、各个阶段会取得哪些进步,并且让您不再因宝宝的生长情况与同龄幼儿不同而担心。它将给予新手父母们丰富的“知识”与“常识”,这是因为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位是经验丰富的小儿科医生,他拥有精深的医学专业知 -
热锅上的家庭
你将建立的家庭,比你出生的家庭更重要。-------D.H劳伦斯 父母:“我们都是为你好!” 子女:“有些事情我自己能分辨!” 妻子:“到底是我重要还是你妈重要?!” 丈夫:“……” 隐藏在家庭生活中的危机,人人都应该面对,人人都有能力解决! 使家人口不择言、互相伤害的罪魁祸首究竟藏在何处? 翻开这本书,你将发现答案! 热销全美20年,累计售出100万册的家庭问题急救手册!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本该亲密无间的家人之间会有种种矛盾?为什么我们总是肆无忌惮地对最亲的人恶言相向?为什么我们总是要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为什么父母的婚姻对我们的家庭有如此大的影响? 与其步步退避、不知所措,还不如快翻开这本书,看权威心理治疗师的分析解答。 作者用生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从四分五裂,到求助家庭治疗师,最后在理解和倾听中重建爱的信仰,重获新生的过程。借由书中家庭所面临的危机,作者带我们揭开了家庭治疗的面纱,也向我们解释了家庭中存在已久的制衡力量、三角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影响等诸多问题。 本书于1978年成书以来,在全美掀起了广泛讨论的热潮,成为家庭心理治疗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作品。 ◎推荐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家庭互动、婚姻对家庭影响以及家庭治疗对人际关系有何助益的新视角。——《今日心理学》 美国权威心理学杂志 如果你备受婚姻、孩子和自身问题的困扰,如果你在接受心理治疗或觉得孤立无援、烦恼无处诉说,那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个全新的、很有价值的参考。——《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书展示了整个心理成长的过程,开拓了一条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的新道路。——《洛杉矶时报》 引人入胜,极具可读性。——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美国精神病学顶级杂志 -
夫源病
只要是已婚女士,都有可能患上夫源病! 所谓“夫源病”,顾名思义,就是“来源于丈夫(原因是丈夫)的疾病”。 老公的举手投足可能让老婆心生不满,甚至因此气出病来,出现头晕、心悸、头痛、失眠等症状。 本书作者,著名的医学教授教你见招拆招,制服家里那个气人的老公。 只要掌握简单的沟通技巧,老公就能主动帮忙做家务,主动为你挑选生日礼物,主动陪你回老家看望你父母。 而在心里火冒三丈的当下,作者也有好方法来让你迅速“消火”。只要短短几分钟,心烦意乱、郁郁寡欢、紧张焦虑就会一扫而光,不再被老公气出病来。 翻开本书,拯救了几千对夫妻的医学教授帮你治好“夫源病”,重拾健康幸福的美丽生活。 -
西尔斯怀孕百科
《西尔斯怀孕百科》是一本出色而全面的怀孕指南,是准父母的绝佳选择。——亚马逊网络书店 西尔斯博士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育儿权威,被誉为后斯波克时代的“育儿之父”,他与妻子合著的《西尔斯育儿百科》出版近二十年来一直畅销不衰,至今仍是美国最畅销、最受欢迎的育儿百科。他们开创的“亲密育儿法”,提倡通过母乳喂养、与孩子同睡、把孩子背在身上、注意孩子的哭声等措施,使父母与幼儿及早建立亲密联系,让孩子在充满关爱的环境里长大。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育儿权威,后斯波克时代的“育儿之父”西尔斯博士代表作,美国最畅销、最受欢迎的育儿百科,《西尔斯育儿百科》姊妹篇。 西尔斯博士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育儿权威,被誉为后斯波克时代的“育儿之父”,他与妻子合著的《西尔斯育儿百科》出版近二十年来一直畅销不衰,至今仍是美国最畅销、最受欢迎的育儿百科。他们开创的“亲密育儿法”,提倡通过母乳喂养、与孩子同睡、把孩子背在身上、注意孩子的哭声等措施,使父母与幼儿及早建立亲密联系,让孩子在充满关爱的环境里长大。 西尔斯博士夫妇与美国著名妇产科专家琳达·休伊·霍尔特合著的《西尔斯怀孕百科》,是《西尔斯育儿百科》姊妹篇,出版后备受读者喜爱,迅速登上美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至今仍是美国最受读者欢迎的怀孕百科之一。 怀孕是自然而美好的生理过程,《西尔斯怀孕百科》将陪伴你度过一个安心、愉快的怀孕之旅。 -
一岁就上常青藤
2009年一开始,我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一岁就上常青藤》,相信春节一过就能和读者见面。此书大概也界定了我这一年的个人生活。 此书的目的,并不是真要把还没有学会说话的一岁孩子赶到常青藤去读大学。常青藤恐怕是当今世界上最精英的教育,也象征着某种教育理想。 “一岁就上常青藤”的意思,是从小在孩子的教育中追求这种理想。 这种理想究竟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人的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即塑造一个全面的人(well-rounded person)。在这一理想下,教育的使命是唤醒孩子内心的自觉,让他们产生自己的思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后形成自我、确定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孩子不是在权威的喝令中发育,而是为自己的内心冲动所驱使。这和我们从小让孩子似懂非懂地背古诗、甚至读经、在大人筑造好的模子中生长的盆景式教育,实在有天壤之别。 我的小女在美国土生土长,如今已经九岁。我们对她的教育方法,从一开始就背离了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根据我个人观察,会培养孩子的美国家长,从小的教育方式也和我们小时候所领教的那一套不一样。当然,我也经常翻阅一些教育方面的研究、报道,最后把自己养孩子的亲身经验、对美国社会的观察、乃至初步的教育研究结合起来,写成了这本小书。 在美国,越是有教养的家长,越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淡化自己的权威性,增强和孩子的对话性。有位中国人曾观察到:这些美国家长和自己的孩子说话时,经常蹲下来,把自己的脸降到和孩子的脸同一个高度。这种物理上的平等,导致的是心理上的平等。几年前,美国的社会学家Annette Lareau经过大量观察研究后出版了一本书,叫《不平等的童年》。她发现,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有事总和孩子商量,大家经常一起讨论问题。孩子也习惯于提问,争论。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和孩子讲话的语言则非常武断权威,常用的词汇是“去干这个”、“别干这个”、“不行”,“闭嘴”等等。这两种家庭的孩子,前者从小习惯了讨论问题,长大后遇到事情善于协商、谈判、说理、争论、甚至讨价还价。后者从小在和家长的关系中就没有回过嘴,长大后常常沉默寡言,万事等人家吩咐,没有自己的主意,甚至连提问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人,不适合与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打交道。这成为他们在教育和事业上失败的重要原因。 这一研究,对中国家庭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你不能说:孩子不到懂事的时候,有些道理先让他记住,以后自然就懂了。要知道,强迫记住的道理仅仅是训戒,而不是道理。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成为道理。孩子如果从小习惯于遵循自己并不懂的训戒,对大人的观点不质疑、不讨论,那么长大以后就不知道根据道理还组织自己的生活、贡献于社会。 我在讨论中国大学的改革时曾经指出,常青藤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是讨论班(seminar):师生围坐在一起平等地探讨问题,而不是教授讲、学生听。中国的大学应该学习这种讨论班。后来几位国内的研究生给我写信说:“现在讨论班也有。但是效果还不如大课。主要是教授习惯了满堂灌,不知道怎么激发学生讨论,学生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白白浪费时间。”这其实正好证明了我的观点:常青藤教育,不能等上大学才开始,而要从小开始,否则到了大学,有讨论班也手足无措。九年来,我一直坚持以讨论的形式教育女儿。还记得她八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我边给她摸背边哄她睡觉时,两人还讨论了一通柏拉图的“理念型”的概念,虽然她并不知道柏拉图是谁。去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时候最著名的电视政治节目主持人Tim Russert突然去世。我正对着电视看悼念新闻,女儿跑过来问:“他是干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谈论他?”我对女儿说:“这个人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问问题。他比任何人都会问问题。所以,每次总统大选,人们都要听他问问题、让他代表大家问问题。现在总统还没有选出来,他却去世了。世界在最需要问问题的时候,最会问问题的人没有了。这就是人们谈论他的原因。看看,问问题不是那么容易的呀。你用一辈子的时间能学会象他那样问问题,你就很了不起了?”女儿恍然有悟。父女之间又开始了一个关于为什么要问问题、如何问问题的“讨论班”。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常青藤教育。你不用送孩子去哈佛耶鲁,每个家长都可以从自己家里开始。我把自己的经验老实地展示给大家,期待着读者的提问、质疑、争辩、和批判。或者说,我希望随着我的书的出版,今年能和读者就这些问题开始一个跨越太平洋的“讨论班”。